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总结>十二五及以前【已归档】
索引号: 592878027/2011-85321 组配分类: 十二五及以前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2-05-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越城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5-05 09:51 浏览次数:

 

越城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围绕“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城区提升、周边发展、资源整合、扩强提弱、城乡互动、优质均衡”的发展思路,通过创新区域性教育机制、强化区域统筹力度等举措,着力推进我区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基础教育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校舍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学校网点布局渐趋合理,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进一步打响了以“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为主旨的“学在越城”的教育品牌。

(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强区复查。召开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出台《越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越政办发〔201169号),印发《越城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2)》(越政办发〔2008104号),全区有省一级幼儿园6所,84%的幼儿园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全区100%3岁以下散居婴幼儿及家长接受了早教服务指导,实现了0-3岁亲子、亲职早教基地全覆盖。省级教育强镇和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率均达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结业率达95%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统筹力度。抓住市政府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的机遇,制订落实《绍兴中心城市学校布局规划(2008-2020年)》,撤并学校17所,新(扩)建学校14所,进一步调整优化绍兴市区的学校网点布局。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45所学校成功创建省“万校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全省领先。区属学校塑胶操场、升降课桌椅、标准化电教设施、防雷设施、规范化厕所、多媒体设备、校园网“校校通”、电化教育设备“班班通”等实现“八个全覆盖”。小学校均规模934人,初中校均规模1886人,均列全市之首。中小学计算机总量5877台,中小学图书藏量181.6721万册,音乐、体育、美术、数学、自然等实验仪器器械配备达标数均达100%

(三)优质资源迅速拓展。积极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先后成立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元培幼教集团、东风艺术幼教集团,迅速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有效发挥其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实行名校托管办学模式,通过优质学校团队契约式管理迅速提升郊区和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丰富办学内涵。推进“名园办分园”的连锁办学新路,建立七大优质学前教育发展合作圈,全面提升全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优质学前教育品牌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市级以上示范学校就读学生占中小学生数的88%,其中城区达到95%。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总在园幼儿数的90%,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四)城乡统筹呈现新貌。全面实施为期均为三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面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领雁工程”,先后共有2000余人次的农村教师参加学习。开展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活动,6所城区中心小学、10所城区优质公办幼儿园先后与30余所农村学校结对;开展名优教师结对带徒活动,59名市级以上名优教师与190余名城乡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开展“教研员联校蹲点活动”和“百名名师进完小活动”,教育专家走进农村学校,走进课堂,实行面对面的专业指导。建立乡镇教育共同体,完善区域性教师“柔性流动机制”。促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经费保障水平、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的四大提升。加大帮困助学力度,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资助扩面”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继续推行“教育绿卡”制度,深化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关爱工程,免除义务教育段学校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截至2010年底,全区乡镇学校被评为绍兴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数占乡镇学校总数的63%

(五)区域教育特色明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组建越城区少儿艺术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际象棋、少儿合唱、跳绳、信息技术、艺术、科普、环保等特色教育在省内的影响继续扩大,涌现出丁亦昕、俞婷等世界级、全国级高水平棋手,并经常包揽省级国际象棋比赛团体冠军。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荣获童声合唱金、银奖。花样跳绳项目三上中央电视台,小戏《早读》、表演唱《没关系》《小绍兴》获群星奖。我区荣获“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文教局被市政府授予“绍兴市竞技体育贡献奖”、被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分别授予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探索形成“123456”社区教育模式(建立一个机制、形成两大特色、健全三级网络、搭建四进社区活动平台、开设五大课堂、建设六支队伍),编印、发放《越城区社区教育学习指南》,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居民文化水平,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六)队伍素质显著提升。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任用上坚持“重品德、重实干、重实绩、重实力”,建立学校领导有序退出机制,拓宽干部交流机制,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收入优绩优酬”的机制,增添了队伍建设的生机和活力。平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待遇,保持队伍稳定。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教师形象得到提升。严把教师进口关,规范新教师招聘。充分发挥中国教育学会绍兴越城教师发展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等教师教育平台,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的高学历比例提高到70.7%90.1%91.9%,比2006年分别提高13.94%9.97%15.17%。名师名校长工程不断深化,全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功勋教师1名、省优秀教师21名、省特级教师9名、省教坛新秀10名、省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 13名、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培养人选3名,绍兴市级以上名优教师达300人,占在聘专任教师数的9.22%。此外,还有一大批区级优秀先进教师,队伍素质再次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1.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为推进教育持续和谐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机遇。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种机遇,着重体现在四个定位上:一是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都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原则、目标和重点。二是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的思维定位。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民生、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三是从人口大国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定位。这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的一个目标,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依靠教育。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定位。在新形势下,经济增长方式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

