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总结>十四五>专项规划
索引号: 592878027/2021-88020 组配分类: 重点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区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21-10-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绍兴市越城区“十四五”财政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 10- 29 09: 49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

现将《绍兴市越城区“十四五”财政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越城区财政局     绍兴市越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9月30日




绍兴市越城区“十四五”财政发展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绍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关键阶段,也是越城区奋力提升产业、城市、文化、生态、创新、开放、营商环境、基层治理首位度,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为绍兴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增强越城区“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创新赋能、城市能级跃升、生活品质改善、治理体系重塑等重点任务的财力保障,加快现代地方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财政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政策要求,组织编制《绍兴市越城区“十四五”财政发展规划》。本规划的区域范围为绍兴市越城区行政区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十三五”财政发展成就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越城区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7亿元,收入规模是2015年的3.59倍,年均增长达29.1%。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分别突破578亿元、680亿元、566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4.3倍、3.2倍、4.8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优质税源。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入选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越海百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投产,为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加强财政收入征管的财税联动机制,围绕着区域范围内税收征管、企业政策兑现审核等涉税事项,与税务部门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厘清税源企业底数,做好财政收入形势的预判分析。积极推行“互联网+非税缴费”模式,加强财政票据监管,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十三五”期间,实现非税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41.4%。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十三五”期间共获得中央、省、市级补助资金75亿元,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总量增长、财政收入规模扩大背景下,越城区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越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总量254亿元,年均增长35.8%。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十三区”期间累计民生支出超过196亿元,主要投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如2020年民生支出达到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5%,其中教育支出16.8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8亿元、医疗卫生健康支出9.56亿元。积极争取资金,助力滨海新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越城区人民医院、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运河文化园、学校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乡村振兴”支出规模,积极发挥财政在农业农村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先后建成水稻产业提升、菜篮子基地、富盛农业特色园、抹茶小镇景观带等农村公益项目,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如2020年“三农”财政资金投入2.59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三)强化“两战”赢政策保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挥财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赢的政策保障作用。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开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累计下达疫情防控经费1.42亿元;及时落实稳企助企惠企政策,获得中央“两直”资金2.26亿元,建立“1+9”政策工作专班,提速兑现惠企政策资金共计7.65亿元,发放企业纾困补助资金1.3亿元,惠及7900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税30亿元、降费18.5亿元,为1120家承租户减免房租0.21亿元。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方式落实央行再贷款政策,先后为28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3500家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获得再贷款9.95亿元,安排财政贴息资金0.49亿元。积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集聚人才资源。“十三五”期间,共落实人才补助资金2.45亿元。其中,2020年拨付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资助资金0.51亿元,兑现人才房票资金0.32亿元,其他人才资金0.31亿元。积极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出口信保等外贸行业,培育发展新业态。2020年安排财政资金0.4亿元用于扶持越城区医疗器械综合体建设,拨付外贸扶持资金1.05亿元,发放消费券0.85亿元支持扩大内需消费。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马山闸强排、新三江闸河道拓浚、文渊路南延一期二期、越城区育才小学等多个基础设施PPP项目有序推进;出台《绍兴市越城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办法》,设立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绍兴市韦豪股权投资基金、越城区盈越科创股权投资基金、越城区盈实产业基金等,助推我区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现代财政制度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出台《绍兴市越城区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绍兴市越城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做到事前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全覆盖。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共审核项目652只,涉及财政资金75.18亿元。组织开展部门绩效自评项目1130只,并按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抽取30只项目对自评结果开展绩效再评价。对锡麟中学易地新建工程项目、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3.3亿元。围绕着便民服务创新举措,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全区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财政电子票据开通全覆盖、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覆盖、采购单位“政采云”上线全覆盖。推进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60多个惠农项目资金纳入平台支付发放。

