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越城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抓调整、抓统筹、抓民生、强党建”的工作基调,以 “项目建设推进年”、“城乡统筹提升年”和“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主抓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实施“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战略,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全区经济的回归性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确保了“十一五”各项目标的全面顺利完成,为“十一五”划下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二五”开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全区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全区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9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08亿元,增长9.7%。三大产业继续融合发展,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2.5:28.3:69.2。 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66亿元,比上年增长58.2%,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39万元,同比增长49.1%;教育支出4.71亿元,增长63.4%;医疗卫生0.33亿元,增长49.8%;公共服务支出1.24亿元,增长16.5%。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种植业产值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52%;畜牧业业产值2.7亿元,增长6.24%;林业产值0.33亿元,下降20.3%;渔业产值1亿元,下降0.7%;农业服务业产值0.15亿元,增长7.7%。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1)。 表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6.14亿元、销售5.71亿元、利润340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6%、-4.9%和-11.3%。特色农业发展良好。种子种苗业实现成交额1.65亿元、利润1587万元,分别同比增加5.7%和15.4%。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推进,实现营业收入3347万元、利润96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7.9%、9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快速回升态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1%。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91.1亿元、92.28亿元和2.73亿元,比上年增长分别增长16.73%、14.88%和62.64%,产业集中度为70.28%,其中,机械电子信息业实现产值1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5%,增幅快于全区工业总产值0.94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8亿元,同比增长21.2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24%,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7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利润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98%,增幅比上年提高30.94个百分点。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0家,其中亏损企业25家,比上年减少9家;亏损面11.36%,比上年下降4.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共发生亏损额1554万元,比上年下降75.42%。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企业能耗进一步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降低率为16.47%,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7.28%。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88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2.31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利润7.74亿元,比上年增长72.4%,税金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在促进内需政策带动下,全区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17.19%,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其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销售13.74亿元,同比增长20.74%,金银珠宝类12.21亿元,同比增长21.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2.0亿元,同比增长37.13%。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5个,全年共实现成交额16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4%,实现利润3.79亿元,比一年增长15.42%,上缴税金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1亿元,比上年下降31.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74亿元,增长5.7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0.30亿元,增长13.50%,其中商贸投入完成8.13亿元,增长59.58%,占三产投资总量的13.5%。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5:24.54:74.96,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共12只年度计划投资额8.02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8.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29%,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共18只,年度计划投资额6.1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6.81亿元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57%。 六、对外经济 出口产品总额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出口产品总额14916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外贸流通出口占主导地位,全年外贸流通公司自营出口达108678.4万美元,占总额的72.9%,同比增长32.7%。 利用外资重创新高。全区当年共批准“三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2166.93万美元,同比增长163.55%;实际利用外资1009.75万美元,同比增长245.11%。 境外办企业有新拓展。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9家,比上年增加5家,总投资额45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5.41%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创新办学机制,做好优质资源拓展文章。实施区内名校托管办学工作,继续做好城区名校鲁迅小学托管树人小学南校区、塔山中心小学托管鉴湖镇坡塘完小工作。开展引入宁波鄞州区实验学校托管乡镇初中的试点,尝试区域内“城乡初中区域联合共建”的组团合作发展模式,迅速有效提升越城区乡镇初中的办学水平。开展第五轮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工作,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鲁迅幼托中心等17所城区优质学校与31所农村学校、190名教师签订了新一轮帮扶协议。至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总体略有扩大(见表2)。 表2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
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强科技项目实施,全年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0只,目前已有66只项目获得立项支持,其中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只、省创新基金项目1只、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只、省新产品试制计划17只、市院校合作项目6只、市科技计划项目12只、市农业成果转化项目2只,省级新产品(含计划外)41只、市院校合作项目6只、市科技计划项目12只、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只,累计为我区争取到上级科技经费近600万元,极大地支持了我区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步伐。二是培育科技型企业。2010年,以培育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档次为着力点,着重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新认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家、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农业科技企业1家;培育市级专利示范企业6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1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家。三是建设研发中心。目前已有4家通过市级研发中心认定, 1-12月份,全区专利申请量为1501件,其中发明232件、实用新型557件、外观712件;专利授权量为1832件,其中发明630件、实用新型504件、外观1265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比例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继续加强科技招商。区科创中心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绍兴市伊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入驻单位,中心内已累计引进各类科技企业、研发机构28家,已出租孵化场地1800多平方米,出租孵化厂房5幢。 强化科学普及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创新载体,扎实开展科普工作,作为市区首家社区科普馆的西小路社区健康科普馆于4月份建成开馆,全省首个综合性农村科普活动场所——王家葑村农家科普馆在9月份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今年成功创建了2个省级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同时新创建优秀农技协会1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家,皋埠镇吼山风景区成为首批“十佳科普旅游基地”,方圆观光农业园被评为市优秀科普旅游基地。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以世合赛和绍兴建城2500年及绍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为契机。开展“迎世合、庆盛典、创文明”系列活动,打响地域特色品牌打造“一街一品”、“一居一品”特色项目,出现了“新市民人文宜居培育工程”、培育社区民间特色团队,全区在区民政局登记的民间组织达27家,在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村)社区教育学校备案的近百家。 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进。一是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鉴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塔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北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已完成主体四楼结顶;启动皋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完成规划许可、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进入施工阶段。按照标准化要求新建(改扩建)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水平。按照星级免疫门诊、市级规范化妇儿门诊的建设标准开展了免疫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投资500余万配备一批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记数仪等设备,改善了基层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工作顺利通过市绩效考核专家组考评。开展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和食物中毒应急演练,在全市疾控系统应急演练中获二等奖。进一步强化霍乱、麻疹、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积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达98%以上,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工作指标。 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技术人员数有所增长(见表3)。 表3卫生机构及医卫人员情况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409322人,比上年下降0.1%,其中非农人口320760人,增长0.7%。全年户籍出生人口2390人,出生率5.83‰,死亡人口2253人,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0.33‰。 就业促进工作稳步实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75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500人的12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0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750人的12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0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0人的121%,组织召开交流会8次,共培训各类人员6084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626 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0元,增长13.3%。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养老标准不断提高,2010年9月1起,全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 社会救济救助力度持续加大。加强基层救助站所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补尽补。组织开展春荒夏令救助,争取省救灾资金45.3万元,对全区低保、低保边缘户家庭分别进行春荒、夏令困难救助,帮助城乡困难群众安全度过春荒夏令季节。组织开展农村基层报灾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报灾业务指导,加大考核监督力度,落实以奖代补资金,切实提高农村报灾信息员队伍业务能力,确保灾害来临时报灾信息的准确、及时。推进皋埠镇避灾安置场所异地改建工程建设,完善救灾基础设施,提高救灾应急水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推进。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规划用地5627平方米的皋埠社会福利中心一期改造装潢已经完成,项目总投资约5809万元,占地总面积19550平方米的鉴湖镇老年服务中心已完成工程规划方案确认等工作,目前正在做初步设计,其他6个镇街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也已全部得到改造提升。另外,还完成了27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越城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额以实辖口径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以可比价格计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