2.从我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教育工作积累了较好的现实基础。一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一五”期间,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市、区二级政府连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事关教育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绍兴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绍兴历史上,耕读传家,相沿成习。发展到现在,随着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尊师重教越来越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期望,是加快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教育网点布局逐步到位,为潜心教育管理、专心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条件。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校在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上力度大、进度快,办学条件现代化程度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去。四是一代代越城教育人敬业奉献、改革创新的实践,为越城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发展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与此相比,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教育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章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教育投入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

1.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从区域看,占全区在校生总数48%的中心城区集聚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教育机构,乡镇特别是乡镇完小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还不够高,学校整体环境、生均教育资源拥有量、师资水平等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学段看,乡镇学前教育是薄弱环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与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教育对象看,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相对还比较低。

2.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从满足“本地人入学”向同时满足“外地人入学”转变,外来民工子女求学日益增多与区域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矛盾比较明显。目前,全区外来民工子女在市区入学就读义务教育段学校的人数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8.4%,并且每年以较大规模递增,众多公办学校的接纳容量已经饱和。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课本作业本费等政策的实施,接纳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压力、融入的压力越来越大。

3.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学校网点调整从“老城区”到“开发区”转变,群众教育需求与学校网点布局不合理的矛盾逐步显现。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半径向外拓展,区域人口逐年增加,开发区学校配套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开发区学校网点调整和新校舍建设步伐。

4.政府职能变化带来的问题。老百姓期望越城区基本教育服务均衡发展,但目前政府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的办法措施还不多,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创新教育服务机制,为促进越城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教育改革推进中带来的问题。素质教育在基层学校的有效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家长重分数、社会重升学率的评价认同体系对教育的内在规律冲击较大。部分学校对推进素质教育缺乏积极心态,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理性思考,有的保持观望,有的流于形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教师队伍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个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

6.教育区划调整带来的问题。20098月,市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后,原属市教育局管辖的城东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范围内的初中(除文澜中学、镜湖中学外)、小学、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成建制移交越城区管理,从实施运行情况看,需要进一步做好做足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的文章,推进区域教育整体优质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策略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文化创新为主线,以教育核心竞争力建设为追求。夯实基础,丰富教育内涵;突出重点,促进均衡发展;创新机制,提升教育品质;统筹协调,构建和谐教育。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跨越,大力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打响“学在越城”的教育品牌。

二、基本策略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实现2015年越城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规划发展、推进改革和未来行动中实施五大基本策略:

第一,优先发展策略。坚持把教育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教育投入放在财政资金保障的优先位置,把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先位置。加强教育人、财、物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更好更快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第二,和谐均衡策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本质,强化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推进基本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全面实施“东进、西延、南优、北拓、中兴”学校建设计划,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基本均衡;统筹规划各类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布局、结构、效益和质量的统一。

第三,创新提升策略。把创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加快教育内涵建设,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特色发展,实现从硬件建设向软实力完善的提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全民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实现从教育系统内部到全社会教育的提升;改革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从学校自身建设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

