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动态>政府动态

数字化赋能 智慧化管理 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1- 07- 08 09: 17 来源: 区委编办 浏览次数:

袁家军书记指出,要以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以数字赋能为动力,加快构建适应整体智治要求的现代化党政机构职责体系和机构编制配置管理体系。

为主动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越城区委编办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精准梳理核心业务、优化完善办事流程、迭代升级应用场景为抓手系统重塑治理形态,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智能化升级、智慧化跃升。

一、数字智治,推动机构编制日常管理被动受理主动服务转变

聚焦好用”“管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数源基础、完善业务流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为传统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插上数字化翅膀,着力构建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全新体系

一是开展全领域梳理。坚持系统思维,突出整体谋划。一是全办集中攻坚。打破科室界限,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拆解机构编制工作清单,梳理形成核心业务清单(包含4项一级任务、8项二级任务、27项三级任务、54项四级任务)。二是对内重塑流程。按照先固化、后优化的思路,对每一项常规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明确每一项业务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责任科室、数据来源,形成系统规范的工作闭环,确保推进有抓手、工作不脱节。三是对外公示标准。精心梳理每一项业务的时间要求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做到工作清单一目了然,确保办事有依循、任务不遗漏

二是推动全流程通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施策。一是着力解决系统登录方式不统一的问题,积极探索业务办理平台一键跳转功能,用户统一验证并且可以自由切换实名制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最多跑一次系统、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系统,满足日常办公所需。二是着力解决人事干部业务不熟悉的问题,在一键跳转功能基础上,自动匹配业务相关指南、流程图、模板,用线上辅导代替线下培训,让新人事依单操作、更快上手,让老人事温故知新、业务更精。三是着力解决任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运用系统进行年度、月度、日常工作的任务流转,打通不同室间、领导下属间的信息壁垒,形成发布-接收-落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实现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

三是落实全方位保障。坚持基础先行,突出夯基垒台。一是建好海量数据信息池内部集成实名制管理等 5 个业务系统基础数源,外部集成省、市公共数据资源平台的各类数据资源,如公安的常住人口信息、人社的学历职称信息等9个部门25类公共数据,构建形成主题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决策。二是做好文件资料活夹页。通过标准化归档、精细化管理、跨系统调用,推动文件资料绑定到任务上,挂钩到项目中,更好地服务于工作推进。三是搭好学习辅助大平台以《条例》贯彻为主线,系统制定完善领导体制、职能管理、论证审核、编制管理、监督检查等 5 方面 17 项制度,构建立体式机构编制工作制度体系,充实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口径、用语释义等业务工具模块,更好地服务于干部成长。

二、智慧研判,推动机构编制分析评估由经验判断型数据分析型转变

    聚焦数字说话、数字决策,重点优化数源的精准感知、智能归集、综合比对三大环节,自动生成分析评估报告,为机构编制资源调配、职责分析、审议论证等应用场景提供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一是建立编制资源配置分析模型。通过对机构设置、编制配置、人员组成、领导职数等要素的分析,建立三色管理一是对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较低、人事管理松散单位亮红灯,采取核减编制或一定期限暂停办理用编用职审批等机构编制事项的编制管理措施二是对效益产出一般的单位亮黄灯,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期三是对承担全区中心工作、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编制效益产出较高的单位亮绿灯,将编制资源重点向绿灯单位倾斜,形成编制资源由低效向高效流动集聚的良性循环。

二是建立职能配置分析模型。聚焦机构职能管理需求,重点解决这个部门管什么这个事情归谁管的问题,用好三个抓手。一是夯实数源基础,把三定规定、权责清单、三定一评履职清单体系、事业单位章程等内容按照部门精准归类,做到一机构一档案查询一目了然二是分析职责配置,系统自动横向比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监管事项清单的差异,为精准配置部门职责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协调职责边界,运用数字化手段落实部门职责管理办法,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及时识别并跟踪研究部门履职问题,做好职责风险排查、职责分歧协调、职责漏洞修补等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

三是建立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评估模型。通过分析需求、构建模型、精研场景,将论证审议过程的具体规定转化为专项评估指标,轻松实现三步走一是操作标准化,选评好评估对象,填写好评估要素,系统自动生成详实的评估报告,全面体现机构的基本情况、编制职数岗位情况、实有人员结构、编制职数使用情况、违规问题情况、与其他区县市同类机构横向比较情况等等。二是分析智慧化,对于各类机构设置、编制调整、职数调整等事项,预先设置相应模板进行支持,系统会根据不同情境,主动感知,选取模型,生成报告,确保海量工作后台处置,一键生成省心省力三是决策科学化用活实名制系统中沉睡的碎片化数据准确反映资源配置与调整的合理性、必要性,实时提供全面系统、标准量化的辅助决策,提升机构编制事项调整论证审议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三、立体监督,推动机构编制业务监督由事后下药型事前预警型转变

聚焦监测全面、 预警及时、源头追溯,努力转变传统摸排催办模式,动态展现资源配置全貌,全程追踪督办违规问题,深化丰富清单式管理,常态化监督机构编制管理体系。

一是全面监测,智能分析。建立多维度+全要素+自检验监测体系。一是维度丰富,支持从全区维度、单个部门维度、党委序列维度、政府序列维度进行监测,满足日常监督需要。二是要素齐全,机构编制负面清单拆解为监测的各项内容,涵盖资源分布情况、业务办理情况、机构限额情况、定编制数、核定职数、权力事项数、职责调整情况等等,确保监测内容全覆盖。三是数据准确,通过内外部数据比对、逻辑较验、异动监测等技术手段,检查数据信息的完整性、逻辑性、一致性,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在库数据的精准度和权威性。

二是及时预警,源头追溯设计预报+告警+溯源功能模块。一是人员退休、周转编制回收等信息进行预报,使编制配置更有前瞻性,使编制周转更有约束力。二是对机构超限额、超编、超职等情况进行警告,实时掌握机构编制资源分布,动态感知反馈异常问题,实现全局一屏掌控三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源头追溯,建立个性化问题清单,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实行限期整改、销号管理,实现监督一览无余

三是全程跟踪,联动整改。探索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一是线下服务线上。加强选人用人、机构编制等专项检查,积极利用巡察、审计成果,及时发现机构编制违规问题。二是线上服务线下。发现违规问题后,下发整改通知转化为系统主动推送,同步触发机构编制事项暂缓审批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增强刚性约束三是线上线下联动,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和信息交互,进一步打破系统孤岛信息孤岛,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信息来源: 区委编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