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义务教育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思考和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我区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抑制择校;二是均衡配置师资;三是加强对弱区、弱校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强校的差距。
越城区教体局不断创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多举措推动区域教育整体提升。一是深化集团化、共同体办学。出台促进教育集团提升发展的支持政策,优化集团运行机制,推动古城名校与新城校区之间的深度融合,稳步提高新城现有学校办学水平。完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共同体,着力提升其他农村区域现有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目前,我区已成立26个教育集团(幼儿段11个、小学段9个、初中段4个、跨学段2个),20个教共体(初中段4个、小学段16个),涉及学校(校区)65所,已实现乡村学校全覆盖。二是完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教师配置机制,优化全区教师队伍的编制结构,新分配教师、新调入的优秀教师优先保障新办学校。完善优秀教师支援帮扶机制,提高结对帮扶成效。完善教师流动机制,推动集团(共同体)师资在不同校区间一体化流动,实现教师任职同步、优质课堂共享、学科团队共建等。三是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和管理。创新和丰富教师培训形式,扎实做好校本研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搭建基本功比武等竞赛展示平台,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建立名优教师梯级培养、评比、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覆盖全员、遵循规律、分层施训的教师培训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师资配置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四是探索多元办学机制。探索多种社会化办学模式,吸引国内优质学校或品牌管理落户。探索“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2021年新开办的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文源校区、凤鸣校区,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梅山校区、建功中学教育集团迪荡湖校区等新校均采用此模式。引入航天十二院等科研所资源,合作开办钱学森“大成教育”思想基地学校。
下阶段,越城区教体局将通过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等举措,抑制大校额。在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基础上,通过争创全国优质均衡县市区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度,使越城人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