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东湖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两手硬、两战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三个年”活动要求,以“争先创优”行动、“三驻三服务”工作为主要抓手,切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方位建设“五个东湖”,较好地完成了第一届议政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为24.5亿元、5565万元,实现正增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9%、10.19%;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同比增长30.22%;建安投资、工业投资、生态环境及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完成14.8亿元、3100万元、10.1亿元;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值分别增长7.93%、11.08%、22.73%、30.8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区高质量建设“三个越城”的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紧紧抓住全面融入滨海新区的历史机遇,积势蓄力求突破,担当作为抓落实,主要有以下六方面新成效:
(一)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发生以后,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从严从紧抓好各项防控措施,成功守住东湖“小门”。一是严格执行Ⅰ级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成立“一部十一组”专班。强化入村入户和交通卡口人员排查、体温检测,设置卡点60余处。强化重点人员、境外入越人员管控,累计摸排重点区域人员6560人,管控人员601人,并严格落实“1+1+1”居家隔离管控措施,对217人重点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进行血清核酸检测136人次。实施进口“冷链”食品闭环式管理,向辖区40余家进口冷冻食品经营户、冷库出租单位普及“浙冷链”系统。二是统筹保障防控物资供应。加大疫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千方百计筹措防护用品、消毒用品、测温仪等重要应急物资,累计投入各类防控资金436.67万元,调拨各类防疫物资超13万件。做好蔬菜、粮油、药械等物资稳价保供,实施市场驻点,严控热销商品违规涨价。疫情期间,辖区内绍兴市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日均吞吐量达500吨,确保256家商户不关门、不断货、不涨价,守好绍兴“菜篮子”,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供应保障被商务部点赞表扬。三是全民动员齐心抗疫。战“疫”过程中,我们齐心协力、上下同心,全面联防联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日夜奋战,机关干部、村居干部、派出所民警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党员群众、志愿者、退役军人不惧风雨、坚守一线,一大批东湖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计15111人次参与轮岗值守,接收2122名党员捐款约26万元,接收商会、企业家、乡贤、各级人大代表等各界捐赠约80万元。
(二)打好复工复产“攻坚战”。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街道办事处把主要精力向复工复产转移,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推动经济发展由负转正、企稳回暖,外贸出口、建筑业省内产值等指标位居全区前列。一是精准开展企业帮扶。采取分片分级服务指导模式,“一对一”上门指导重点企业、项目、楼宇完成复工复产,首批72家重点企业、项目率先恢复生产,东湖派出所助力果蔬批发市场复工复产的做法获王双全副省长批示肯定。帮助兑现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等多项援企稳岗政策,兑现各类企业扶持资金近700万元,为358家小微企业、个体户兑现纾困补助资金409万元,为60余家企业发放疫情补助50余万元,为414名外来员工发放自行来绍交通补贴30余万元。全过程代办之舟船舶、驰昊纺织、圣塔绍兴酒厂房改扩建项目相关手续,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二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则水牌2号地块商业综合体项目、多式联运平台项目、孟剑东油画艺术馆项目等一批亿元级服务业招商项目及绍兴芯成科技高创园等一批集成电路配套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实到内资5亿元。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完成“个转企”20家、“下升上”6家、“小升规”3家,整治“低散乱”企业59家,淘汰落后产能3家。三是不断壮大创新主体。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个,新增上云企业43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家,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2个,对21家企业64个发明专利奖励资金11.8万元,绍兴港现代物流园成功入选浙江省物流园区提质增效试点园区。
(三)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为东湖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一是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完成184户低收入农户认定结对工作。慰问各类困难对象、退役军人1364人次,共计约83.3万元。建设东湖街道残疾人之家,完成12户困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程改造。创建6个全省村(社区)级“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街道、村两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公建民营建设。完成81户住房困难户建房审批。二是全面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完成街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批量调档以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全年医保参保率在99%以上。完成11个村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打通农村物流快递投递接收“最后一公里”。三是有序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事业。成功申报越城区传统木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基地、越城区黄酒传统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通高中录取114人,省一级重点中学录取48人。医联体作用不断显现,5位绍兴市人民医院专家医生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驻点服务。四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笼式足球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等一批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第二届水乡文体节、主干道亮化工程等八项街道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一是全力保障重点工程推进。