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区政府部门(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外事办、区数据局)>部门文件
索引号: 592878027/2018-04344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发文日期: 2018-08-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8- 08- 16 15: 28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单位):

  《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我区经济转型,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通过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切实降低实体成本,进一步激发经济新活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优化我区产业结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新理念,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破除无效供给、培育经济新动能、降低实体成本等为抓手,找准自身在绍兴大城市建设中所处的新方位,坚定不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毫不动摇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念好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经”,深化创新驱动,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力打造“活力越城、品质越城、和谐越城”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目标

  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到2018年底,具体在制度、创新、资源三大方面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创新和扩大,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扩大制度有效供给。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相匹配的制度供给。围绕“一窗办、全程办、一证办、移动办”,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和“符合条件项目50天”“一般项目最多100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营造高效便捷的创业环境。加大实体经济培育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实体经济企业降本清费长效机制,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610家,实现“个转企”240家、“小升规”55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2018年全区新增股份制公司9家,新增上市公司1家。提升开放共享发展环境,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保持外贸增长态势。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以上。

  (二)扩大创新有效供给。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供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高端优质供给竞争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值达到0.8%;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力争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亿元和75亿元。全面实施“十百千万”重大引才工程和“三个一批”人才培育工程,新建海外引才工作站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新增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3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8550名,新增就业大学生10000名。积极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四退四进”攻坚战,全面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淘汰60家企业落后产能,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着力提升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水平。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金融秩序;高度重视化解政府性债务潜在风险。加强招商选资力度,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越商回归到位资金增长40%。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3%。做大做强现代住建业,推进装配式建筑,建筑业产值力争达到530亿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品质、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

  (三)扩大资源有效供给。不断创新和改革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出台用地倒逼相关政策,全区全年再开发利用城镇低效用地12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0亩以上;加快推进企业对标竞价“标准地”制度,新批工业用地的3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实施行业“领跑者”计划,推进区域能评改革,落实能源“双控”制度,关停淘汰热电企业1家,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86%。进一步深化完善企业综合评价分类管理制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工作重点

  详见附件《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清单》。

  四、组织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和推进力度,抓好组织协调,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或相关政策,确保改革见行动、见成效,确保《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清单》中改革项目落地。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发改局要加强改革项目的部署落实、统筹协调、督查通报;各牵头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推进改革项目落实实施,并加强对改革项目推进进度、质量的梳理、总结和反馈。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牵头部门,全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由区发改局牵头逐月、逐季跟踪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季度督查情况通报区委、区政府,及时对接改革难点,总结改革经验,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附件: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清单


附件

越城区2018年着力“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清单

序号

改革项目

改革任务

目标要求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一、扩大制度有效供给

1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建立“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全市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逐步打破地域限制,在实现第一批“同城通办”事项117项的基础上,第二批再实现至少200个事项“同城通办”,条件成熟的直接推进“全市通办”。

区行政服务中心

区人社局、区国土分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环保分局、区气象局、区档案局、区消防大队、区科技局、区文广局、区教体局、区民宗局、区质监局、区建设局、区卫计局、区农水局、区规划分局、区经信局、区民政局、区安监局、区商务局、区司法局

2

推进“一证通办”改革

对证照、证明类材料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减少材料提交,实现47项以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涉民事项凭个人身份证即可办理,民生事项50%以上实现“一证通办”。

区行政服务中心

区公安分局、区档案局、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气象局、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卫计局、区质监局、区建设局、区国土分局、区市场监管局

3

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改革

全面实现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加快投资项目审批集成式和“多合一”改革,实现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1+4”(即:审批时间“最多100天”、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网上申报率100%、网上审批率100%、办件回传率100%、代办服务率100%)目标。

区发改局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电子政务办、区经信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区环保分局、区农水局、区气象局、区建设局、区消防大队、区安监局、区文广局、区档案局

4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并举。深化“证照联办”,深化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

区编办、区市场监管局、区法制办、区审管办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体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分局、区农水局、区商务局、区文广局、区卫计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综合执法局

5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实施小微企业“新三年成长计划”

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610家,新增小微企业2486家,新增“个转企”240家,推动企业“下升上”100家、 “小升规”55家,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8家。

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

区统计局、区安监局、区消防大队、区环保分局、区税务局

6

完善上市公司培育机制

加快推进股改上市,挖掘和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形成股改、辅导、报会、上市梯队,2018年新增股份制公司9家、上市1家。引导建立上市公司牵头的产业联盟,形成“上市公司+主导产业+一大批中小微企业”的产业分布构架,构建上下游专业化协作的产业生态链。

区经信局(区金融办)

越城区(高新区)企业股改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详见越委办〔2017〕120号文件)

7

建立企业降本清费长效机制

建立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负担运行监测体系,深入实施企业减负“春风”行动,督查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区经信局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财政局

8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做好信息数据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探索建立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积分评价和激励惩戒机制。

区发改局

区级相关部门

9

推进财政风险防范工作

实现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率“双降”

完成去不良工作任务,不良贷率争取控制在2.32%以内。

区经信局(区金融办)


10

整治金融乱象

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建设“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

区公安分局

区经信局(区金融办)、区市场监管局

11

化解政府性债务潜在风险

按照“量入为出、尽力而为”原则,严格落实地方政府性债务化解的主体责任,适度举债与刚性约束并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区财政局

