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区政府部门(单位)>区统计局>统计信息
索引号: 113306793361876H/2023-84825 组配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3-04-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22年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23- 04- 14 08: 53 浏览次数:

2022年以来,越城区立足新起点,放大格局、狠抓落实,在大场景和长周期下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顶格承接、加码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昂首迈进“首位立区、幸福越城”新征程


一、  合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50位。据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1.0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47.38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706.18亿元同比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1.4:43.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496元,比上年增长4.1%。

图:2010-2022年越城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注:生产总值2021年起按新区划调整(十个镇街)口径公布。

全区财政总收入137.01亿元同比下降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33亿元同比下降7.3%税收收入71.87亿元同比下降1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40亿元,同比增长14.7%。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38.43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6.63亿元同比增长3.4%;林业产值0.8亿元同比下降5.8%;牧业产值4.22亿元同比增长3.0%;渔业产值16.02亿元同比增长5.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77亿元同比增长9.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82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3.4%。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2.38万亩粮食总产量9.64万吨。年末生猪存栏5.7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57万头,水产品产量4.3万吨。

农业发展稳步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农田基本建设,完成“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累计清理腾退5200余亩耕地,建设完成2.24万亩高标准农田,继续推进9100亩高标准农田(粮功区)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开展“闲置农房激活”项目,吸引社会资本1.6亿元,安桥头村“宅基地+乡村建设”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创建省级未来乡村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上工业企业660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6.49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22.52亿元同比下降0.7%产值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1.9%)、医药制造业(占比9.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占比8.9%)、纺织业(占比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7.1%)。

腾笼换鸟持续推进。盘活土地5221亩,腾出用能8.34万吨标煤。

数字经济引领增长。全区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37家,其中百亿级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上市企业1家,准上市企业2家,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有效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9.6%。

动能转换效果显现。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647.94亿元,同比增长14.7%,新产品产值率为39.1%,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1.74亿元、190.24亿元,增长7.2%、32.0%。157个项目列入年度市级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计划,新增工业机器人525台,新增振德医疗、长电绍兴2家省级未来工厂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长电绍兴获评第一批省级未来工厂。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价能源消费量226.2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6%;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9%。

全区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7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2.86亿元同比增长9.1%;营业收入633.58亿元同比下降2.2%;利润总额13.89亿元同比增长11.2%。


四、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8.3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23亿元,同比增长2.9%,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46.0亿元。开展“越”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已累计发放汽车及购物消费补贴超2800万元。

限上批发业663家,销售额1410.53亿元同比增长23.4%;限上零售业175家,销售额282.38亿元同比增长13.2%;限上住宿业43家,营业额10.18亿元同比增长4.6%;限上餐饮业69家,营业额17.65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服务业189家,营业收入229.64亿元,同比增长5.8%。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建设“一码找订单”数字化应用,创新推广数字化代参展模式,助企抢占订单。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35.18亿元同比增长25.63%。其中自营出口额715.53亿元同比增长21.7%;进口额119.66亿元同比增长55.7%。

外资项目招大引强进展良好,超额完成亿美元外资项目落地4只,高新技术利用外资占比达52%,全区完成实到外资18855万美元,同比增43.1%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1.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9%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1%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8.8%交通投资同比下降7.5%。

全区商品房销售额445.34亿元,同比下降33.8%;销售面积222.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1%;房地产投资447.06亿元,同比增长4.8%。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持续优化办学模式,两湖西侧小学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750个,新开办幼儿园4所,撤并薄弱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1410新纳入义务教育集团成员校3所,教育集团覆盖面超69%。深化实施“双减”改革,探索形成4个校本作业资源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65%提高到目前的92%。在全市率先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清零,资金监管实现100%。新增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试点单元、中小学校评价改革试点、青藤艺术互联网学校系统建设、“校园食品安全”大数据监督系统等4项省级试点。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66.1%规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7.2%。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3家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推进“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建成161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家城市书房、3家文化驿站、3家乡村博物馆;完善区图书馆、区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完成国家一级图书馆、省级“幸福文化馆”申报;实施公共文化场馆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区博物馆、区非遗馆建设方案及绍兴剧院修缮方案。

        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17万平米,举办“迎亚运”主题等各类赛事活动300场以上,国民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39%。成功承办中国国际象棋冠军赛、全国新闻界围棋锦标赛等高规格品牌赛事。积极组织参加省运会,勇夺金牌32枚(其中实战金牌26.4枚),创历年最好成绩。

       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9.7%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越惠保2023年参保工作,截至2023年参保期结束,区共参保633159人,参保率70.27%。强化医保定点管理,新增医保定点零售药店16家,医疗机构10家。出台全市首个防范因病致贫返贫助力共同富裕工作机制,健全高额医疗费用化解机制,全额化解困难人员5万元以上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2022年度合计化解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7人,化解金额32.93万元。以政务服务2.0建设为牵引,持续推进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建设,基层各平台受理待遇报销类业务13351件。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82.70万人其中男性40.24万人女性42.4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7%和51.3%。全区人口出生率4.12‰、死亡率8.26人口自然增长率-4.14‰。

        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525,同比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540,同比增长7.1%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倍数为1.55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907同比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051同比增长8.3%。

        民生事业投入近70亿元,同比增长10.8%。开展职业培训5.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技能人才2.2万人。构建失业人员就业跟踪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累计帮扶重点群体2.89万人。累计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0567万元,惠及2.21万人次;发放失业金13804万元,涉及7.81万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1710万元,涉及2.12万人次。

 

九、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建立健全林长制管理和运行体系,明确三级林长共258名,落实专职护林员55名,制定配套实施政策,发布越城区2022年第1号总林长令。完成“增绿增效”“百千万”行动年度任务,深挖造林绿化空间,完成国土绿化造林575

        精准实施大气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0PM2.5浓度30(29.74)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84.7%;创新建立断面水质“四色”预警机制,完成水生态缓冲带10公里,水生态修复作业面积14万37个市级考核断面达标率水质Ⅰ~Ⅲ类占比达双百分百;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荣获2021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深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100%销号。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9人,同比分别下降58.3%、60.9%,较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47.4%、51.8%,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实现平安建设“十七连冠”。


 

说明:

1、本公报所列2022年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越城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额以实辖口径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以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

5、限额以上零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

6、限额以上住宿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

7、限额以上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

 


信息来源: 区统计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