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湘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老城区水质资源治理 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越城区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统筹各部门力量,积极推动治水成果向亲水型文旅融合转化,持续优化区域生态人文环境。2024年全年越城区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和达标率均保持100%,并第三次夺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绍兴市越城区打造河湖富营养化治理新样板重焕浙东运河生机”入选省2024年度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浙东运河(越城段)入选第二届浙江省“最美家乡河”;“船访文豪故里,漫溯千年越州——绍兴古城内河乌篷船航线”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交旅融合优秀案例。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越城区锚定“首位立区、幸福越城”目标,创新治水模式,攻坚老城区治理短板,健全长效管理举措,深化文旅融合实践,系统提升老城区水环境治理能效。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一)强化常态巡查监管,保障水质稳定达标。通过“区级部门+街道+社区”三维联动,对重点水域、关键断面开展日常巡查。依托“找寻查挖”平台组织开展3次“碧水”系列专项行动,5次黑臭水体及风险点排查行动,围绕“巡查、整改、督导”强化部门镇街协调联动,累计发现并完成问题整改418个,其中老城区发现并完成问题整改49个,区域水质整体稳定向好。
(二)深化科技治水应用,夯实水环境硬支撑。以“低空公司”“浙水美丽(河长在线)”平台为依托,建设部署全域覆盖的无人机场站7个,构建“智能巡查-闭环处置-全民共治”一体化监管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河湖管护新模式。通过压实河长责任,严格河长履职,定期对老城区河道开展巡查,打造“技防+人防”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保障老城内河水环境稳定。
(三)优化准入许可管理,筑牢源头管控防线。通过推行建筑排水许可统办模式,厘清管养责任,以权责明晰的分类管理机制,压实各方运维责任。2023年至2024年,联合市水务集团严格核发餐饮、理发店、工业企业等行业排水许可证1817本。今年以来,对管养的市政雨水管网进行全面梳理摸排,累计排查雨水管线1183.98公里,疏通雨水管线338.97公里,确保防汛排涝的同时杜绝雨污窜管,防止排水口出现“晴天出水”现象。
(四)推进水域生态修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率先布局开展水域生态治理试点,印发《越城区水生态治理资金管理办法》落实资金等要素保障。2023年我区对仓桥直街周边、鲁迅故里周边等7条(段)河道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通过构建沉水植物生态系统,投放滤食性鱼类抑制藻类,激活水体微生物活性,提升溶解氧水平,同步实现污染物降解、污泥消解及悬浮物沉降,逐步改善水质并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治理后,河道水质、透明度、水体观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仓桥直街段环山河更被网友称为“果冻河”。
(五)构建全民共治格局,激发群众参与动能。不断探索河湖公众监督、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径,大力发展“社会河长”,设立“社会河长”积分奖励机制,截止目前,已发展“社会河长”8.23万人,推动全民爱水护水常态化。不断推动河湖“共建共管共享”,在全区1419块河长牌上张贴“公众护水亲水码”,2024年公众巡河累计发现问题1069个,均已由相关责任单位完成整改。
(六)培育水岸文旅经济,打造特色亲水游线。全面擦亮运河文化“金名片”,以环城湖夜游为核心,建设“3+X”水上黄金游线,串联阳明故里、黄酒博物馆等特色文化景点,激活水上经济。深度活化运河文化IP,系统开发大运河文化主题非遗、研学体验课程,配套推出3条运河文化研学游线,初步形成“运河研学”特色品牌矩阵。
三、下一步工作
(一)构建巡查闭环机制,打造生态品质水域。加强老城区河道水质预测、预警与研判,持续深化“找寻查挖”系列行动,实现线上预警与线下处置联动,抓住涉水问题易发时段、关键地段,健全完善“问题发现-整改治理-验收销号”全过程工作机制,做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消除。以“美丽河湖”“美丽水细胞”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水体生态修复机能,激活老城区水网绿色动能,推动水环境局部治理向全域治理跃升,为老城区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内核。
(二)优化河湖长责任体系,凝聚众力共护清波。进一步健全完善河湖长制的各项工作制度,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对河湖管理治理保护的具体责任,有效提升河湖长履职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发展“社会河长”,保持注册人数的稳定并不断壮大队伍,形成全社会共同护水治水的良好氛围。
(三)紧盯生活污水顽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聚焦生活污水治理痛点,深化督导帮扶机制,对小区污水管网摸排过程中发现的雨污串管、污水串管等突出问题做好跟踪记录。紧密结合越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等相关建设项目,联动相关部门及属地镇街开展多跨协同整治,系统推进问题整改处置,切实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
(四)强化“六小行业”动态监管,持续加强末端管理。聚焦六小行业乱排、预处理设施缺失等顽疾,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的检查工作。同步落实《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六小行业”污水倾倒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从源头遏制违规排污风险。
(五)深挖运河文化精神价值,赋能水旅融合升级。全面开通“3+X”水上游线,围绕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消费场景布局,探索吸纳社会资本开发运营。深挖沿线文旅资源,提升游线两岸景观,打造更多体验场景,推动水上游线“可游可赏可体验”,为城市文旅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联系人:朱栋奎
联系电话:15967501637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越城分局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