“十三五”期间,积极应对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和事权下放过程中涉及的财政事权改革,完成高新区、原镜湖新区的经费划转、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政府性债务管理和土地出让收入等事权承接;完成社保事权承接,独立编制越城区社保基金预算;有效承接教育(区属初中)、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林水等部门事权下放,协助指导部门单位做好资金资产划转和财务核算;有效承接袍江经济开发区和滨海新区管理体制调整,进一步理顺市区事权和财权关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府政策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十三五”期间“三公”经费支出3444万元,年均支出689万,占总支出比例从2016年的0.4%下降到2020年的0.1%。

(五)严格规范财政监督,依法理财水平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越城区依据现代财政制度改革要求,依托数字化财政技术手段,规范预算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强财政监督、严控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提高政府依法理财水平。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制定《绍兴市越城区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实现监控100%覆盖。健全预决算公开机制,全面公开年度财政预决算信息,同步公开政府债务、“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公务接待、会计监督、财政票据监督等专项检查;以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建设等民生领域为重点,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绩效监督,加强对区属机关事业单位会计质量信息监督检查,强化预算源头项目绩效监管。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政府债券资金,支持越城区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底数清、结构清、风险清、责任清”的要求,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督促融资平台公司做好高利率融资成本降息置换工作,制定2016-2020年五年化债计划。截至2020年底,越城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5.69亿元,处于上级政府下达的债务限额范围内。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分析

“十四五”时期,绍兴将持续深入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聚力产业高端化、区域一体化、城市国际化、生态绿色化、服务品质化、治理现代化,打响新时代“名士之乡”、“先进智造”、“文化名城”、“稽山鉴水”、“枫桥经验”金名片,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越城区在此过程中,争当“四个率先”先行区、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世界,“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来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多方面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从国内看,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由全面小康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经济发展趋势长期向好,将由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

(二)内部形势分析

从市内看,“十四五”时期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在产业升级加速、城市品质提升、社会治理深化等方面将大有可为。随着我省加快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四大建设”以及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杭绍、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等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为绍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区域竞合等带来叠加红利。

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强化创新思维,坚持念好“两业经”,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现代化先行,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依托“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将先后落户并建成投产,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为越城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城市有机更新和融入沪杭甬都市圈一体化将明显提速,“大交通”项目将陆续投运,公共服务、民生水平和宜居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地位以及杭绍甬一体化的“金扁担”支点作用更加凸显。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社会政策从兜底型向引领型转变,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精密智控新阶段,数字化变革将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各方面。因此,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市,加快形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等高效协同基层治理新格局。

同时,越城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须抓紧破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久久为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亟待突破,城市国际化水平和中心城市能级提升需要加快步伐,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举措还需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沪杭甬城市对我区科技、产业、人才的虹吸效应也不容忽视。

总体来说,“十四五”时期越城区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的推动落实,重大产业平台搭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区政府间体制机制理顺,将为越城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区域现代化治理样板区、人民幸福美好家园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

(三)面临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越城区在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位置、交通便利、新兴产业平台、历史文化资源等优势,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省“四大建设”纵深推进、全市融杭联甬接沪战略全面实施,国家综合保税区、滨海新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及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等为地方发展提供新动能。越城区作为中心城区,将充分享受一体化、同城化带来的红利,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将更为紧密,在全市的首位度将更为凸显。二是市、区两级政府管理体制不断调整优化,越城区在政府职能发挥、资源统筹协调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绍兴市政府不断将事权下放,越城区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增强,与滨海新区双向赋能、协同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的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

同时,越城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财政紧平衡持续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低迷、逆全球化趋势,传统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使得越城区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风险。受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二是保障民生及重点建设项目等财政刚性支出需求较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支出刚性增长,区委区政府要干的大事要事多,建设发展任务重,对财政资金的需求量大。三是推进财政改革、化解债务风险等不容小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数字化财政建设仍面临较多障碍,2020年末越城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5.69亿元,临近上级政府批复的债务限额。“十四五”时期,越城区先后有一批地方政府债务到期还本,需要向上级政府申请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债务。因此,要积极关注政府债务率的预警指标,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确保债务管理健康平稳。

