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592878027/2021-78201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0-12-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袁利生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解决拆迁遗留问题的建议》等(第71号、第72号、第73号、第74号、第75号)答复

发布日期: 2020- 12- 02 16: 45 浏览次数:

您在建议中涉及到的相关款项问题,属于袍江开发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原拆迁项目实施主体为原袍江管委会房征办,袍江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项目资金保障工作。

2018年越城区与袍江开发区合署办公,对其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越城区政府高度重视,我们会继续对接滨海新区管委会以及袍江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王水娟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探索无物业商品小区管理的建议》(第72号)答复

根据越政办发〔200867号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我们按照“巩固提升、分类分档、重在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老小区整治后的长效管理。目前,主城区内部分封闭小区因地制宜落实了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运行,成效良好,但确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面临着物业收费难、收费水平低、设施维护难等困难,同时也存在着社区工作量大,部分业委会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等问题。因此,要巩固整治成果任重道远,更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需不断研究完善。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引进难、收费标准低的现状,我区在老城区范围内,以街道为单位成立物业公司,按照“低收费、广覆盖”的原则,以小区“保安、保洁、保绿、保通”为主要服务内容,对辖区内暂不具备市场化运作的老小区等提供有偿的准物业服务,并对失管小区实行临时管理。为探索解决不同类型老旧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区组织各镇街道在北海街道召开物业管理现场会,学习借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创新,强化机制保障,积极探索和实践以街道、社区为服务主体的非营利性准物业管理模式,实现低收费与专业化服务的有效结合,形成由街道牵头、社区实施、业主委员会监督、物业公司运营“四位一体”的新型综合管理机制,通过北海街道的实践证明,准物业管理模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争取将北海街道的准物业管理模式向全区推广,做好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无盲区。

针对符合条件的小区特别是老小区改造后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小区,逐步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并本着“成熟一个,接管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准物业管理扩面工作,逐步的植入老旧小区居民有偿服务意识, 强化宣传,妥善解决物业服务费收缴难的问题,并在属地社区协助帮扶下,引导条件较好的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再以业委会的名义引进物业公司,早日促使小区管理走上正轨。

另外,区政府已于2016年印发了《越城区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越政办发〔201627号),文件主要内容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物业管理体系,形成由区制定规则,街道牵头,社区主抓和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街道、社区对小区物业全过程的监管,明确了街道、社区的物业管理职责,实现物业管理的下沉,将辖区内全部小区统一纳入街道物业管理服务范畴。


 

马兴康代表提出的《关于斗门街道三江村拆迁地块土地管理的建议》(第73号)答复

三江村整体拆迁后,土地尚未被拍卖或利用,拆后土地后续管理问题已纳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议事日程。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针对三江、马海片区的综合治理多次召开会议,一是加大对垃圾、渣土偷倒的查处力度。行政执法、村镇监察队伍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二是加大企业废气、污水偷排、工业垃圾的查处力度。环保所、治水办等各职能部门联动,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今年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对工业企业管网进行全面摸排并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三是规范市容秩序。对马路市场、路边小摊小贩予以取缔,规划建设规范的农贸市场,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加强管理。


 

  玲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房产公司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的建议》(第74号)答复

2008年开始根据省、市有关《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按建筑总造价2%一次性交纳物业保修金,主要作用是建设单位不履行房屋保修责任,可以按规定申请动用物业保修金。但实际操作中主要碰到的使用难的问题是,建设单位认为质保期已过,不同意使用保修金。像外墙面脱落,根据国家《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规定,房屋建筑工程保修期限为二年,而房屋外墙面属于装修工程,因此它的保修期限只有二年,消控设备、监控、电梯一般保修期也只有23年,电线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保修期为二年。根据绍市建设〔201824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明确物业保修金交存、使用和退还等事宜的通知》规定,如果房屋不是质保期限内的修理,建设单位不同意使用,我们无权动用物业保修金的。


 

  玲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给我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的建议》(第75号)答复

2018年以来,我局持续推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这一民生实事工程,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起由“社区回收站点-区级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组成的三级回收利用网络,加快打通垃圾资源化“最后一公里”。

1.在体系建设上。目前已建设完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2个、回收站点84个(201836个、201948个),覆盖了府山、塔山、北海、迪荡、稽山、城南、斗门7个街道,在越城区115个社区的覆盖率达到73%。截至今年5月底,已在覆盖区域发放回收积分卡82483张,居民开卡率达46.7 %。居民共投放再生资源超60万次,共回收再生资源9557.9吨。在积分兑换上,开放千客隆、供销超市等39家便民超市积分换购通道,消费兑换金额超513万元。

2.在智能化运作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数据平台,实现回收数据可追溯,流向数据可跟踪。利用智能秤、手持终端等硬件设备和智能管理软件平台相结合,实时接收固定回收收集点、前端智能回收站点和平台预约上门回收的订单数据,全面掌握居民信息、回收品种数据、回收价格数据等,确保回收数据源头可追溯。完善再生资源称重监管机制、标准化清运、转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工厂定向输送机制。回收清运车辆统一规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通过车辆上安装的再生资源称重系统,自动计算再生资源的净重量,与读卡器获取的再生资源信息相匹配,实现再生资源称重监管。

3.在“互联网+”建设上。在社区回收站点建设基础上,推出热线电话、APP和微信小程序预约回收服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跑零次”。202065日我局新上线了“越城再生资源管家”微信小程序,实现了84个回收站点的地图显示和导航功能,方便居民寻找最近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同时在覆盖站点社区提供在线预约回收功能,线上预约下单的次日,相关工作人员就会上门进行回收,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可回收物投递。

今后我局将紧紧围绕无废城市创建目标,扎实推进“两网融合”,切实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这一民生实事工程落到实处。

1.进一步加强站点建设。尽快完成今年1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任务,将回收体系建设覆盖到更多社区。立即启动站点提升工程,打造示范站点模板,树立站点运行标杆,提升整体运营服务水平,提高回收效率,打造高水平优服务的回收队伍。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管理机制,使回收流程、处置流程、价格发布、队伍管理等环节有理可循。

2.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前端回收上,体现线上预约回收和智能回收设施,加强再生资源小程序宣传推广,拓展线上预约、电子办卡等业务,覆盖范围更广。在末端分拣,探索打造智能化分拣中心,要以智能分拣逐步替代人工分拣,提高效率和效益。努力实现再生资源粗加工,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最后在数据上,要实现与再生资源小程序、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和垃圾分类平台的数据共享互通。

3.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度。持续开展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宣传地推活动进社区,提高宣传活动的场次和效果。充分结合电视广播、网络在线、现场展示等多种宣传渠道,多管齐下,确保宣传发动到户到人,利用好楼长包干、网格员发动等形式,在小区橱窗楼道张贴、社区网格化微信推广,提高居民开卡率和参与度。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