有力保障凤林路、越兴路两侧景观提升项目,越东路、二环北路智慧快速路建设工程,新三江闸排涝工程,马山闸强排工程,中芯国际110kv电网外部工程,则水牌区域路网建设,区域燃气配套工程等一批市、区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朱尉村295户、8.7万平方米住宅及8.2万平方米非住宅房屋征收工作。积极攻坚则水牌区块做地工作,拔钉清障取得突破,4户滞留户、电信基站等顺利拆除,注销权证2378本,全年做地750亩,净地出让449.37亩,出让金额53.27亿元。有效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580万元,高质量完成仁渎村、岑前村、五联村等6个村321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浪头湖村、柏舍村、朱尉村等3个村168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是合力筑牢生态环保安全屏障。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投入资金70余万元,开展秸秆焚烧、工地扬尘集中整治,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29.7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改善9.9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不断巩固治水成效,完成河道清淤4万方、河道砌坎1500米,三类水以上水域基本保持在80%以上,2个市级、4个乡镇级、15个村居级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完成迪东公寓雨污分离工程。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洁净东湖”为抓手,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对20个村(居)、3个专业市场、3条城市主干道东湖段及多个重点工程建筑工地的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共清除垃圾4000余吨、“三线”序化5000余米、空倒房整治6处、打通村内断头道路40余处,切实解决影响村容村貌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不失分。实施垃圾分类全覆盖,投入资金450余万元,全面落实垃圾分类“桶长制”,街道2000余个“桶长”完成实名登记。三是统筹推进拆违控违。投入资金80余万元,开展重点区域新增违建整治,完成无人机航拍件、铁路沿线问题件整改,整治完成率达100%。今年以来,共计拆除违建面积4.5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分类处置18.5万平方米,处置涉安违建企业3家。
(五)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一是持续加强“平安东湖”建设。打好扫黑除恶攻坚战,严厉打击赌博、涉黄、危险驾驶等热点问题,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共破获刑事案件51起,查处治安案件92起,查处酒驾70起。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成东湖专职消防队规范化建设,基本建成“15分钟应急救援圈”,升级改造6处避灾安置场所。开展“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安全生产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完成岑前、小皋埠、五联工业园区整治,排查企业200余家,整改隐患1500余处,关停企业5家,约谈、处罚企业5家,完成2家区挂牌督办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各类事故数明显下降。有力保障食品安全,推进放心消费创建137家,粮食批发市场成功创建为浙江省4星级市场,大昌水产批发市场通过浙江省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规范化创建。二是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两聚一化”专项行动,建设街道、村居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做大做精“市场好邻舍”品牌,打造“好好说”调解工作室。率先启动依法打击缠访、闹访等信访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高某根成为全区首例因无理访被刑事打击的信访人员。今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97件,化解市级积案7件、化解率为87.5%,化解区级积案6件、化解率为100%,纪检信访重复信访率同比下降74.56%,全年无人赴京越级访,成功创建2020年度市级“无积案镇街”。三是深入实施基层精细化治理。优化调整村居规模,有序实施村居组织换届,100%实现“一肩挑”。创新“重点工作派单制”,“四个平台”对网格员按重点工作内容进行任务派单开展网格巡查,全年累计事件报送量5763条,月人均事件数25条,事件办结率100%,流转处理“平安浙江”爆料2610条,每月巡查“三率”等七项指标完成度位居全区前列。
(六)政府效能又有新提升。一是政府作风进一步改善。扎实做好区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文件10个。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微宣讲比赛、“东湖论坛”等各类学习活动47次。常态化推进“三驻三服务”活动,已上报解决问题需求420件,服务手记965篇。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举措,厉行节约,压减10%一般性支出和5%日常公用经费,项目预算公开实现全覆盖。二是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建立常驻法律顾问机制,将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合同等涉法事项列入合法性审查范围。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街道人大工委报告工作,9件建议、1件提案全部办结。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为100%。三是廉洁从政进一步加强。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撤销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领导小组90余个,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建立20个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实现街道监察工作全覆盖。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检查,实现低收入农户入户核查全覆盖。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全面推行“去现金化”操作。
此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共标绘建筑物11345个,调查登记61541人,登记短表21861户、长表1401户。统战、人武、工会、妇联、群团等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成立“三人驻所”机制,有序管理宗教场所;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9名,获评市级“先进基层武装部”;成立越城区第一支企业工会志愿者队伍,完成街道职工活动中心建设;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完成创建906户;成功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讲好东湖青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