首页
>政务公开>统计信息
索引号: 113306793361876H/2009-54889 组配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09-12-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08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09- 12- 13 15: 19 浏览次数:

2008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越城区统计局
   (2009年3月5日)
    2008年是越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寻常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越城区自身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区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比上年下降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4.2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6亿元,增长10.6%。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76:50.80:47.4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4亿元,增长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财政支出4.09亿元,同比增长12.7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一般公共服务9698万元,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共计2.4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60.94%,
二、农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7908亿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种植业产值3.2698亿元,比上年下降10.17%;畜牧业产值2.3151亿元,增长19.54%;渔业产值9863万元,下降27.1%;林业产值890万元,下降32.59%;农业服务业1306万元,增长31.39%。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1)。
                                      
 表1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3.2758
  -1.1
蔬菜
万吨
6.6612
  -25.23
   猪肉
3252
  4.3
   羊肉
17
  -91.41
禽肉
3713
  141.42
淡水产品
4711
  -35.47
水果
13240
 40.82
   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销两旺,对城区农业经济贡献加大。2008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销售、利润分别达5.87亿元、5.65亿元和421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26%、35.62%和79%。
  农业投入持续增长,为我区农业发展再添后劲。2008年,全区农业产业化投入1.71亿元。大裕兰花科研基地、绍鸭原种基地、恒昌冷库等一批农业项目的扩建投入极大地提升了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建筑业和能耗
     工业生产增幅回落,工业产销率略有下降。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5.4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增幅比上年回落16.7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8.4%,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工业销售增幅回落,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04亿元,比上年下降23.4%。全年有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54户,亏损面20.15%,比上年扩大11.16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新产品产值贡献加大。纺织以外产业贡献较大,全年除纺织以外产业产、销同比增长4.01%和3.87%,分别高出全行业增幅3.68和3.21个上百分点。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59.99亿元,同比增长10.7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34%,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
建筑业产值略有下降,效益回落较大。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23亿元,同比下降4.8%,实现利润5651万元,同比下降26.2%,税金1.05亿元,同比下降16.9%。
能耗进一步下降,重点耗能企业成效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5.1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21.84%,其中,38家重点能耗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为23.16%,节能总量达7.9819万吨标准煤。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有所优化,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按在地统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81亿元,同比下降9.3%。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63亿元,下降36.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96亿元,下降10.47%。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88:25.66:72.46,第三产业中商贸投入6.50亿元,占三产比重13.84%。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共11只,全年完成投资额5.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1%。全区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共13只,全年完成投资额2.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43%。
    五、三产服务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内需拉动力不断加大。按行政区域范围统计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速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住宿和餐饮业12.38亿元,同比增长18.2%。 
  商品交易市场平稳发展。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3个,成交额83.95亿元,比上年下降1.6%,实现利润2.34亿元,比上年增长5.8%,税金6524万元,比上年增长3.9%。
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全年实现房地产成交额2.21亿元,比上年下降31.2%,利润1811万元,比上年下降12.3%,税金1764万元,比上年下降20.3%.
六、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外贸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产品总额16.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市区进出口总额的33.51%,占全市的6.74 %。自营出口1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外贸流通公司自营出口达9.67亿美元,占总额的69.0%,同比增长32.5%,拉动全区自营出口21.6个百分点。出口大户作用明显,全年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38家企业,共实现出口6.19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44.12%。
外资利用放缓。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1223.5万美元,同比下降75.9%,实际利用外资531.1万美元,同比下降67.5%。
境外办企业有新拓展。全年又有2家在境外设窗口、办企业,境个投资额26万美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化、内涵化、优质化发展。至年末,全区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13所,各类学校在校生数56452人,专任教师2491人,总体略有扩大(见表二)。
表2   各类学校、在校生数 
 类    别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比上年 增长%
初    中
3
5733
9.58
小    学
27
32595
0.14
幼 儿 园
82
13450
5.53
成人教育
3
4572
-26.82
特殊教育
102
-29.17
 
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按照“提升做强公办、规范扶持民办、优化农村布局、深化幼托一体”的工作思路,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督查、评估,全区82所幼儿园中省一级以上7所,省二级17所,省三级31所。
教育内涵注入新内容。深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深化艺体特色教育。推进体育工作,在绍兴市、浙江省少儿国际象棋比赛中荣获女子组团体第一名、男子组团体第一。并在全国“李成智”杯国际象棋比赛、全国国际象棋公开赛中荣获冠军。区文教局被绍兴市人民政府授予“绍兴市竞技体育贡献奖”。推进艺术教育,成立区少儿艺术团,开展区首届少儿艺术风采大赛。省、市级特色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1.93﹪。
继续推行“入学绿卡”制度。现有外来流动人口子女5457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4.6%。2008年,接受30余名四川地震灾区来绍学生就学。继续做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工作,区属学校参保学生达25166人。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普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59家,区级以上科技型企业总数达227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9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总数达30家;新税法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出台后,3家企业被认定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
全区企业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新认定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市级6家、省级1家,省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8只,其中省级22只(省级新产品16只),国家级3只。积极促成企业与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共有7只市院校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成功立项。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大幅攀升。
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为4046件、授权量1370件,专利申请量和万人申请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培育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9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总数达48家,其中省级9家。
加强孵化器建设,优化区域创业创新环境。
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年新引进5家单位入驻中心。实施孵化器科技项目5只,农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与江南大学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实验室。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投入10万元,对市区所有健身路径进行大维修。投入20万元,完善申报浙江省小康体育村体育设施的建设。维护越城区信息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增加20台电脑。配合绍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蕺山街道成功创建国家级社区健身俱乐部。
 
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做好奥运火炬在我市传递的配合工作。成功承办区第四届文体节。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活动。开展社区文艺团队活动、文艺下乡活动等。
提升卫生管理水平,全面优化达标质量。继续做好农民健康、学生(儿童)体检等工作,加强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药品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降低药品进销差价。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十项”便民措施,落实社区双向转诊工作。继续做好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提高项目达标率。加强医疗单位行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率。加强对餐饮企业、公共场所、学校卫生、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监督监测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开展社会医疗机构量化分级工作,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序推进村卫生室的整治工作。加强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落实疾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工作,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做好流动人口中的麻疹、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
年末全区有 区级卫生机构3个,镇街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6个,私人诊所23个,卫生系统职工总数299人。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卫人员有所增长(见表)。
卫生机构及医卫人员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8年
增长(%)
区级卫生机构数
3
增加1个
  镇街卫生院(所)
8
增加1个
私人诊所
23
减少1个
卫生技术人员
254
6.72
其中:医生
189
13.17
      护士
24
9.1
药剂
22
-26.7
检验
19
-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410937人,比上年下降0.3%,其中非农人口317147人,增长0.11%。全年出生人口2796人,出生率5.72‰,死亡人口2096人,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长率0.63‰。
   就业及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全区新增就业岗位5200个,完成计划的104%。全年培训各类人员5062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已达93%。建立镇街劳动监察中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强医疗、灾害和慈善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100%,完成7个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增16只爱心助残亭,创建残疾人“家庭作坊式”就业模式。落实市政府养老保障政策,全区1.1万余人参加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9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50元,增长9.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837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94元,比上年增长0.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还需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需要加快发展。
说明:
1、  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额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以可比价格计算。
 

信息来源: 区统计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