第四,人才强教策略。把人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吸引区域内外优秀人才,优化人才引进环境,汇聚各地英才;加大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构人才潜心治学的平台,为教育名家大师的涌现搭建舞台;更加关注年轻教师的发展,建构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使优秀年轻人才迅速成长。

第五,开放合作策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区域内外合作质量。从注重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合作向注重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集成创新转变,向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

三、主要目标

提升以“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为主旨的“学在越城”教育品质,打造高水平教育强区,使更多的学生和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2015年,越城教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标志是:

(一)做强学前教育、做精义务教育、做实社区教育。建立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形成区域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金三角”。

(二)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基本教育服务公平均等,保障弱势群体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培养体系基本完善。

(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五)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现代化水准。

(六)教育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市民素质提供智力支持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越城各类教育发展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提供有效的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0-3周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能够得到平均每年不少于2次的优质科学育儿指导,实现0-3岁亲子、亲职早教基地全覆盖。三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实现普及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在100%

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普遍开展;社会弱势群体中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受到充分关注和保护,进一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框架。

成功创建绍兴市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基本任务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加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帮扶机制,进一步夯实农村教育发展基础,缩短与城区教育间的距离。

加大教育机制创新力度,深化名校联盟、名校托管等办学机制,争取再成立3-4个名校教育集团,使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数达到40%左右,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加大区域内外基础教育名校或优质基础教育中介机构托管越城区基础教育学校试点的力度,名校托管的范围从小学教育向乡镇初中拓展,尝试“城乡初中区域联合共建”的组团合作发展模式,以此迅速、有效提升越城区乡镇初中的办学水平。力争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化进度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学前教育高位普及。强化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市、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经费政策,确保学前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幼儿园安保经费、创标升等奖励、幼儿教师专项补助经费、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幼儿教师学历提升奖励等全面落实到位,并逐年提高。明确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逐步提高。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帮困助学制度,对残疾儿童、孤儿、低保家庭儿童实行助学券制度。预算内学前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比重达到5%的基础上做到逐年增长。

完善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重点以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为突破口,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度。二是高标准推进幼儿园建设。办好办强乡镇中心幼儿园,100%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二级,全面推广农村学前教育“三独立四统一”的独立建制模式和运行机制。改建中心村幼儿园30所。城区接管并办好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撤并部分幼儿园。力争全区省一级幼儿园达到10-12所,市标准化幼儿园达70%左右,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93%以上。三是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巩固100%的幼儿三年入园率,逐步实现入园低龄化,实现早教指导网络全覆盖,形成0-5周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体系。

进一步优化幼儿教师队伍,利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幼教名师工作室等教育平台培养一批名园长、名优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持证上岗比例达95%以上,职称比例达90%以上。每年增加一定数量的公办教师。启动并实施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3+X”配置模式。

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充分利用绍兴乡土资源,编写学前教育教育乡土教材。

(三)社区教育深化发展。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平台上,深化“123456社区教育模式,探索一条符合越城实际的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紧扣现代人的终身发展和学习需求,精选学习内容,编印《越城区社区教育学习指南》,促进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和非职业化发展。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本原则,创设载体,开展活动,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学习型城区建设。

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完善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健全区社区教育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分院)和社区教育学校三级教育网络,推进城乡社区教育一体化建设,完善社会化、开放型、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以省标准化学校创建为抓手,以全面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力度,中小学校方面新建10所、扩建5所、改造2所、加固1批、撤并13所;幼儿园方面新建24所、扩建2所、改造19所,回购2所、撤并13所。到2015年,使95%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实现基本均等化。

