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引领 争先攀高
奋力夺取“十四五”开局之年新胜利
——在区政府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袁 建
(2021年8月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区政府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区委九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政府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部署落实下半年重点任务,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下面,根据区政府集体讨论的意见,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肯定上半年成绩,切实增强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的信心
今年来,面对防疫情和稳增长双重压力挑战,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交出了半年度高分答卷。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外贸出口额增长1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1%、14.9%。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产业创新态势喜人。发挥高能级平台集聚效应,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377亿元,长电绍兴项目主体工程结顶,中芯绍兴一期达产满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6.2%、33.6%,在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中分获第二、三名。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新建5G基站807个,完成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63家,新增“上云”企业304家、工业机器人243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1.3%,新动能培育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125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94个、完成投资67.8亿元,9个市县长工程项目开工4个、供地5个,12个重点产业项目顺利投产。持续推进印染化工产业集聚提升,47家印染企业、35家化工企业全部签订退出协议,5大印染组团和东湖高科加快建设,16个化工集聚项目均通过省重大产业项目评审。试点推进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20家,淘汰落后产能21项,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9%。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新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5家,绍芯集成电路实验室启动建设,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签约落户,复旦科技园即将开园,11家企业获评市“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9%,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预计达到2.4%、增速全市第一。发布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改革举措20条,出台“免评审”“双聘制”等新政6项,新增博士后工作站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新进站博士后14名,引进海内外工程师91名,“人才码”申领超过6000人。
2.改革赋能成效明显。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锚定“152”体系,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成投用,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数字驾驶舱初步建成,13个数字化改革项目列入省级部门试点,“浙里办”注册用户61.53万人,日均活跃用户3.66万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分别达到100%、98.9%、96.9%,4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597个事项实现“全城办”,119个事项实现“县域内通办”,75%省定民生事项在镇街可办。着力打造首位度营商环境,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联络员、代办员三支队伍,出台《服务业提升发展》《外贸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等政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实现率100%。积极落实助企惠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5亿元,减税降费40.6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超1万家,其中新增企业3628家、增长16.3%。深化“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平稳完成越城、上虞部分区划界线变更,市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3.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加快编制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深化袍江、城南、城西等重点片区城市规划研究。全面启动亚运城市行动计划,中国黄酒小镇、马山闸强排、浙东运河文化园等11个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城市路网、特色空间、未来社区等九类32个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达86.6亿元。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打赢赵墅、利华、栖凫等整片整村拆迁硬仗,完成征迁105.7万平方米,强势推进“拔钉清障”攻坚行动,成功处置238户、处置率71.9%,有力保障高速高铁、轨道交通、智慧快速路、亚运场馆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全力助推古城项目群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古城保护日活动,古城信息展示中心开馆,徐渭艺术馆开放,鲁迅故里高品质步行街开业,文旅融合新地标不断呈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体化运作城管办,组建路面修补、绿化养护、市政维养小分队,有序推进环卫保洁、市政管养一体扩面,形成问题即时发现、即时处置闭环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季度考核排名升至全市第一。健全渣土(泥浆)全过程管理体系,有力打击违法倾倒行为,完成“三改”102.8万平方米,拆违40.7万平方米。集中开展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等专项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4.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出台《加快推进陶堰、孙端、富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启动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激活闲置农房198幢,积极引进大乐之野、花筑等精品民宿,吸引社会资本1.1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0.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2%,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险实现全覆盖。深化“五星3A”创建,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2个美丽城镇、4个乡村振兴先行村、3个3A示范村、9个五星达标村全部开工建设。全力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和“大棚房”清理“回头看”,开展2.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57万亩,生猪存栏6.5万头。以“一分两清三化”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考核跃居第一。
