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总结>十二五及以前【已归档】
索引号: 592878027/2011-85320 组配分类: 十二五及以前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2-05-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越城区“十二五”城乡环卫管理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5-05 09:44 浏览次数:

越城区“十二五”城乡环卫管理发展规划

 

本规划根据《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今后5年全区城乡环境卫生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越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阶段,也是绍兴经受文明城市创建、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等重大城市活动历史上任务最重工作最多的阶段。五年来,越城区城乡环境卫生建设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统筹提升、强区富民”工作主题和“城市经济、城乡统筹、城市管理”三大工作重点,以打造“清洁越城”为发展方向,以“城区做精、城乡一体、设施提升、管理长效”为工作目标,以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管理水平为有效载体,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科学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紧密结合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上下合力、社会互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做“精”。对城区保洁管理体制由完全市场化调整为专业化保洁,吸收市场化作业的竞争优势和专业化保洁的队伍优势,统一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车辆、作业服装,实行专业化保洁管理;全面推行城区网格化保洁管理机制,对城区主次道路和居民小区共500万平方米,划分711个网格,配备网格保洁员1187名,实行主干道路24小时保洁、次道路18小时保洁、居民小区12小时保洁制,推行扫拾分离、无缝作业和垃圾直运作业方式,建立网格管理公示制,城区环卫管理创新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以“十佳清洁村”和“优胜环卫所”创建为抓手,加快“农村接轨城市、乡镇接轨街道、村庄接轨社区”步伐,三镇各建立一个环卫所,配备完善人员车辆机构设施,落实保洁员422名,保洁覆盖率达100%;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在皋埠、东湖、鉴湖三镇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生活垃圾简易中转站72个,新(改)建卫生房1880只,按照“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置”的方式,全面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机械化投入较大增长。扩面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机械化作业,购置压缩式袋装垃圾车6辆、自卸车5辆,扫地车4辆、高压冲洗机扫车1辆,对市区环城等6条主要道路采取机扫作业方式,同时实施白天机扫作业、夜间高压冲洗作业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城区道路的清洁度;加大垃圾直运作业力度,在城区设立160个点,采取压缩式垃圾车直达大坞岙填埋场的方式;购置电瓶垃圾车65辆,对五个街道51个社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电瓶车清运作业,有效减少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环卫基础设施有效改善。改造城郊农村旱厕174座,维修市区3以下道路36145平方米,白化墙面75665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0处,清除垃圾8000多吨,对城郊结合部、城南大道、杨绍公路等脏、乱、差路段区域进行了专项整治,圆满完成了文明城市创建、世界第六届合唱比赛等重大城市管理任务,绍兴市被成功评为中国人居环境奖,较好地为“十二五”时期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和积极实施城乡环境卫生“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实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攻坚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

(一)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绍兴在十二期间将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进程,着力打造以新型纺织、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我区作为绍兴市的中心城区,在金融、教育、人才、信息、旅游、服务业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对加快推进绍兴大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我区城市管理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城市管理档次提升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条件。

(二)民生保障更加重视。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和以人为本观念的牢固树立,民生工程作为一项国家基本治国方略地位深入巩固。我区作为绍兴市中心城区,如何保障和改善绍兴城区和近郊市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倍受政府和群众的希望和祈盼。

(三)环境保护形成共识。当前,随着绍兴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绍兴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又是改变绍兴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手段,着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认识和迫切需要。

(四)城市管理导向清晰当前,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推进,各地城市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已有很多值得绍兴学习和借鉴之处。如杭州为有效减少城市垃圾的生产量和节能环保,已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同时为有效减少生活垃圾对市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全部取消了在城区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城市生活垃圾经压缩后直运填埋场;福建厦门对餐厨垃圾专门配备餐厨垃圾收集处理设备进行特殊处理,这些城市的管理经验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一是城乡生活垃圾产量明显增大。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增多,城乡居民生活垃圾也呈逐年上升态势。2007年越城区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每人每天0.87千克2010年为每人每天1.1千克,现正处于逐年上升阶段。生活垃圾量的增多,导致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不但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同时还对环卫配套处置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工业废弃料和餐厨垃圾增长。随着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一些工业废弃料和餐厨垃圾也快速增长,如管理不跟上、处置不及时,有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城市管理事权受限。由于“一市一区”的特殊体制,城区事权不足,导致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总体不够顺畅,环卫建设项目审批受限,对城乡环卫建设管理实现创新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为绍兴建设 “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编制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的规律,促进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

2.民生为本原则突出民生保障主题,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保障生命健康为重点,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实施全过程管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管理创新原则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设体制、运行体制改革,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及其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4环保节能原则坚持把垃圾治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开展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扩大资源和能源的再生利用技术项目。

5.公众参与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各类保护环境活动,在城乡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造福后代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目标

1环卫管理水平明显进步。在“十一五”时期建立环境卫生保洁管理专业化体制和建立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网格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数字化城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规范制度运行,创新提升监管方式,加强落实经费保障,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圆满完成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任务。

2.道路机械作业大力提升。加大城区道路机械化保洁作业力度,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清扫机械化作业达100%。加大道路机械车辆投入,计划在前三年内分年配置袋装垃圾压缩收集车18辆、机扫车6辆、洗扫车4辆、高压冲洗车2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品位。

3.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实施垃圾处理在无害化基础上加快实施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方式,对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分类准确率和投放准确率分别达到70%以上。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密闭化和无害化,基本消除生活垃圾污染,避免原生垃圾直接进入卫生填埋场,城乡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推进一流生态城市创建。