(五)素质教育突显人本。实施学科德育、德育实践、德育队伍建设、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等四项工程,建立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完善选择性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富有弹性的个性化和拓展式教学模式;加强区域特色教育项目培育,深化特色学校品牌创建,到2015年,全区特色学校创建率达90%,进一步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空间。进一步完善中小幼教育的衔接协调机制,畅通学生学习之路。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新人格塑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六)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注重教师的道德成长和精神境界,深入开展主题师德教育活动,继续推行师德评估在教师奖惩、晋级、职务评审和聘任时的“一票否决制”。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完善中国教育学会越城教师发展学校、名优教师工作室等教师成长基地,深化名师名校长工作机制、名师共享机制、“后领雁工程”工作机制和农村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到2015年,省特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省教坛新秀等有较大影响的教育专家占在聘教师的1.5%,市级以上名优教师占在聘教师的12%,全区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保持100%,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高学历率分别达到80%95%95%,教师学历的整体水平继续在全市领先。完善《越城区文化教育局关于教师流动“转会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越城区区属学校教师调动工作的试行意见》等,创新人才分配机制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教育成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制订并实施《越城区教育系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若干意见》,提升学校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20112015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解决薄弱环节和强化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一)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校舍改造经费保障机制,按照“重心下移、撤小合近、扩强提弱、打破区域、整合盘活、倾斜新区”的发展策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一批中小学校舍集中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全力实施“东进、西延、北拓、南优、中兴”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越城区2011-2015年学校建设计划详见附件)。

(二)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计划。通过创新师德教育模式,构建坚定有力的“专业愿景支撑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打造品质高效的“专业发展系统”;通过自主选择、集中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十二五”期间使100%的中小学教师至少参加一次90学时的集中培训;创新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师资均衡配置系统”;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夯实改革创新的“教育人才政策保障系统”等四大载体。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为重点,推动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促使更多教师实现又好又快的专业成长实现名优教师优化培养机制的突破、培养方法和途径创新的突破、名优教师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形式的突破,造就一批名师、名校长。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创新办学机制,稳步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孵化效应;强化合作共享,完善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大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力度;健全向农村学校倾斜政策机制,在新教师分配、评优评先、工资收入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加强乡镇中小幼之间的沟通衔接,完善中小幼教育共同体建设,打造乡镇教育资源共享圈。

(四)学前教育快速推进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以及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以保障力度增强行动、园舍设施提档行动、优质资源拓展行动、民办发展扶持行动、保教质量提升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多形式的教育服务,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五)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工程。发挥“一市一区”的体制优势,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优化市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市民提供便捷、丰富、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继续推进街道乡镇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城乡社区教育一体化建设,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三级学校网络,逐步构建教育进社区、学习到家门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本原则,创设载体,开展活动,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六)弱势群体教育发展工程。一要完善基础教育残障学生随班就读制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促进残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融合。二要提升特殊学校办学条件,继续设立特殊教育专项基金,提高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完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养制度和教师津补贴制度,让教师更安心、更有效地工作。加强医教结合试验,探索驻校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实现特殊教育机构中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有机整合。三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拓展资助对象和范围。不断充实孤儿成长档案,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完善小学阶段免费“爱心”托管班工作,继续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四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继续实施入学“绿卡”制度,安排就近入学;确保全面完成开发区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撤销工作,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环境;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七)素质教育深化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学科德育、德育实践、德育队伍建设、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等四项计划,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完善选择性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富有弹性的个性化和拓展式教学模式;深化特色学校品牌创建,进一步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空间;积极稳妥推行小班化教学。

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校“主题文化”建设工程。深化“教学视导”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配合市教育局开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全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开发和利用各类课程资源,系统整合和完善中小学专题教育体系和实施要求,形成各年段梯度式的专题教育框架,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校外课程学习和体验经历。深化、拓展“越城教学节”内涵,打造“教育学术之区”。

(八)教育信息化提速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有效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量,逐步加大普通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装备配置力度。

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建设数字化教研服务平台,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让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九)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工程继续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策略,推广让部分优质学校或优秀管理层托管普通或新建学校的改革试验,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尝试优质学校强势学科与普通学校薄弱学科的强势对接,建立学科教学共同体,借力提升普通学校的学科内涵建设;完善学校选择制度的试点,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允许追求个性发展的学生跨施教区选择区域内的特色学校就读。

进一步理顺“市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后相关的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最大化,优质资源共享最大化。

