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龙委员:
对您在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高民营企业工匠(技工)荣誉待遇的建议》(第10号),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区技能人才“引育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着力加强技能人才“引育留”体系建设
(一)执行并出台了一系列技能人才的保障政策
近年来,我区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继执行并出台了系列政策,如:《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政策》(绍市委办发〔2019〕92号)、《<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绍市委人领〔2019〕10号)、《绍兴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绍市人社发〔2019〕7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培训工作的通知》(绍市人社发〔2020〕76号)、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新政、《关于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文件,为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撑。
1.提供来越城交流和实习见习补贴。对受邀来越城参加应聘求职、短期实习(不超过1个月)等人才交流活动的专科以上高校在校生,按照学校所在地的距离远近,给予200—15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在越城区企业单位进行超过一个月实习见习的,给予交通补贴的同时,按照绍兴最低工资标准60%给予接收企业最长12个月的见习实习补贴。
2.提供来绍安居保障。打破户籍限制,对中专以上技能人才来越城工作,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零门槛”落户,对其配偶、子女和双方父母要求随迁的,不设任何门槛,实行随报随批。强化住房保障,对专科高职类毕业生来越城工作,除享受人才公寓相关待遇外,给予每年6000元的安家补贴,连续补贴三年。对持有技师证书的技能人才参照本科毕业生补贴政策,给予3万元安家补贴和3万元房票补贴。
(二)构建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引育工作载体
1.强化校企合作,注重源头引才。一是打破“临门一脚”招聘模式,将人才招引延伸为生源招引,突出关口前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提升全区技能人才“增量”和“储量”。重点引导我区范围内的技工院校、区内重点企业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共同开展“2+1+2”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定向式、订单式联合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如城东绍兴技师学院(筹)目前已经与四川仪陇职业高级中学签订技能人才的校校培养协议,三年在我们这里,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在重点产业企业实习就业;二是开行“金蓝领”招才引智专列,从2020开始,我们开行了专门针对技能人才的招引专列,两年来,多次赴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开展专场对接和招聘活动,与省内外26家院校达成合作意向32项,签订合作协议21份;三是开展技工院校“金蓝领”进车间活动。以校企对接的形式,把技能人才对接放到车间,在我区开设1条进车间专线,进2家重点产业企业的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和企业间搭建起一条新的就业沟通桥梁,现场达成实习意向153人。
2.注重对技能人才开展技能培训。2019年,我区出台《绍兴市越城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的通知》(越人社发〔2019〕30号),在全区率先构建起提升行动工作体系,三年累计政府投入资金2.17亿元,重点支持企业人才培养、以工代训、“岗位大练兵”等培训,目前已使用1.1亿,从制度层面为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构建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根据企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人数达4.3万余人。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培训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规模开展线上培训人数达4.1万余人,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灵活性。
3.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制度。2020年开始,我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证主体已经由政府转变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使得人尽其才,让更多技能型人才获得应有的待遇福利,做到人尽其用,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全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达32家,认定600余人次,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人数560余人次、实现个人和企业补助资金10余万元。
4.进一步营造“劳动宝贵、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优秀技能人才遴选活动,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价值。围绕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以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工匠遴选活动,目前,6名高技能人才顺利入选浙江工匠,55名浙江青年工匠也已经开始推荐申报,20名越城工匠已经完成表彰及奖励(已连续三届);二是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在全区组织实施各类职业技能竞赛50场以上,对符合条件的选手核发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去年以来已有5000余人通过竞赛获得高技工技能等级证书。三是开展典型宣传,围绕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公共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开展集中宣传,越城工匠事迹逐步分批次在报道宣传。
5.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先行区。2021年越城区成功申报为浙江省技能人才数字化改革试验区,率先全省落地电子职业技能培训券应用,在“三个一”工程,即:一个数字化培训平台搭建、一张数字化培训券全流程应用、一套匹配场景应用政策改革工作内容中,越城区积极作为,目前已经开始成功落地实施,这对加快我区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后将更加方便我区技能人才在培训、就业对接、享受补贴及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上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
在充分吸纳您建议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引育留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出台新时代绍兴工匠培育实施意见。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参与起草绍兴市《关于高水平培育新时代绍兴工匠队伍的实施意见》,围绕打造新时代工匠精神,实施工匠人才动态招引、工匠人才培育成长、职业院校发展、工匠人才多元晋升、工匠人才锻造提质等5大行动,特别是在落实技能人才待遇、提高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政策保障。
(二)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进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融合发展进程,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相应职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的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相应级别职称评审,并适时向八个专业技术领域扩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深化民营经济服务举措,做优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贯通互认机制,对取得职称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条件的,可同步核发与其专业技术职务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三)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培训中心。鼓励我区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围绕地方产业开办培训机构,完善项目制培训体系,真正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夯实基础建设,围绕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加快建立产业适配、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高标准培训基地,重点开展产业和社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四)大力开展与我区特色产业对口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国家职业资格、专项职业能力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年底前,全区联动组织5场左右优秀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囊括高端模具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家政服务等行业,预计200余人参加研修。
(五)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引导。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挖掘新时代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广泛宣传,弘扬工匠精神,增强技能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鼓励企业吸纳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生产科研攻关,并配套研究相关支持政策;鼓励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多种方式对高技能人才进行特殊奖励;鼓励企业升级改造生产设备,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培训,打造“技能车间”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引导企业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人才待遇挂钩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营造技能成才、技能光荣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