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区政府部门(单位)>区教体局>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30602732402662H/2021-77909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区教体局 发文日期: 2021-03-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越城区教育体育局2021年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 03- 01 09: 00 浏览次数:

区属各校:

现将《越城区教育体育局2021年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

2021年2月25日



越城区教育体育局2021年教育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及省、市、区委各级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着眼公平均衡,推动整体智治,提升育人质量,服务中心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首位度中心城区建设贡献教育力量,以优异实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围绕党建引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深化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重大决策机制。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项措施,修改完善学校章程,深入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自觉扛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党员、教师思想分析研判和敏感政策、热点问题舆论引导。

2.强化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五星三名”工作实效,力求在名师、名科、名校培育创建上有突破。集中开展以“初心、担当、传承”为主线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九个一百”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红润童心”党建品牌,推广用好《红润童心·课本中的红色印记》配套读本。

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清单,强化责任追究,全面推进“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调整食堂财务核算模式,加强民办幼儿园财务监管,细化招标管理制度,强化有偿补课整治,适时推进公开随机选配班主任。

二、围绕促进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推进学校建设。完成迪荡中学、柯灵小学百盛校区、柯灵幼教百盛园区工程建设。加快两湖西侧小学、稽山初级中学建设进度。完成绍初龙山校区、塔山小学成章校区扩建,加快鲁迅小学扩建工程、元培中学扩建项目进度。启动北海小学新河弄校区易地新建、绍初凤林校区、两湖幼儿园新建。做好陶堰街道中心小学易地新建、富盛镇中学扩建、凤林小学(暂名)新建、东湖小学改扩建等前期工作。

5.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古城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开发等建设契机,推进校舍立面改造、雨污管网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升等项目。继续更新多媒体400套、计算机2000台、升降课桌1万套,改造10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录播教室、厕所、食堂、教室环境等项目。完成全区19个中考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新建10个左右具备网络同步课堂教学功能的录播教室,改造部分早期新建的录播教室。购置考试阅卷系统。

6.办好新建学校。及早谋划,精心筹备,开办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梅山校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凤鸣校区、育才学校等学校和阳光里、运河宸章、珺睿府、澄港等小区配套幼儿园。

7.深化资源整合。做实集团化办学,扩大名校集团化规模,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探索适合区域实际的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统分结合,调整优化部分学校、幼儿园。顺应行政区划调整,承接沥海街道教育管理事项,促进整体融合。

8.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制订并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率达69%,创建省一级园1所,省二级园4所,省一级园开办分园2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8%。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制订实施初中教育提质共同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初中崛起。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义务教育段90%学校创建成绍兴市现代化学校。利用育才学校新校区启用契机,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延伸服务学段,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丰富社区教育课程,积极探索互联互通的终身教育共建体系,深入开展终身学习品牌创建。

三、围绕提高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9.注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抓好班主任和德育主任队伍建设,配齐建强思政工作教师队伍。加强三科统编教材实施指导,探索构建中小学课程思政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各类主题教育与实践体验。总结与推广学校德育典型经验。开齐开足体育课和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课程,实施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推进机制,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鼓励“非遗”进校园,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学校特色艺术团队兼职任教。全面贯彻落实“体艺2+1”项目,深化“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培育和提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疾病、近视防控工作。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技术与工程启蒙教育相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途径。整合社会资源,确定5家区级劳动实践基地,全面推行《越城区中小学生家务清单》,创建3所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构建高质量的全面培养体系。

10.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深化“品质课堂”行动。抓实校本教研,加强学科关键问题的发现、提炼、解决和研训。关注精准教学、分层走班、小班化教育等,做好专项调研与推进工作。切实改进教学模式,推进学习方式转变。促进课程整合实施,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积极探索基于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和素养导向的“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切实发挥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

11.加快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配置统一的精准教学平台,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精准教学、精准学习”探索,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学生作业评价、学情分析和学业诊断。通过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等形式,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管理,提高作业设计、布置、完成、批改、辅导的质量与效率,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四、围绕抓人促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2.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持用“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最美教师系列选树和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塑造最美教师形象。进一步落实教育、管理、考核、监督于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监督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育人。

13.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制订教师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化的校本培训经费补助制度。着力重点人群赋能培训,强化教研员队伍、工作室导师在教师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健全名优教师梯队培养、考核及激励机制,运行、管理好百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各类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着力打造越城教育未来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群体。

14.抓好年轻干部培养。进一步拓宽干部培养渠道,加大对教育系统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分散自学、专题讲座、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加强对40周岁以下的副校级领导和35周岁及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的培训,为越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5.加大优秀教育人才招引力度。通过多种渠道与形式,吸引省内外名师名校长、紧缺型学科教师、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越城从教,进一步充实、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区内区外教师公开选调等方式,为新学校开办提供师资保障。

16.关心关爱教师。严格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要求,减轻教师的工作、身心焦虑与压力,减少对教学工作的不当干扰,让老师安心从教、静心从教。深入实施“越师情”越城区教体系统帮扶救助管理办法和“妈咪暖心小屋”示范点创建,加强多部门联谊,增加未婚青年教师交流机会。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建立起教师从入职到退休的全程专业发展档案。

五、围绕治理提升,健全工作体系和机制

17.着力特色培育。整合资源做出特色做强优势,持续擦亮具有辨识度的金名片。打造“越台名士”精神传承为代表的学校文化“金名片”、“红润童心”思政教育“金名片”、以“一”带全五育融合“金名片”,推动越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18.推动整体智治。统筹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治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构建越城区教育信息化统一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基于常态化应用的大数据汇聚与呈现。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厘清各项政务服务及监管平台职责清单及运行路线,梳理行政办公流程,将线下流程向线上推进,深入实施无纸化办公。

19.推进评价改革。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为抓手,促进教育评价科学转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劳动实践、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记录,开展“五好学生”评比表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指数”“成长环境指数”为导向,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校考核办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20.加强督查考核。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优化督导工作职能,积极引入或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教育综合(专项)督导,开展首轮第二批次的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的专项督导,指导东湖街道创建绍兴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做好其他有关教育的社会热点、难点工作项目的督导任务。

21.建设平安校园。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亮码测温、外出报备、数据统计等各项制度,全面、精准掌握全体师生相关信息,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守护线。探索智慧安防建设,提高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智安校园学生安全守护平台。加强学校安管队伍建设。做好重点时段、重点群体、重点案件的稳控工作,推行信访工作月度研判制度,推进信访化解率及满意度双提升。

22.扩大开放合作。扩大和深化高校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教科研机构附属小学办学。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大教育交流与合作力度,引入著名高校教育资源和知名基础教育学校。


信息来源: 区教体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