进一步完善公办中小学治理结构,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着力建设学校内部自主发展机制,构建新型政校关系。

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机制,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对其功能、类型、层次、结构及比例等进行合理定位。稳定发展大众化、普惠性、多样性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引导发展各类紧缺型、实用型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发展合作圈和各片辅导站的作用。

(十)教育开放合作工程。探索区域教育协作新机制实验。开展长三角基础教育名校之间师生“修学、留学”等短期“手拉手”对口交流项目的试点工作;建立区域外基础教育名校和乡镇初中“联合共建”的组团合作发展模式;建立省市级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作为“越城区教师培养培训合作基地”;以“第二轮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项目”为载体,加强与省内外项目学习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

构建市、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机制。依托市区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初中教育资源,借助合作办学等模式,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的办学品位。扎实推进乡镇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大乡镇教育资源共享力度,开展乡镇教育园区试点工作。

增强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充实调整基础教育阶段设立若干所中外学生融合的学校,研究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由外籍教师执教的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师生国际交往能力。

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学校开放日制度、“学校与社区互动”制度、家长志愿团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载体,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证

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教育现代化争创活动。通过抓创建、抓考核,充分调动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集聚党委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全面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争创活动,合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明确乡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并列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从而调动基层党委政府积极性,有力推动镇域一体化,提升镇域教育均衡度。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负责人的引领凝聚作用、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党员队伍的管理机制、党员教师长期受教育的学习培训机制、党员密切联系师生的服务机制、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教育系统队伍建设和效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抓实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创新,提高机关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结构,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加强校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建设,形成高质量的学校管理人才梯队;完善校长(园长)负责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深化校务公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二、增加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依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教育法律法规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切实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确保教育投入比例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要求,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倾斜。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政策;完善奖学金、困难学生补助、勤工助学等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资助力度。

加强经费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化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和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三、加强依法治校,提高法制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法制保障。认真落实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育法制宣传,促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促使规范办学、规范从教。建立完善教育申诉、调解、行政复议制度,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和举办者的权益,及时查处侵害受教育者和办学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合法化。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办学特色的学校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广大师生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督学责任区和督导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学与督政、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强化政府对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深入开展学校发展性督导工作,全面强化各类教育质量监督,建立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强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门监督,加强群众监督,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学校规范规范办学、规范从教、公正施教。

四、加强稳定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提高学校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综治委、公安、教育、工商、卫生、文化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自律意识,健全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规范办班、收费、招生、招师、执教等行为,着力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附件:

越城区2011-2015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计划表


区位

学校名称

地点与内容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

需征地()

土地性质

建筑面积(㎡)

计划投资(万元)

建设时间(年)

