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居)、辖区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精神,倡导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广大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动人口健康的社会氛围,提升群众对卫生计生服务的获得感,经研究,决定在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以“把健康带回家”为主题,以“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把健康带回家”,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元旦春节期间将“健康身体、健康知识、健康用品”带回家(家庭、家乡),让他们不仅成为健康关怀的受益者,也成为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者。
二、活动时间
2018年1月1日至2月28日。
三、活动内容
在流动人口返乡前后、返乡途中和春节期间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开展健康服务、健康教育。
(一)送健康政策。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政策,营造宣传声势。各行政村(居)要协调好辖区内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春节期间,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农贸市场、酒店、建筑工地、小区等场所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立体化宣传,播放(刊登)健康主题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设置宣传栏、宣传资料架,免费发放卫生计生政策、健康知识等宣传手册、折页,推广卫生计生系统主办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力营造健康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送健康服务。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企业、工地、市场等场所开展下列活动:组织一次健康教育服务,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技能培训等形式,重点围绕合理膳食、科学就医、职业安全、妇幼保健、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职业病和意外伤害防控、中医养生保健、留守儿童健康关爱等内容,引导流动人口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为流动人口提供现场义务诊疗、健康咨询服务和政策宣传。
(三)送关怀温暖。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三关爱活动。通过亲情对话、联谊会、送温暖等系列活动,加强与外来流动人口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流动人员需求,尽力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建立起和谐友好的管理服务关系,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社会融合。
(四)强信息基础。各行政村(居)要通过流动人口信息清查、部门联合稽查和信息交换,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核实流动人员的基础信息、生孕信息及变动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一次信息更新维护。利用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及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对生孕信息等重点信息进行一次集中提交、接收及反馈。要对外出返乡人员进行一次核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与外出返乡人员见一次面,核实一次婚育信息,发放一份宣传资料,落实一次管理委托,核对一次联系方式,落实跟踪服务的具体办法,并针对外出人员的需求开展相关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活动是健康绍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政村(居)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认真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经费,确保内容充实,部署得当。街道卫生计生办、爱卫办、流管所要紧密合作,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调动用人单位、学校、社会公益组织力量,形成面向流动人口健康宣传服务的合力。将“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活动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健康扶贫、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等紧密结合,促进健康宣传服务深入人心。
(二)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各行政村(居)要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以健康传播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活动,把宣传、服务、管理有机结合,把“均等服务”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要结合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和健康需求,在传播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向流动人口发放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和健康支持工具,倡导流动人口将健康知识技能、政策、健康支持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传递到家庭成员中,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重点传播与流动人口健康紧密相关的核心信息,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5版)》、《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见附件3)、《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见附件4)等。
(三)及时追踪,务求实效。各行政村(居)要追踪活动效果,通过纸质问卷(见附件2)、走访慰问、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调查回访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接受健康宣传服务情况、健康需求等。各行政村(居)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一次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填写《“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活动统计表》(附件1),并将活动有关信息1篇、图片2幅,于2018年2月28日前上报镇计生办联片人员(纸质、电子各一份)。
附件:1.“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活
动统计表
2.调查回访问卷模板
3.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4.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东湖街道办事处
2018年1月9日
抄送:区卫计局。
东湖街道党政办公室 2018年1月9日印发
附件1
“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活动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送健康服务情况 | 送关怀温暖情况 | 强信息基础情况 | ||||||||||||||||||||||||||
广播电视宣传 | 报刊宣传 | 网络 微信 微博 | 发放政策宣传资料 | 其他途径宣传(请备注) | 受教育 | 发放健康读本 | 举办健康讲座 | 参加健康讲座 | 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 发放健康用品(包) | 开展生殖健康检查 | 发放避孕药具 | 现场问卷回访 | 网络回访 | 走访慰问 | 召开座谈 会、联谊会 | 结对帮扶 | 走访慰问回访 | 留守儿童健康体检 |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 留守儿童家长培训辅导 | 开展联合稽查活动 | 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 新登记信息 | 更新信息 | 清理、注销信息 | 新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 通报生孕信息 |
次 | 次 | 条 | 份 | 次 | 人次 | 本 | 次 | 人次 | 场 | 个 | 人次 | 人次 | 人次 | 人次 | 人次 | 次 | 人 | 人次 | 人次 | 人次 | 人次 | 次 | 本 | 条 | 条 | 条 | 本 | 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
调查回访问卷模板
性别: 年龄: 户籍地:____ 省(区、市)
流动范围:1.跨省 2.省内市外 3.市内县外
一、近期您接受过哪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服务?
1.宣传折页、手册
2.健康讲座(请备注主要内容)
3.卫生技能培训(请备注主要内容)
4.义诊咨询
5.广播电视
6.网络微信
7.其它
二、近期您是否领取过健康包或宣传用品?
1.是 2.否
三、您对上述活动或资料用品是否满意?
1.很满意 2.满意 3.较满意 4.一般 5.不满意
四、关于自身健康,您还希望得到哪些帮助?
