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埠街道政协工委: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和运行农村居家照料中心服务功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区现建有11家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334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落实助餐、配送餐点211个,8万多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提案中列举的问题,确实存在着,尤其是农村更为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是因势利导,积极应对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希望搭建养老服务的平台,吸引社会力量来参与养老服务,但就现阶段多数老年人没有钱或没有多余的钱来为自己购买养老服务,市场很难形成,导致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因此,养老是个系统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可以一蹴而就。
一、关于有效整合资源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各方是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在规划布局方面,现国土空间规划也是越来越重视养老服务需求,实现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等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政府、企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市局也正在编制《绍兴市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争取在规划、布局上更趋于合理。在收费方面,主要服务项目的价格上分档次,照顾到不同收入层次的老人,更好地符合老年人需求。在拓展提升功能方面,主要突出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主体地位,统筹村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对养老服务需求进行梳理和有的放矢。近两年,我区对部分行政村规模进行调整,对社区进行优化,下步将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整合。
二、关于强化组织建设
1、针对建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方面。去年在机构改革后,成为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股级。负责拟订全区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老年人福利工作,负责老年人优待工作;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指导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推进工作,参与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导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针对建立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方面。在2019年11月,省委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9〕27号)文件,其中就明确“乡镇(街道)一般配备3名左右民政经办服务人员,地域面积广、服务对象多的镇街还可以适当加强人员力量。”另外还将突出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示范领头作用,引领同一区域内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共同发展,形成连锁化、规模化运作,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3、针对建立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服务队方面。就目前而言,我们考虑镇街级来统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首先在管理上会更为顺畅,落实工作会更有效率,再则是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更集中,服务效果更为明显,当然,依托农村社会组织,建立养老志愿服务队,来充实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也是一个好的途径。
三、关于引导社会参与
1、针对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方面。在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成,我们力推社会化运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来参与养老服务,同时推出养老服务项目,以此为载体来培育社会组织,如下步困难老人探访关爱,将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2、针对注重运行模式创新方面。无论是镇街级,还是村(社区)级的,致力推进公建民营模式,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服务,将公益性和市场性相结合,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发展,并更好服务老年人。目前,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必须要公建民营,在此基础上才能享受建设、运营补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都已公建民营市场运作,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将在明年底完成社会化运行。在探索“医养结合”上,我们主要同卫健局开展养老服务机构与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的医养结合服务;同时由老年人自愿签约一位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和一年一次健康体检,定期上门巡诊服务。截至2019年,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14.3万,建档率90%,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11.2万,签约率83%。
3、针对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方面。一是依托绍兴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户籍、医疗、社保、社会救助等信息共享,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动全区养老供给与需求的精准高效对接。二是拓展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功能,探索设置老年大学和老年电大教学点,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以五邻社区大学为教育平台,开设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烹饪面点等十几个类别的兴趣爱好教学班,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