建设(组织)实施单位

2011年工程进度

说明

基建

设备及附属

小计

东进

少儿艺校

综艺楼工程

扩建

/

/

校内

2465

500

50

550

2010-2011

区教育局

投入使用


迪荡小学

东至河流,南至云东路,西至平江路,北至都泗门路

新建

24-30

40

建设用地

15500

4200

300

4500

2012-2013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前期

采用名校办分校的办学机制,高起点办好迪荡区域住宅小区配套学校。

新皋埠镇中学

上樊公路以东、人民东路以北交叉口

新建

66

111.3

基本农田

32835

12010

990

13000

2012-2013

皋埠镇政府

前期

撤并原皋埠镇中学、上蒋分部,原皋埠镇中学校舍作为中心小学校舍。

西延

热诚小学

校舍维修改造

改造

/

/

校内

3218

352

/

352

2010-2012

镜湖新区管委会、区教育局、东浦镇政府

施工中


城西小学

东浦镇胜利西路以北王家村

新建

30

51

建设用地

15500

4200

350

4550

2010-2011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投入使用

撤并鉴湖分校、鉴东完小、鲁东小学,解决该区域小学点多校小办学条件差的状况、

湖西小学

后社小学附近

新建

30

50

基本农田

16000

4700

300

5000

2012-2014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撤并后社、薛渎二所完小、

灵芝小学

绍大线以东100,凤林西路以北交叉口

新建

36

40.8

基本农田

17890

5040

460

5500

2012-2013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前期

撤并灵芝小学、创业小学,解决该区域小学点多校小办学条件差的状况。

青甸湖小学

绍大线以东、西效组团西侧

新建

36

54

基本农田

17890

5040

460

5500

2014-2015

区城改办、区教育局


解决青甸湖组团等周边小区的就学问题。

北拓

袍江中学

风雨操场

扩建

/

49.3

建设用地

3700

1900

/

1900

2011-2012

袍江新区管委会、区教育局

前期

土地款1100万元。

柯灵小学

三期建设

扩建

48(18)

75新增35

建设用地

23000

3320

190

3510

2010-2011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投入使用

30班扩大到48班,主要解决中心商贸区新增学生的入学。

群贤中学(新马山镇中)

袍江育贤路与越秀路交叉口地块

新建

60

110

建设用地

42000

13100

900

14000

2011-2013

袍江新区管委会、马山镇政府

动工

解决袍江新区新增居民及日益增多的外来初中学生入学,马山镇中学改建马山小学,撤并马山完小和安城完小。

斗门小学

汤公路以西,盐仓娄村以东,康宁路以北

新建

24

50

建设用地

11317

4210

240

4450

2010-1011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投入使用

轻轨建设,原斗门小学易地建设新斗门小学。

敬敷小学

洋江路以北与越东路以西

新建

36

55

基本农田

15500

5040

360

5400

2012-2014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易地新建后可扩大到36班,接收部分外来学生。

英才小学

原英才小学

改造

36

/

校内

15000

1000

250

1250

2010-2011

袍江新区管委会、马山镇政府

投入使用

原址改造,转为公办学校。

城北小学

绍大线北延伸段支线以东,329国道以南,灵芝镇立岱村

新建

30

41.6

建设用地

16820

4200

383

4583

2011-2012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动工

撤并庄头、嘉会小学,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点布局和改善灵芝镇学校的办学条件。

中兴

鲁迅小学

教学楼

扩建

40

/

校内

4075

940

50

990

2011-2012

区教育局

动工


亭山小学

教学楼、食堂、风雨操场

扩建

36(18

25

建设用地

8500

2520

180

2700

2013-2015

区教育局


解决杨绍公路两侧及周边住宅小区学生就学。

中小学校安工程

各学校

加固

/

/

各校内

52343

4380

1580

5960

2010-2011

区教育局

完成

其中,20105028万元,2011934万元。

中小学合计

新建10,扩建5,改造2,加固1.


490

713


313613

76652

7043

83695




撤并学校13所。


学校名称

地点与内容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

需征地()

土地性质

建筑面积(㎡)

计划投资(万元)

建设时间(年)