附件3
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心理健康
1.沟通交流——自立自强,多理解父母外出的艰辛,多与家人、老师、兄弟姐妹和亲友交流,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互帮互助——多与同学聊天、玩耍,多分享积极、开心的事,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3.情感支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及时向家人、老师和朋友倾诉,寻求抚慰和情感支持。
4.青春期健康——学习、了解青春期生长发育知识,学会处理好青春期的情感或冲动。
二、预防伤害
5.安全环境——在熟悉、安全的地方玩耍;不要远离家人或老师,不要独自外出;一旦受伤或遇到危险,及时寻求救助。
6.识别危险——学会识别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常见危险警告标志,远离危险物。
7.预防溺水——不到江河湖泊、池塘等开放性水域游泳、玩耍。别人溺水时,要先确保自身安全,不要贸然下水救人。积极寻求成人帮助。
8.道路安全——识别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玩耍。
9.小心火、电——不玩火;不用湿手触摸电器,避免触电或烧烫伤。
10.预防抓咬——不要随意逗犬、猫,远离无主犬、流浪犬;被犬、猫抓伤、咬伤后,要及时告诉看护人或老师、父母,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11.保护自己——坚决拒绝他人触摸你的隐私部位;一旦发生,及时告诉家人或老师等值得信赖的人,必要时拨打110报警,主动寻求帮助。
12.积极求助——遭到他人殴打、恐吓、辱骂或索要钱财,要及时告诉看护人、老师、父母,或向公安机关等机构寻求帮助和保护。
三、膳食营养
13.合理膳食——坚持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
14.饮食习惯——坚持吃早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15.零食选择——合理选择零食,学会查看食品包装标签和营养标签,不吃、不买过期、变质或没有标签的食品。
16.合理饮水——多喝白开水,尽量不喝饮料。
四、行为习惯
17.身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坚持户外运动1小时以上。
18.睡眠休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
19.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不乱扔垃圾。
20.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1.预防近视——看书、写字时注意姿势和光线,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不要连续超过1小时。
22.不共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水杯、脸盆、脚盆、拖鞋等私人用品。
23.不随地吐痰——不近距离对人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4.远离烟酒——不吸烟,不饮酒。
25.拒绝毒品——吸毒毁灭自己、祸害家庭、危害社会,一定不能沾染毒品。
26.避免网瘾——上网时多学知识,少玩游戏,避免网络成瘾。
五、卫生服务
27.获取信息——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必备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28.及时就医——受伤或觉得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不要拖延或自行用药。
29.急救电话——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需要报警时拨打110,发生火灾时拨打119。
附件4
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责任义务
1.监护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家庭关爱——给孩子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庭养育环境,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3.学习知识——要主动学习育儿和健康知识,掌握基本健康技能,守护孩子健康。
二、心理健康
4.关注心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基础,要重视孩子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变化,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5.陪伴沟通——陪伴沟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非常重要,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找机会陪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6.早期发展——父母应当尽量把孩子特别是0—3岁婴幼儿带在身边养育,通过亲子交流、玩耍可有效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三、预防伤害
7.特别关注——伤害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采取积极防护措施,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8.安全环境——识别和清除家庭环境中可能伤害孩子的危险因素,管好犬、猫,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9.专心看护——近距离、专心看护是预防6岁以下儿童伤害发生的关键。
10.预防溺水——溺水在儿童中高发,教育并看护好孩子是预防溺水的有效方法。
11.道路安全——要给孩子作出正确的交通行为示范,教育、监督孩子遵守交通规则。
12.加强防范——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遭受他人侵害、拐卖等。
四、膳食营养
13.母乳喂养——准备外出务工的母亲有责任纯母乳喂养婴儿至少6个月,并尽可能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
14.辅食添加——婴儿从6个月起开始添加辅食,先添加含铁的泥糊状谷类食物,从少到多,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15.合理补充维生素D——婴儿出生数日后应当开始补充维生素D至2岁左右,晒太阳是婴幼儿获得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
16.规律进餐——培养孩子有规律地吃饭、自主进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良好饮食习惯,预防营养不良。
17.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正餐吃饱、吃好,教孩子合理选择有营养的零食,不吃“垃圾食品”,多喝白开水,尽量不喝饮料。
五、行为习惯
18.卫生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刷牙漱口、洗手洗澡、爱眼护眼、充足睡眠、爱护环境等个人卫生习惯。
19.运动游戏——鼓励孩子多在户外参与打球、跳绳、跑步等运动和游戏,少看电视,少玩手机。
20.拒绝烟酒毒品——教育孩子不吸烟、不饮酒,拒绝毒品。
21.饮食安全——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注意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
22.青春期健康——关注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发育变化,引导孩子养成青春期健康行为习惯。
23.健康上网——引导并监督孩子在网络上多学知识,少玩游戏,杜绝网瘾。
六、卫生服务
24.享受服务——保证孩子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5.及时就医——注意观察,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有创伤、情绪不良或行为异常时,及早就医。要遵从医嘱,不要随意用药。
26.急救电话——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需要报警时拨打110,发生火灾时拨打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