5.民生福祉日益改善。民生投入3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基本实现“时间过半、进度过半”。完成职业培训4.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49%、99.5%。迪荡中学等5所新开办学校学区划分平稳落地,两湖西侧小学等7所学校加快建设。推进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完成陈建功旧居、邵力子故居展陈提升,实施《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等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承办全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现场会。积极推动省地合作办医,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加快建设,数字医院签约落地,“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实施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0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7个、占全市79.4%,加装电梯32台,新建智安小区160个、社区微型消防站20个。全力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交办信访件销号率达95.5%。大力推进全域“无废城市”“污水零直排区”“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98.1%、90.7%,AQI优良率达92%,PM2.5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重点河湖水质全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6.平安建设持续巩固。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切实加强“人物同防”,超额、提前完成全人群全程新冠疫苗阶段性接种目标,精密智控指数评价考核全市第一。成立全省首个党建契约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共建基地,扎实推进社会风险评估省级试点,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一件事”入选省级揭榜认领项目。圆满完成建党百年维稳安保任务,有效处置高校转设等重点舆情事件。实施拆迁类信访问题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连续64个月保持“零扰序”,赴京、赴省访分别下降42%、54%,降幅全市第一。精准帮扶困难企业,顺利完成区内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压降任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化解政府隐性债务90.8亿元。深化情指行一体化改革,升级智慧民意感知体系,民意综合指数升至98.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遏重大控较大”攻坚战、燃气和油品等领域安全督查,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涌现出不少工作亮点和先进典型。相关专班聚焦“小切口、大牵引”,有力推动重难点工作攻坚破题,数字化改革、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服务业提升、城市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成效明显;斗门、皋埠、马山、沥海等街道主动履行属地兜底职责,全力助推“万亩千亿”平台建设;府山、灵芝、东浦、鉴湖等街道敢啃“硬骨头”,想方设法化解遗留问题,推进滞留户处置;塔山、稽山、城南、东湖等街道落实稳控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化解信访积案;陶堰、孙端、富盛“两街一镇”用足用好政策,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效果初显;北海、迪荡等街道创新红色物业体系,社区治理更加高效智慧;区发改局细化政策“最优颗粒度”,奖励资金兑付率、网兑率全市领先;区经信局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生物医药入选“产业大脑”省级试点;区财政局、税务局认真做好收入组织工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增幅全市第一;区建设交通局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半年度考核全市第一;区商务局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成功落地全省首例综保区入区企业“提前适用政策”;区文广旅游局整合提升景区、游线,全域旅游创建稳步推进;区卫生健康局积极构筑群体免疫屏障,疫苗接种全市领先;区审计局牵头抓总、认真负责,服务保障区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顺利开展;区医保分局精心组织,圆满完成“越惠保”参保任务;区应急管理局、水利局、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分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打赢强台风“烟花”防御战;区房征办周密安排,完成安置余房整改;区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在拆迁征收、打击非访、行政应诉等方面积极配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滨海新区相关部门突出主职主业,在项目招引、投资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作为,综保区提前三个月完成一期工程,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拉开,等等。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提高。
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上级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标任务完成方面,“两套指标”中,6项GDP核算指标、3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居全市后2位;“三类项目”中,5个产业项目应开工未开工,政府、国企项目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6.6%,消防基础提升、公厕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进度相对滞后;市对区考核清单中,133项工作任务仅完成3项,21项进度滞后。重大风险防控方面,安全生产管控力指数排名全市靠后,商品房价格指数增长接近临界值,“大棚房”整治出现反弹,渣土消纳点规划建设有所滞缓,治水治气成效不够稳固,重点领域风险预警、闭环处置仍存在一些漏洞。能力素质不足方面,少数干部数字化认知、数字化能力还有不足,多跨场景谋划应用不深;专业化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待提升,一些单位亮点工作、创新经验不够突出;法治意识、法治能力还有欠缺,行政案件败诉率14.8%,远高于8%的省控线;不少干部精力不够集中、工作不在状态,等等。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加以改进。
二、攻坚下半年工作,不断夯实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为我们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干劲。前不久召开的区委九届十三次全会,深刻分析越城发展所处方位、现实基础、面临机遇,对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聚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首位度引领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改革创新突破年、整体智治提升年“三个年”行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现代化新征程起好步。