建设(组织)实施单位

2011年工程进度

说明

基建

设备及附属

小计

东进

迪荡幼儿园1

革新、荡湾安置小区

新建

9

5

建设用地

4000

1110

90

1200

2011-2012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动工


迪荡幼儿园2

胜利路以北世茂广场

新建

12

5

建设用地

3000

880

120

1000

2011-2013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龙山新农村配套幼儿园

皋埠镇东龙山村

新建

8

4.5

建设用地

3432

400

180

580

2010-2011

皋埠镇政府

竣工

计划设置8个班,容纳260名幼儿,撤并周边幼儿园,成为辐射5个村的中心村幼儿园。

孟葑幼儿园

利用原孟葑小学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4

/

校内

896

100

50

150

2011-2012

皋埠镇政府

竣工

撤并长城、小博士2所幼儿园(成为孟葑片中心村幼儿园)。

东湖镇中心幼儿园

东湖镇松陵村

回购

12

6.8

建设用地或园内

3910

1080

200

1280

2011

东湖镇政府

完成

镇中心幼儿园。

东湖镇柏舍幼儿园

东湖镇柏舍村

新建

4

2.5

建设用地

1200

30

20

50

2011

东湖镇政府

投入使用

村幼儿园。

东湖镇岑前村幼儿园

东湖镇岑前村

新建

6

5

建设用地

2300

900

90

990

2010-2011

东湖镇政府

竣工

中心村幼儿园。

东湖庄园幼儿园

东湖庄园小区内

新建

4

1.8

小区配套

1000

/

/

0

2011-2012

皋埠镇政府

动工


西延

东浦镇隆声幼儿园

维修改造

改造

/

  /

园内

1704

/

55

55

2011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完成

中心村幼儿园。

鉴湖分校幼儿园

利用鉴湖分校部分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9

/

校内

2200

150

50

200

2011-2012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动工

撤并时代之星托儿所(成为中心村幼儿园)。

鉴东幼儿园

利用鉴东完小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3

/

校内

1404

/

10

10

2011-2012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前期

中心村幼儿园。

鲁东幼儿园

利用鲁东完小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6

/

校内

1400

/

35

35

2011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完成

中心村幼儿园。

东浦镇中心幼儿园

绿城小区内

新建

9

4

小区配套

1644

500

/

500

2012

镜湖新区管委会、东浦镇政府


镇中心幼儿园新园区。

南优

树人幼儿园

树人小学北校区改造

新建

12

/

校内

3700

1200

120

1320

2010-2011

区教育局

投入使用

利用原树人小学北校区校舍,改造成一所较大规模、设施一流幼托园所。

阳明华都幼儿园

阳明华都小区配套幼儿园

新建

6

5

建设用地

1700

600

60

660

2010-2011

区教育局

完成

适时撤并小雨点、小天使、世纪贝贝幼儿园

名爵府幼儿园

天镜南苑对面

新建

6

5

建设用地

2300

600

60

660

2011-2012

区教育局

动工

绍兴天星置业有限公司开发

谢墅幼儿园

鉴湖镇谢墅村、中心村幼儿园

新建

3

2.5

集体土地

500

120

20

140

2010-2011

鉴湖镇政府、谢墅村委

投入使用


鉴湖镇中心幼儿园

通过鉴湖镇中宿舍楼改建,扩大中心园

扩建

12(4)

/

校内

1800

300

50

350

2011

鉴湖镇政府

投入使用

镇中心幼儿园。

施家桥幼儿园

解放路底、施家桥地块

新建

9

11

建设用地

4000

1200

110

1310

2014-2015

鉴湖镇政府



骆家葑村集体幼儿园

市保障性住房区块

新建

9

7

建设用地

3200

900

90

990

2011-2013

鉴湖镇政府

前期


江家娄幼儿园

江家娄村

新建

6

5

建设用地

2300

600

60

660

2011-2012

城南街道

动工

城南街道与江家娄村建设,中成代开发

鉴湖镇中心幼儿园长宝分园

王家葑村

扩建

7(2)

4.2

校内

900

200

/

200

2014

鉴湖镇政府


中心村幼儿园

鉴湖镇彩虹名家幼儿园

鉴湖镇南池

新建

6

3

小区配套

1000

500

/

500

2012-2013

鉴湖镇政府



北拓

马山镇中心幼儿园

对现马山小学进行改建

改造

18

/

校内

7000

500

100

600

2012-2013

袍江新区管委会、区教育局、马山镇政府


可容纳540名幼儿的上规模的马山镇中心幼儿园。

亲亲家园幼儿园

亲亲家园小区配套幼儿园

新建

12

7

建设用地

4200

1200

120

1320

2010-2012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施工中

撤并东方之星幼托园。

富陵幼儿园

富陵小学改造

改造

4

/

校内

1200

/

25

25

2011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完成


斗门幼儿园

对现斗门小学校舍进行改建

改造

12

/

校内

3870

500

200

700

2012-2013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撤并小贝壳、扬望幼儿园(成为杨望区块的中心村幼儿园)