三、“十四五”财政发展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围绕“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先行区,率先走出面向全国、走向全球的高效循环之路先行区,率先走出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城市发展之路先行区,率先走出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的整体智治之路先行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区(县、市)“第一方阵”等目标,加快建立现代地方财税体制,全力建设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赋能助力,为越城区在绍兴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财政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加快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依法理财。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依法理财,更加注重运行法律制度来规范财政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透明化。

——坚持民生导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凸出民生财政导向,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的项目予以优先保障,重点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领域民生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坚持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稳步推进整体智治财政建设,有序推进财政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坚持绩效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财政支出标准化,积极推进以政策和重大项目为核心的事前绩效评估、积极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促进财政决策科学性,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按照越城区“十三五”时期财政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预期目标,确定“十四五”时期财政发展的主要目标:

1.财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越城区在质量效益保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实现财政综合实力较快提升,财政收入“匹配性、均衡性、可持续性”增长,力争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7%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0亿元。地方财源培育能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稳定,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时期,越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年均增幅8.5%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18亿元。不断加大公共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减少在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坚持“以收定支”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支出占比不高于“十三五”时期,各项收支总体平衡,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3.地方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支出标准体系不断健全,预算法定和预算刚性不断强化。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运行更加高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得到有效运用,财政资金投向更加精准。减税降费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定长效。

4.整体智治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根据省市财政部门数字化改革任务部署,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积极探索区级整体智治的数字化财政场景应用,实现区级财政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加大财政预决算、财政投资政策、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绩效管理等方面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时效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

四、“十四五”财政发展主要任务

当前,浙江以担负“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新篇章、展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新成果、展示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新担当、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新征程、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推进现代化建设新能力”五大历史使命,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时期,越城区财政要全面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围绕着“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创新赋能、城市能级跃升、生活品质改善、治理体系重塑”等重点任务,牢牢把握越城发展历史性“窗口期”,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重要目标,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谋划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切实发挥引导、激励、保障作用,增强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为越城区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区(县、市)“第一方阵”、绍兴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并不断争先进位等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一)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预期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十四五”时期,越城区要加强预算收支管理,促进收入稳定增长,不断提升调动资源资产配置能力,强化支出管理,更好地发挥财政部门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作用,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财政组织收入能力不断提升,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组织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挖掘收入潜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进一步提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础上,部署落实越城区税收征管机构、征管范围和相应的金库管理调整工作,实现越城区财政体制受托管理区域一致。

二是深挖潜能,进一步拓展收入渠道。在现行收入格局下,继续做大做精越城区税源总量。建立税收“共治”理念,形成部门、镇街网格化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经济决定税源,管理促进税收”的治税理念,建立财政与税务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做好收入分析研判,多方面挖掘税源、引进税源、涵养税源,做大增量。规范和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管控,确保应收尽收,盘活存量。提升镇街工作积极性,在新一轮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调整镇街考核体制,制定镇街财税收入提质增效工作考核方案,强化督查考核,将收入提质增效工作纳入到镇街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是推进非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化财政票据电子化。加强与属地税务机关的对接,进一步协助做好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提高征管的效率和提升便民性。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平稳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进一步深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票据全覆盖,实现非税票据等各类财政票据电子化,财政电子票据从制样,号码分配到入账归档全生命周期电子化,并推进财政电子票据各类社会化运用。

(二)聚焦民生财政支出,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十四五”时期要加快高水平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民生财政支出导向,确保“十四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一是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按照确保全区教育经费实现法定“三个增长”的要求,逐级落实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的经费保障责任。建立并实施对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估和优先发展问责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教育资产,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在教育领域的引导作用。优化投入分配结构,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机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补助标准。在省定标准基础上逐年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健全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整合各类专项拨款,引导学校统筹合理安排经费。加强和改进资金监管,健全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加快推进越城区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医院的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医疗资源的充足性和平衡性。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工作机制。