下半年工作,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1.在实现指标争先上再加力再突破。围绕主要指标“争先进位、保二争一”、“两区”考核保持优胜,全力抓好GDP核算、高质量发展“两套指标”,以国家统计督察迎检为契机,夯实统计基础,注重统计质量,打好“小升规”“下升上”“产转法”“主辅分离”、园区纳统试点等组合拳,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切实维护经济秩序,以上市公司、外贸企业、帮扶企业为重点,兼顾中小微企业,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体化运作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加大惠企政策供给力度,精准做好企业纾困工作,确保经济运行稳健向好。
2.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再加力再突破。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浓厚氛围,高质量办好第四届“同心·越城”大会、中德制造业高峰论坛、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产业峰会,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5个以上,实到外资2.25亿美元,新引进产业项目当年落地70%以上,9个市县长工程项目100%开工入库。用好月度联席会议制度,聚焦水利、交通、公共设施等重点,加快形成更多实物量,确保政府(国企)投资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90%以上。全力破解要素制约,主动跑部进厅,积极争取土地、用能指标向“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项目倾斜。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盘活资产资源,增强经营能力,力争新增融资350亿元。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落实“双限”调控政策,加快袍江、则水牌、城南、城西等区域做地推地,确保经营性土地出让120亿元以上。
3.在加快产业升级上再加力再突破。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建5G基站1500个,全面完成纺织、机械、家居、包装、黄酒等五大行业智能化改造,新增工业机器人400台、“上云”企业500家。加快五大印染企业组团建设进度,坚定农历年底原厂区关停退出目标不变,积极推动16个化工项目跨域集聚。扎实开展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皋埠、沥海片区先行先试,动态出清亩均税收5万以下低效企业及落后产能。推动风越里、上大路、迎恩门二期风情街区年内开业,加快浙东运河文化园、中国黄酒小镇、华强方特主题乐园建设,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保障综保区封关验收,增强保税物流、进口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等功能,打造辐射杭州湾南翼的开放主平台。
4.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再加力再突破。规范化体系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对标“152”跑道,细化落实重大需求、多跨场景、改革任务“三张清单”,高质量建设“e古城”多跨协同场景,集中攻坚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一件事”、“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产业人才智能评服等重大应用,确保12项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更多项目入选改革试点、“揭榜挂帅”,努力取得标志性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动态更新“越快兑”场景,迭代推广“企业码”应用,实现服务“零次跑”、办事“协同办”、政策“码上享”。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首位战略,加快绍芯实验室、天津大学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进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加快打造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管”生态圈,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申报入选国家、省级领军人才8名,引进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40名以上。
5.在提升城市能级上再加力再突破。结合袍江区域腾退空间,抓紧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规,扎实做好稳定耕地调整工作,积极拓展开发空间。加快推进镜湖、袍江、古城区域拆迁征收,持续开展“拔钉清障”攻坚行动,力争完成征迁300万平方米,确保滞留户处置率90%以上。统筹推进古城功能疏解和保护利用,完善水系、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加快“一城一桥三故里”项目群建设。大力开展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整治提升中兴路、解放路等沿线环境,精心实施府山公园、迪荡湖公园等片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上海虹桥国际学校、国科大肿瘤医院绍兴分院、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等高端功能项目,高标准建设薛渎、沧海、外滩、快阁苑等未来社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促进资本、人才、技术下乡和民宿经济、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加速激活闲置农房,28个相对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全面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斗门、富盛等美丽城镇和安桥头、坡塘等乡村振兴先行村,着力培育乡村新社区,争创“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6.在改善环境品质上再加力再突破。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力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交办信访件100%销号。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确保全域通过创建验收;加强“河湖长制”管理,常态化开展涉水问题排查整治,确保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力争再夺“大禹鼎”。切实抓好大气治理,强化工业废气、扬尘管控,抓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确保空气质量达标进位。对照全域“无废城市”标准,加快推进污泥干化、建筑垃圾处置、再生资源分拣等项目,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回收利用率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谋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按照“4+6+1”路径,加快规划编制、指标梳理、方案研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城管小事”,有序推进环卫保洁、市政园林养护一体扩面,严格管控渣土泥浆,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实现“无违建镇街”全达标,争创省级“无违建区”。