4.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布局合理、配套建设符合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发展需要。大坞岙填埋场二期扩容工程开工建设并顺利竣工;城区公厕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城区主要繁华道路及商业区域公厕基本达到二类标准,基本消灭三类以下公厕;力争城区新增垃圾中转站2座,三镇新增垃圾中转站3座;城乡垃圾房(桶、果壳箱)配备符合有关规定;根据城市环卫管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政策,适时启动粪便及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环卫综合管理大楼和停车场建设。

5.环卫工人保障稳步增长建立完善一线环卫工人福利待遇和作业安全保障机制。积极改善环卫工人住房条件,2012年底前城北和城西外来环卫工人集中住房建改完毕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环卫合同制工人的工资水平,确保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10%。同时加快解决环卫一线工人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问题,着力打造一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专业稳定队伍。

6.环卫共管机制基本形成环境卫生管理全市发动、有效组织,环卫宣传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社会公众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单位)主管、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环境卫生工作局面,全面推进城市管理。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提升环卫工人保障水平

1.增加环卫一线工人收入。按浙政办发〔2009190号的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确保工资收入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110%。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

2改善环卫工人居住条件。多渠道解决环卫工人特别是外来环卫工人的住房问题。积极向市政府申请建设山阴路、蕺山街道外来环卫工人公寓,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于2012年底前将外来环卫工人廉租房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利用现有公房或改造环卫设施、配设辅助用房等方式,分批分点向环卫职工提供工作时间休息室,逐步改善职工住房工作条件。  

3.落实环卫工人各项社会保障。积极为环卫合同制工人办理社会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重视和帮助解决环卫合同制工人子女医疗和入学难问题,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环卫合同制工人的子女,积极争取市级财政经费,对其个人缴费给予适当补助。

二、提升机械化作业率

为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清洁度,根据城区保洁面积的扩大、保洁标准的提升和设施的维护更新需要,计划在前三年内分年配置袋装垃圾压缩收集车18辆、机扫车6辆、洗扫车4辆、高压冲洗车2辆。居民小区环卫管理,结合保洁实际,新增一批吸粪车、生活垃圾袋装收集车、社区生活垃圾电瓶收集车等环卫车辆,实现城区主要道路清扫垃圾及沿街商铺垃圾机械化收集的全覆盖。

三、提升环卫基础设施

在资金保障的前提下,开展环境卫生五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1.平水大坞岙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工程。2007年一期扩容90万立方米基础上,进行二期扩容工程建设,二期设计库容量约为210万立方米,计划在十二五时期扩容工程竣工和投入使用。

2.垃圾中转站改建工程。对市区现有7座垃圾中转站进行整体改造。同时规划新建一批。市区初步规划在城西青甸湖立交东南侧和中兴南路与玉山路交叉口东南角,新建2座垃圾中转站。皋埠镇、东湖镇,各新建1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确保农村垃圾全面中转和实现远郊农村垃圾的日产日清。

3.市区公共厕所改建工程。为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采取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在出让地块上同步新建的公厕)、开放一批(开放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公厕)的办法,配套完善城区公共厕所布局。计划对城区102座公厕进行整体改建(造),改造后,城区主要繁华道路及商业区域的公厕基本达到二类标准,基本消灭三类一下公厕。

4.环卫综合管理大楼和停车场工程。随着环境卫生保洁机械化程度的提升,环卫车辆的增多,原来的环卫停车场已不适应发展需要,需重新规划新建一座占地约50亩的环卫综合管理大楼和停车场(地址待选定)。

5.餐厨垃圾和粪便处理中心建设工程。规范市区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和利用的监督管理。规划在袍江区块新建1座日处理餐厨垃圾80吨的餐厨垃圾和日处理300吨粪便的处理中心(原市区白渔潭粪便处理场拆除)。对餐厨垃圾管理以政府引导、统一管理、集中收运、定点处置、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

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深化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围绕形势任务需要,以胜任岗位职能为标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积极培养打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素质高的专职城管队伍和专管机构。在“十一五”建立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网格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数字化城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日常管理,强化制度落实,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经费保障,有效提升“十二五”城乡环卫管理水平。

2实施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精神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争创一流生态城市。计划在2011年试点启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总体根据试点情况组织实施,到2015年初步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

3.推行城区“垃圾不落地”作业模式根据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的要求,为有效减少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提升城市品位,计划在城区推行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作业模式。通过加大垃圾收集机械化作业,增加保洁网格管理密度,完善垃圾收集设施,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有效减少城区垃圾的滞留时间,进一步提升城区清洁度。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管理保障。建立区城管局、区环卫处和镇街三位一体的环境卫生调控与监管体系。区城管局综合指导全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和环境卫生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区环卫处和镇街监督管理职能范围的环境卫生工作。

二、机制保障。按照保洁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思路,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不同特点,在探索实践市场化保洁体制和专业化保洁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化保洁管理体制竞争优势和专业保洁队伍的质量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化保洁管理和专业化保洁作业融合度和紧密性,为实现“城区做精、城乡一体、设施完善、管理长效”目标提供良好体制机制保障。

三、资金保障。建立完善财政拨款与有偿使用相结合的环卫经费来源方式。列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按照统筹统支的原则,由区财政划拨保障。未列入财政预算的环卫经费,由区政府研究或经市政府审批后解决。同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采取代收、代扣、代缴等方法,加强环卫经费收入,促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

四、基础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在环境卫生管理建设中的自主作用,培养树立社会公众保护环境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支持各类环境卫生志愿者活动;教育公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促进形成公共文明和良好道德风尚;加大公共文明宣传力度,较好形成热爱城市、保护环境浓厚氛围;通过座谈会、恳谈会和市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为实现“十二五”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