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保障力度。加大文化资金保障力度,重点围绕“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产业高地”目标,站在中心城区文化首位建设的高度,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大花园”、“大湾区”行动计划,勇挑“文化强国”建设使命,不断夯实完善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做好规划编制、文旅创建项目,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文旅行业管理水平,在加强文化交流,打造文化精品、创新文化品牌方面实现突破,不断提升越城文旅发展能级。

四是优化平安越城和人才强区建设投入体系。加大基层社会治理资金保障力度,坚持“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协同高效”,创造性建设越城区社会治理矩阵式智治项目,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高水平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社会治理智治平台,全力争创“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区”。加大平安建设资金保障力度,围绕平安建设“夺鼎增星”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和“枫桥式”村(社区)创建,提升网格队伍问题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持续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统筹推进包括高层次人才、社会事业人才等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加大智慧城管资金投入,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智治”水平。加强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资金保障力度,重点加大环卫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着力补齐建筑垃圾处置短板。不断提升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重大节会的市容保障工作,促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努力彰显城市品质和特色。完善市政园林管理体系,重点构建起涵盖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内容完整、规范有序、更新及时的信息库。

(三)发挥财政引领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在后疫情时期,要着力构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利用财政政策优惠工具、资金投入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转型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更好发挥财政金融等政策合力,撬动金融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在疫情冲击及宏观经济波动形势下,需要在既定财力下实现财政政策和其他资源要素的有效合理配置。“十四五”时期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立足打造升级版的政策调控体系。要构建起财政金融合力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金融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引导金融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建立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越城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载体,高水平加快推进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打造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的集聚地,全力将越城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绍兴市科技创新“重要窗口”。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效能

按照“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管好用好资产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过程的监督,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一是完善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逐步将资产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理顺财政综合管理、部门具体监管、单位主体责任,三个层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分层分项分岗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是定期资产清查盘点。建立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机制,进一步摸清家底,夯实基础,真实、完整反映各单位的资产状况,实行账账、账实、账表核对一致。建立健全全区域、全口径国有资产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双系统并轨运行模式,对全区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三是实行资产身份标识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全面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施二维码管理。以“资产云”系统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唯一“身份标签”,对资产从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进一步提升资产管控能力,切实提高资产盘点的速度和标准化,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四是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职能,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推动“沉淀资产”转为“活的资产”,全面挖掘盘活全区政府性存量、闲置资产、资源,综合运用评估等手段提升资产价值,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建立资产统筹调配和共享共用机制,加大资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效益。

(五)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优化政府采购制度

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形成“概算、预算、结算、决算”四算评审管理新体系;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升采购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前移控制,实现项目评审把控“源头化”。强化资金来源审批及概算约束。在政府投资项目前期资金来源审批时强化源头把控,在概算造价评审环节提前介入分析测算,充分发挥概算评审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项目概算细化程度不足、后续预算控制难的问题。厘清权责,实现预结算评审权责“明晰化”。出台新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结算审核管理办法。实行预算审核分级分类制,加大建设单位主体审核责任,倒逼施工图设计规范化,减少超概算现象发生。管理,实现竣工财务决算“及时化”。建立动态的政府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制,加强对已完工未结算、决算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沟通清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分级审批制度,完善财务决算约束机制。

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升采购服务质量。重点围绕政府采购需求制度、政府采购交易规则完善、政府采购行为监管等内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重点包括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取消不合理收费,优化电子进程多方面的配套功能,包括硬件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维护等;加强代理机构管理,提质减量,引导代理机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加强评审专家管理,明确准入退出机制;紧密结合品质农业、精品制造业发展需求,创新政府工作。将越城农业馆发展为全区机关食堂供应的主要来源。

(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以重大支出绩效为突破口,加快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以建设“五有”机制为基础,健全“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促事前”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以完善“结果应用、信息公开、绩效考核”为手段,加强财政、部门、审计、人大、监委五方协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夯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坚持以政策落实和履职效能为提升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强化预算绩效主体责任,各部门(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财政部门要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健全相应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二是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各部门(单位)将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定期开展市人大和区人大确定的重大民生项目绩效评价。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定期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促进财政专项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面的原则,推进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各部门(单位)要围绕职责,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建立与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相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