7.在办好民生实事上再加力再突破。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统筹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邻里中心”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物业管理规范提标等工作,打造综合城市功能单元。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推进一初凤林校区、建功稽山校区等学校建设,稳妥推进减作业、减培训“双减”工作,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入开展健康越城行动,加快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完成区体育中心二期改造,启动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二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马山、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做好重点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全覆盖,争创全省首批“健康杯”。积极落实“一老一小”相关政策,努力降低养老、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生育友好型社会。
8.在维护平安稳定上再加力再突破。慎终如始、毫不松懈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宁可上前一步形成交叉,不可后退一步形成空档,从严从细抓好“人物同防”、重点人群管理、“守小门”、疫苗接种等工作,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确保不松劲、不出事。纵深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多网格全群众”治理体系,扎实做好信访代办、诉源治理、争议调解等工作,实现平安创建“护鼎加星”。深入开展拆迁类信访大起底大化解行动,下力气解决信访积案,确保8月底前完成50%案件化解、年底前完成70%。加强网络舆情应对,提升预警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负面热点事件发生。抓实抓细安全生产,聚焦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食药品安全、防汛防台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遏重大控较大”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数字应急和“防抗救一体化”水平。
三、打造变革型政府,全面提升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的能力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省委袁家军书记指出,要建设变革型组织,提高领导干部塑造变革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自觉扛起责任担当,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打造变革型组织,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
1.保持干事激情。当前正值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关键期,政府系统全体干部,特别是镇街、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保持定力,切忌浮躁。要忠于岗位职责,这是最基本的党性和良心,岗位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干事的平台和服务的载体,离开岗位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只要在岗在任一天,就要抓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要全力争先攀高,首位度不是自封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们要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对标“首位引领、争先攀高”要求,拿出该有的冲劲闯劲,全力以赴、锐意进取,拉高标准、追求一流,在比学赶超中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争先进位。要发挥表率作用,在座各位都是“风向标”,许多工作只有你们亲自抓思路、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才能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大家要始终保持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工作气魄,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真正做到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提升学习能力。省委袁家军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洞见力、先决力、整合力、耐压力、执行力、创新力、学习力、自我革新力。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引领,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用心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大局”,常思“国之大者”,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汲取前进动力。要加强生成性学习,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我们都没有现成的模式、成熟的经验、固定的路径可借鉴。我们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树立模块化思维和知识复利的意识,重塑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学习变为思维模块添加增量的过程,实现知识加速迭代、快速积累。要养成数字化思维,主动适应万物智联、产业智造、社会智治的大趋势、新潮流,学习掌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自觉加强“V”型数字思维训练,用数字说话,用指标量化,习惯于拆分任务、建立体系、再造流程、综合集成、任务画像、决策执行,不断提升用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责任担当。责任感是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要敢于负责、善于负责。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对越城来说,讲担当就是要在发扬体制优势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与滨海新区、镜湖新区、市级部门单位、名城办的关系,强化“融合、一体”理念,完善片区协同机制,全力落实好兜底保障职能,更好发挥“多向赋能”作用。讲担当就是要在抓好问题整改上下功夫,按照清单化建账、全流程闭环的要求,加快销号清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积案,坚决抓好“七张清单”、经济责任审计等问题整改,全力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形成标本兼治、良治善治的长效机制。讲担当就是要在守牢风险底线上下功夫,全力防范疫情防控、经济金融、安全生产、房地产、信访舆情等方面的“灰犀牛”“黑天鹅”,积极稳妥做好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4.恪守从政底线。“公生明,廉生威”。要端正从政心态,坚决摒弃侥幸心理,放下私心杂念,把好用权的“方向盘”,系好廉政的“安全带”,有权决不可任性。要保持优良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扎扎实实整治顽疾,切切实实提升效能。要严守纪律底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汲取身边教训,慎用手中权力,管住生活小节,妥善处理社会关系,切实做到干净干事。要履行“一岗双责”,突出抓好国有资产、工程建设、审批执法等重点领域廉政建设,抓早抓小、源头治理,以“零容忍”态度预防惩治腐败,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同志们,使命在肩不容懈怠,重任在前必须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奋力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谱写新时代赶超跨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