区国资办

区项目办、区城改办、区古城更新办、黄酒小镇管委会、北海街道

12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拓展对外贸易

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保持外贸增长态势,出口份额不降。

区商务局

区税务局

13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力争有5家以上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基础工程建设和投资合作。

区商务局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建设局、区招商局

14

实施千企贸易成长计划

重点培育文化服务贸易企业3家,年出口额100万美元服务外包企业5家。

区商务局


15

加强区域开放合作

深度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制定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落实2018年清单任务。积极参与和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区发改局

区建设局

区建投公司

16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探索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和发展我区住房租赁市场;根据《绍兴市区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实施意见》,出台我区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相关政策。

区建设局

区财政局

二、扩大创新有效供给

17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和节能环保三大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提升“孵化-培育-加速”整体效率,加快建设迪荡高创园,引进国内一流运营团队,打造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高地。

区科技局

皋埠镇、稽山街道、区项目办

18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额1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5亿元,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35亿元,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7.6亿元。

区科技局

区经信局、区统计局

19

推动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两个全覆盖”

实施企业研发能力“百所千品”提升计划,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家,实施省级新产品计划20项。深化“一个产业引进建立一个研究院”模式,力争新引进产业研究院1-2家

区科技局

区经信局

20

实施人才引育工程

实施“十百千万”重大引才工程和“三个一批”人才培育工程

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新增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3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8550名,新增就业大学生10000名。

区人才办

区人社局

区科技局

21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完成印染化工企业的搬迁集聚工作。关停热电厂1家,处置好相关热热用户替代工作。

区经信局

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环保分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大队、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科技局

22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深化工业园区改造

加快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根据全市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和企业入园标准,打好“四进四退”攻坚战,关停整合一批隐患多、环境差、效益低的工业小区。老城区和镜湖区域不再保留工业园区,优质工业企业集聚到高新区。

区经信局

区农水局、区建设局、区环保分局、区安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质监局、区消防大队、区综合执法局、区控违拆违办

23

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全年淘汰6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全面推进“低小散”块状企业(作坊)整治提升,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区经信局

区环保分局、区安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质监局、区消防大队、区综合执法局、区控违拆违办

24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工程

全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新增购置工业机器人320台以上。

区经信局

区统计局

25

集成电路产业率先突围发展

制定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及专项扶持政策,办好中国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尽快把集成电路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区经信局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招商局、区科技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环保分局

26

加快经济信息经济建设

大力推进“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深入实施企业上云计划和工业机器人倍增计划,全年实现2500家企业上云;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0以上。

区经信局

区商务局、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农水局、区统计局

27

健全精准招商机制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市县长项目工程”,谋划推进7个以上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项目工程落地率达到50%以上。越商回归到位资金61亿元。

区发改局

区招商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

28

推进精准招商

全年完成引进3亿元-10亿元以下的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各10个,10亿元-5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0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到内资48亿元,实到外资6750万美元,当年新引进项目落地率不低于70%。

区招商局

各镇街,区级各部门(单位)

29

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

培育三大新兴产业

着力推进电子信息、健康医疗、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发展,2018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

区发改局

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统计局

30

深化融合工作

孵化2个以上科技合作项目。

区发改局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3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百项千亿”工程

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区商务局

各镇街

32

促进楼宇经济发展

全年推介存量楼宇15万平方米以上,新入驻企业注册率100%,税收贡献率增长20%,并择优选择基础好、区位优、人气旺的楼宇,打造1-2幢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特色楼宇。

区商务局

区招商局、区规划分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各镇街

33

推进全域旅游

启动全域旅游,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确保增长13%以上。推进黄酒小镇建设,确保完成投资2亿元。启动绍兴黄酒小镇、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国4A景区创建”

区文广局

黄酒小镇管委会

34

做大做强现代住建业

推进装配式建筑

实现全区建筑业总产值53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3%以上,创建“钱江杯”或省优工程1项以上,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20%以上,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

区建设局


3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建成4家以上美丽品质产业园区、4家美丽生态牧场,农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左右,确保全年6.59万吨粮食产量。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农业标准化率达到64%以上,新增新型农机装备150台套。

区农水局


3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以赋权保障农民权力、激发农业发展动力;深化“五星达标、3A争创”,实现42个左右村五星达标、7个左右村达到3A景区标准;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万元的薄弱村,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3%以上。

区农水局

区委组织部

区农办

各镇街,区文广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档案局、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

三、扩大资源有效供给

37

提升土地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

争取用地指标

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00亩。

区国土分局


38

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

全区全年再开发利用城镇低效用地12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0亩以上(含镜湖新区)。

区国土分局


39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推进“标准地”改革

实施“标准地”制度,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新批工业用地的3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给。

区国土分局


40

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

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实施分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计划,实施用地、用电、用水、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及差别化价格政策。

区经信局

区统计局、区国土分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分局

41

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

落实能源“双控”制度

关停淘汰热电企业1家,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86%。

区经信局

区统计局

42

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

完成12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绿色制造项目31项以上,创建省级绿色企业2家。

区经信局

区环保分局

43

开展环保“领跑”示范企业培育行动

综合确定环境绩效10项评估指标,开展环保“领跑”示范企业培育行动。

区环保分局


信息来源: 区府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