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英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实现未来产业能源资源绿色内循环,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建议》已收悉,我单位会同越城区经信局、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相配套的储能设施,是我国能源利用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大势所趋。我国锂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6%,90%以上锂资源需求依赖进口,随着全球贸易战形势加剧,我国发展钠电技术更加迫切。与锂电相比,钠电具有的几大优势:一是成本低,碳酸钠价格仅为碳酸锂价格的 1/40-1/50,二是耐冷热,钠离子电池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性能明显优于锂电池;三是更安全,钠离子电池的内阻比锂电池高,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基于钠电特性,钠离子电池拥有其独有产业赛道,有望率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打的储能和低速低续航电动车市场。我国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钠离子电池产业作为解决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主要途径,具备应用前景和战略价值,是我国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滨海新区位于浙江大湾区核心区和长三角“金南翼”中心,这些地区分布着国内最具代表性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滨海新区积极布局钠电产业集群,在2022年3月,滨海新区管委会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签订共建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合作协议,鼓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及学者来绍创业创新,孵化项目落户滨海新区,集聚带动上海交大绍兴研究院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标杆。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成功孵化的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2018年落户滨海新区,现已拥有涵盖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电解液、电池的设计制造以及系统集成与管理等 40 余项发明专利,建成全球首套百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形成了包括铁酸钠基三元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解液、钠离子电芯等在内的核心产品体系。钠创新能源作为滨海新区招引的重点项目,年初已有部分用地指标提前给予考虑,待明确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将纳入滨海新区、越城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范畴,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尽早动工建设。为有效解决钠创新能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临时过渡场地问题,已协调袍江区块独树印染搬迁厂房作为其临时过渡厂房,保障其在一期项目建设期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用地,并给予相应的租金补助、经营绩效奖励、设备补助、上市奖励、要素保障、人才公寓、产业基金等支持。
日前,滨海新区管委会已公开发布《绍兴滨海新区钠电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招标文件,发展规划一是将分析钠电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绍兴钠电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基础,提出绍兴钠电新能源产业“万亩千亿”平台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并积极申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新星”产业群;二是研究钠电新能源产业平台的空间布局,提出钠电新能源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的路径和主要任务,提出钠电新能源产业链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要素支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