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瑛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社区清扫员工资待遇的建议》(第131号)答复
清扫保洁员是我们城市“美容师”,一座城市的美丽,离不开清扫保洁员们的辛勤劳动。保洁员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但普遍工资偏低,导致清扫员跳槽现象严重。我局也一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逐步进行改善。
一、目前越城区环卫保洁资金缺口较大。全区17个镇街除主城区六个街道外,其余镇街均没有任何环卫保洁经费补助。按主城区网格经费标准估算,全区环卫经费缺口有1.5亿左右。我局正与各个部门沟通,积极协商保障各项环卫经费。
二、城区网格保洁费用按6.57元/平方米进行保障,并未对清扫员人数有明确要求,街道、社区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作业方式,改善管理模式,优化保洁形式等方面来提高一线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区财政局已经同意从2020年起连续五年,在市财政9049万环卫经费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环卫预算用于保障各项环卫项目。2020年资金已经到位,我局在保障新增道路经费的基础上会尽快下拨给环卫处、环境集团以及各相关街道。
竺利君代表提出的《关于精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第132号)答复
从2014年开始,社区、村开始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现在已基本在每个社区、村都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成为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一个契合点,如何来发挥其作用,让老人更有获得感,也是我们养老服务工作重点,对于养老服务人才和人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为此,我们也是立足差距,调整工作方向,努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让养老服务更精准。
一、关于加大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房供给和严格落实建设选址标准
1.在居家养老用房配套方面。现国土空间规划也是越来越重视养老服务需求,实现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等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今年起,我局也派员参加地块规划方案评审会,并要求居家养老用房参照《老年人设施建筑设计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36号),确保符合适老化标准的老年人活动场所。
2.在利用政府腾空用房用作养老方面。市里也有要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目前塔山、府山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就是借助政府部门搬迁的契机而建成的,下步我们还会继续争取。
3.在整合社会空闲资源方面。对于这方面应该说我们在前期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时,已在充分利用这些空闲的社会资源,这也是很好一条解决养老用房的途径。
二、关于着力居家养老要素建设和配套
(一)在注重居家养老服务要素队伍建设方面。
1.在人员上。倡导照料中心运营方招聘年轻老人或低保人员当服务人员,聘请退休人员利用一技之长,特别是文艺才能,来提升照料中心文化娱乐氛围。
2.在养老从业人才方面。一是开展养老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对老城区内的6个街道9个社区进行居家养老照护知识宣教,提升居家养老护理人员照护水平。二是从省市层面组织养老护理员竞赛,进行精神、物资双重奖励,通过宣传扩大社会大众对养老护理员的认知度,提高该群体社会地位。三是制定多种举措惠及养老护理员,通过免费培训、入职奖补、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或租赁补贴等方面吸引高质量养老护理人才。
(二)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方面
1.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上。为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补贴,从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一个老人一年可以增加480元,保障资金也将新增100多万元。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使用的100元服务券则增加受惠区域,扩大覆盖面,相应资金也将增加500万左右。另外困难老人探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项目,都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来完成。通过养老服务项目增加来培育养老服务组织或企业,从而来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2.在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投入上。一方面是支持新建社区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加强资金保障力度,下步会通过文件给予明确。另一方面,将调整考核和经费补助方式,既要考核硬件设施、台账资料等方面,更要考核照料中心服务拓展、作用发挥、实际效果等方面,并以此实施奖补。
3.在培育专业养老运营机构上。整合居家养老资源,挑选有实力、有规划、能投入的专业养老运营机构,进行打包运营,形成一个连锁化、整体性的服务实体,另外尝试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通过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来实施,村社区级照料中心作为服务网点来补充,为运营机构建立造血机制。
(三)在加大养老行业的宣传力度方面
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宣传:一是积极与绍兴晚报、绍兴日报以及中广有线等媒体对接合作,通过专栏专题宣传我区养老政策、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信息等方面,引导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广泛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敬老意识;二是借助区人大、区政协力量,通过区人大询问会、区政协“请你来协商”等形式,增强养老服务工作认知度,扩大影响力;三是在居养老中心和照料中心开展与老同乐的活动,如快乐大转盘,让老人既有参与感,展现了自身才艺,也得到了精神上愉悦,体现“老有所乐”;四是下步将制作养老服务机构3D全景视图,接入“绍兴养老”网站广泛宣传。
(四)在着力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型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率方面
1.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去年,市局已在人民中路628号(原市民政局办公场地)建成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并予以资金保障。我们将依托绍兴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户籍、医疗、社保、社会救助等信息共享,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动全区养老供给与需求的精准高效对接。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智慧产品设备在养老领域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精细化和精准度。
2.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方面。对于“一键通”设备使用,鉴于前期主要是市局主导为主,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对接和梳理,我们会积极推进,重新发挥作用。竺代表提到的其他功能,正是平台下步发展方向,目前也在完善、充实中。
(五)在着力推进品牌连锁化经营,发挥市场支配作用方面
1.着力统筹本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突出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示范领头作用,引领同一区域内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共同发展,原则上由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运营方负责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日常运行,形成连锁化、规模化运作,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我们已在积极探索合适发展、落到实处、符合老人需求的模式,着力推行“ 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配送餐”网格化模式,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就餐、送餐、配餐服务,现已落实助餐、配送餐点211个。
陶卫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在96345设立门牌号的建议》(第133号)答复
经查询,2018年4月绍兴市96345社会公共(便民)服务中心向区地名办提交门牌申请资料,区地名办编制门牌号为二环北路678号,并于同月制作门牌号。
门牌号制作完成后,绍兴市96345便民服务中心并未领取安装,经了解,主要原因是:当时市民政局正在牵头制定绍兴市区地名总体规划,其中二环北路准备更名。区地名办与绍兴市96345便民服务中心联系后,确定待道路更名后再安装新的门牌号。
2018年12月编制的《绍兴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18-2035)》(批复稿)显示:现二环北路霞西路至滨富中路段将更名为山会大道;现二环北路山会大道至越东南路段将更名为塘湾路。但至今尚未正式启动更名。
为确保绍兴市96345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不受影响,经与96345商量,今年4月已安装二环北路678号门牌号。待二环北路更名后,再更换新的门牌号。
鲁刚美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尽快启动越城区马山街道卫生院异地重建规划前期工作的建议》(第134号)答复
马山街道卫生院创建于1950年,为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目前占地面积为7.3 亩,建筑面积12868 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承担着马山及周边地区10余万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年门诊达45万人次,住院5000余人次。由于马山街道卫生院建成年代较久,地理位置所处老街,拓展空间困难,且交通拥堵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对马山街道卫生院医疗用房不足问题反响比较强烈。对此,原袍江新区、绍兴市卫计委有关领导也已多次实地踏看、调研用房问题, 2016年6月市卫计委就把卫生院异地重建计划作为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列入《绍兴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绍市“十三五”规划办〔2016〕11号)建设项目。
2018年6月,袍江开发区所属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后,我局积极与马山街道及相关区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目前异地迁建提上议事日程,我局已向区政府提出初步迁建方案,新院拟选址于马山街道袍江两湖板块核心商住区域两湖支路(规划道路)以东,敬敷路以南(洋江路和群贤路之间),土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占地约27亩, 建筑面积25625平方米,设置床位225张,预算总投资2.2亿元。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努力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争取新院能尽快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