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特殊重要的一年,“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坚持以项目建设攻坚年、改革创新突破年、整体智治提升年“三个年行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打造具有城南辨识度的五张“金名片”。
(一)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活力城南
吸引资本“大鳄”入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增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动能。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优化商业布局,着力推进东光地块高标准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全新商业地标,吸引商业大牌落户城南,提升城南商业品质档次。用足用好“同心越城”大会、城南商会、新乡贤联谊会等平台,大力度推介城南、宣传城南。
响应引才“凤巢”计划。对标企业需求,加强与文理学院等高校、社会科研机构合作对接,创设引才筑才平台,出台奖励政策,实施“招凤引蝶”,吸引高层次人才“筑巢”城南,实现人才、科技双向赋能,打造人才、技术集聚新高地,以环境的“优”,实现发展的“活”。
做优“店小二”服务。增强“三驻三服务”实效,一对一落实驻企服务员、项目办理员,以“店小二”跑腿式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扶企业“华丽转身”。引导同创医学、东利源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园区扩展引擎,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摸排存量资产,强化土地整理,集合发展资源,引进优势产业,推进产城融合。
(二)加快城市建设,打造品质城南
扮靓城市沿途“风情线”。继续推进横桥、念亩头组团安置房建设,加快拆迁区块遗留问题处置。把握轨道交通、智慧高架等重点工程在城南实施的发展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启动解放南路、中兴南路沿线村居拆迁。主动争取绍甘线拓宽机会,谋划沿线村整体拆迁。尽快形成解放南路、中兴南路、绍甘线、城南大道、二环南路“三纵二横”沿途靓丽风景线。
打造民生实事“新高地”。加快实施城南片区1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完成房屋改造238幢,惠及居民4793余户。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计划改造285幢4275余户。总结完善前一阶段既有住宅电梯加装成功经验,争取更多民意支持。实施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垃圾集置点建设、树人小学报告厅升级改造等项目,完成城南消防站建设,打造15分钟消防救援圈。深入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全面完成辖区危房治理工作。
打通路网建设“微循环”。全力支持保障绍兴文理学院升级、二环南路高架、城市轨道等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无障碍施工机制。启动“阡陌交通”工程,疏通南池路、镜湖路、玉山路、凤凰西路等城市道路“毛细血管”,打通城南路网“最后一公里”。
(三)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宜居城南
完善便民服务改革。完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延伸基层村居、社区服务平台,落实政务事务“一窗通办”。以“智慧城南”建设为依托,开通“网上办、掌上办”。用好管好“四个平台”和矛盾化解中心,实现服务事项“马上办”。加快新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适应现代政务建设要求,谋划街道办公大楼搬迁,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街道派出所、城管、村镇监察、市场监督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实现各管一块向“一龙治水”转变。深化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进工地、道路扬尘、河道水质治理,加强水质动态监测,强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强化执法和违法打击力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抓实生态管理改革。依托“智慧城管、无人机巡航”系统,落实长效管违控违,美化人居环境。推进垃圾分类智慧小区建设,探索新型垃圾分类模式,完善垃圾集置点布局,深化城乡清洁提升行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标准,常态化、持续性开展整治,打实迎检明查暗访和测评工作基础。
(四)编织安防网络,打造平安城南
护航“建党百年”行动。围绕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会,编织严密安防网络,依法打击非访越访行为,着力做好辖区维稳安保。巩固“无信访镇街”创建成果,推进信访积案四级包案化解,不断减少信访存量。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扎实做好初信初访源头化解。
加强安防工程建设。顺应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发展,妥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坚持“人防技防物防”多管齐下,平稳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以一流的“枫桥式”派出所标准推进公安派出所建设,加快“老傅工作室”建设。
推动疫情安全管控。严格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牢牢守好社区、村居小门,推广疫苗接种工作,不折不扣执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政策,严防疫情变化反弹。严格消防、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管理,全力守护一方平安健康。
(五)净化政治生态,打造清正城南
夯实村社组织基础。深化“三驻三服务”,提升民情日记和服务事项实效。配齐配强配优基层工作力量,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全面开展届后履职能力培训,打造精干高效、创新有为基层干部队伍。
强化专项领域监督。规范国有资产全过程管理,健全“三资”、“二资”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安排,自觉接受纪委、人大监督。建立微小权力监督第一道防线,强化财经法纪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依法守法意识。
打造纪检监察防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教育,直面问题,敢动真格,建设清正廉明、团结高效、务实担当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