敬敷幼儿园

对现敬敷小学进行改造

改造

12

/

校内

2067

200

200

400

2013-2015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取缔周边无证幼儿园。

桃李幼儿园

对现桃李民工学校进行改造

改造

12

/

校内

4042

500

150

650

2012-2013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取缔周边小幼儿园(寺东区块的中心村幼儿园)。

市经济适用房小区配套幼儿园

绍兴市经济适用房小区配套

新建

9

6

建设用地

3200

900

90

990

2011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竣工


东安幼儿园

对东安小学校舍进行改建

改造

6(3)

/

校内

3122

/

150

150

2011-2012

袍江新区管委会、马山镇政府

动工

成为辐射东安、西安、丁墟、兴塘等村中心村幼儿园。

斗门镇中心幼儿园

斗门中心幼儿园装修

改造

18(3)

/

校内

400

/

120

120

2011

袍江新区管委会、斗门镇政府

投入使用


马山镇三星幼儿园

马山镇宁桑村

改造

4

/

校内

1000

50

/

50

2011-2012

袍江新区管委会、马山镇政府


屋顶翻修、教室改造。

灵芝镇中心幼儿园

镜湖新区泗汇江小区园舍装修

改造

18

9

建设用地

4624

/

120

120

2010-2011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完成


嘉会幼儿园

灵芝镇嘉会村三期扩建

 改造

11

/

园内

800

150

50

200

2012-2013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灵芝幼儿园

灵芝村安置小区园舍装修

改造

9

/

园内

3225

/

40

40

2011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完成

 中心村幼儿园。

潞家庄幼儿园

利用潞家庄小学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4

/

校内

975

10

10

20

2010-2011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完成

改造成为中心村幼儿园。

庄头幼儿园

利用庄头完小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6(3)

/

校内

1200

20

20

40

2012-2013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前期

 中心村幼儿园。

创业幼儿园

利用创业完小校舍进行改造

改造

6

/

校内

1300

30

20

50

2013-2014

镜湖新区管委会、灵芝镇政府


 中心村幼儿园。

大滩幼儿园

绍兴天下小区

新建

12

8

建设用地

3800

1200

120

1320

2010-2012

镜湖新区管委会

竣工


山水名家幼儿园

山水名家小区

新建

12

8

建设用地

4100

1200

120

1320

2010-2013

镜湖新区管委会

竣工

坤和建设(绍兴)有限公司开发

金色家园幼儿园

金色家园小区

新建

12

7

建设用地

4100

1200

120

1320

2011-2013

镜湖新区管委会

动工

外滩2号地块,绍兴滨江镜湖置业有限公司开发

湖东小区幼儿园

山泉村安置小区

新建

9

6

建设用地

3187

1380

120

1500

2012-2015

镜湖新区管委会


辐射范围为湖东安置小区及邻近住宅小区

大庆寺幼儿园

大庆寺安置小区

新建

9

7

建设用地

3187

1380

120

1500

2012-2015

镜湖新区管委会


辐射范围为大庆寺安置小区及邻近住宅小区

曲屯幼儿园

曲屯安置小区

新建

9

6

建设用地

3187

1380

120

1500

2012-2015

镜湖新区管委会


辐射范围为曲屯安置小区及邻近住宅小区

上窑幼儿园

苏泊尔公司附近(上窑区域)

新建

9

3

小区配套

2250

1000

/

1000

2011-2012

上窑村委

动工

中心村幼儿园

世纪之光幼儿园

蕺山新村

回购

6


小区配套

2574

800

/

800

2011

区教育局、区城改办、蕺山街道

完成


幼儿园合计

新建24,扩建2,改造19所,回购2所。


367

144.3


118100

24970

3605

28575




撤并幼儿园13

总计

新建34,扩建7,改造21,回购2所,加固1批。


857

857.3


431713

101622

10648

112270




撤并中小学13,幼儿园13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