三是打造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建立预算绩效事前评估机制。各部门(单位)要结合预算编审、项目审批等,对拟列入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的政策,需立项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以及社会关注度高、金额较大的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在出台前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重要依据。实行绩效运行与预算执行双监控。各部门(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保量实现。对绩效目标运行偏离、未达预期进度或预计不能达成目标的,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暂缓或停止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全面开展事后绩效评价。完善部门绩效自评机制,各部门(单位)要对照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将自评结果报财政部门,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财政部门按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对绩效自评结果开展绩效再评价。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通报制度,落实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

四是建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开展特定领域的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债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实施全口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除一般公共预算外,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

(七)加大预算执行与监督力度,防范债务风险

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树立“财为政服务”的理念,持续提升财政收支分析水平。加强资金收支监管,防范财政资金风险,为“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好资金保障。深化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支付电子化全区域多业务覆盖。夯实财务核算云系统,推进报表自动生成和数据“最多录一次”。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支付流程,提高支付效率,建立公务卡使用情况督查和通报制度。深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规范财政专户管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加强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进一步完善存放管理办法,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操作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防止利益输送。

二是加大财政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改进作风,认真落实问责条例,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有效整合监督力量,协同纪委、审计等相关部门,实现各条线上的监督力量有机整合,构建大监督框架。把扶贫、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监管摆在重要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有效防范业务与廉政风险,严肃问题落实整改机制,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三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债务管理是现代财税体制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健全政府偿债能力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加强政府性债务基础管理,健全政府性债务凭证资料的档案管理,完善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决不允许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涉及财政支出的全部依法纳入预算管理。健全专项债券风险防控。积极谋划专项债券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涵盖专项债券项目研究谋划、筛选储备、限额控制、发行使用、风险防控、存续管理等方面,实行“储备库、发行库、执行库”三个子库管理,构建运作高效、风险可控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链条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债券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实现穿透式全过程监管,提高债券使用绩效。

(八)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开拓财政管理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越城区财政管理仍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带来较大不确定性;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预算硬约束力不足,年度预算调整事项多;市与区、越城区与滨海新区的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完善,区与乡镇(街道)的财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难题,既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开创越城区财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是健全综合预算管理。要进一步细化“四本”预算编制,统筹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入社保基金预算力度,着力解决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不平衡、社保基金收支缺口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资金、财政专户资金、预算单位资金统筹安排预算支出,确保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监管。要加强转移性支付资金管理,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规范编制转移性资金收支预算,加快转移性支付资金使用执行。

二是规范预算支出标准。参考同级财政部门预算支出标准并结合大数据监测分析,编制越城区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细化基本类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监督、政府采购、资产等一体化管理,推进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储备,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简化优化预算编审流程。按照标准体系管控的要求,减少重复审批过程,强化预算编审约束,提高预算编报效率,实现项目安排“有标可依,按标执行”。

三是厘清事权与财权。按照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有关要求,进一步理清市区管理体制调整中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关系。破除市级事权下划过程中事权与财权不匹配问题。理顺越城区与滨海新区财政管理关系,建立权责清晰、运行顺畅、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运行机制,为越城、滨海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四是完善财政体制。按照2020年新出台实施的市对三区财政体制,着力研究新体制运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政策。加强镇街财政体制调研,合理测算镇街刚性支出需求,划分区级和乡镇(街道)级事权,建立事权和财权配备的镇街财政制度,调动镇街盘活资金资产积极性。

五是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按照省委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和数字化手段,推进财政系统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改革,积极打造凸显财政特色数字应用体系。优先打造数字财政综合应用门户,创新构建以“重大任务”为中心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综合集成财政核心业务事件组,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断推出具有财政特色的服务社会应用,持续改善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信息来源: 区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