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全红委员:
您提出的《融合、联动、差异化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提案我局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提案中您指出了目前我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优化规划布局,推动集聚发展。科学修订完善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生活性服务业抓转型提升”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业态,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健康养老、家政物业、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特色街区和专业园区。
二是突出文旅融合,带动全面发展。挖掘越地文化、黄酒文化、鲁迅文化内涵,推进省级文化标识建设;优化“百县千碗·越宴十八味”菜品体系,已认定省级体验店6家,市级8家,区级46家,形成点面结合、遍布全域的文化美食格局;着力打造地区文化品牌,形成了以鲁迅故里、迎恩门风情水街等代表的文旅消费特色街区。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举办越城文旅嘉年华,着力打造以越地文化为核心,旅游、商贸、餐饮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拉动高效发展。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形成以省市“5+4”政策为干,各类区级政策为枝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库。充分运用越快兑平台,加快政策兑现进度。科学编制“产业链、企业分布、核心技术、市场分布”等招商图谱,灵活使用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招商方式,确保招商项目尽快落地达产达效。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把纾困帮扶与培优育强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
四是深化人才招引,创新培育新路。围绕越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专业人才院校,通过双向教学、顶岗实习的方式深入合作,助力人才培养。同时以“校企联盟”为着力点,认真梳理“企业需求”与“院校供给”两张清单,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和院校供给信息,多途径多渠道为企业和院校之间牵线搭桥,助力学子实习就业,提高招聘靶向性,笃实产学研校企合作环境基础。目前,越城区已成立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79家,“校企联盟”已涵盖辖区内11所联盟高校和115家重点企业。
二、下阶段重点工作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言,目前我区的服务业发展存在政策帮扶力弱、融合发展不够、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等问题,接下来我区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部门统筹
因越城区体制机制原因,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部门为商务局,为便于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各项工作,越城区已成立促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服务业各项工作。目前已通过领导小组,成功的开展地区服务业综合考评、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等多项工作。接下来,领导小组会积极根据省、市服务业工作的最新要求,及时推进各项相关工作,做好部门联动统筹工作。
2、加强特色发展
上文已经提到,我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初见成效,鲁迅故里荣获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迎恩门水街已成为周围百姓休闲旅游首选。发挥全域旅游优势,推进各镇街打造服务业特色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陶堰油菜花节、孙端民俗文化节等乡村特色品牌节庆活动,下一步将通过越城文旅嘉年华、抖音直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特色活动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影响力。
3、加强联动发展
一方面全面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推动我区绍兴港、集亚物流等物流产业园向高层次发展,目前绍兴港已荣获省级物流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内部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对网络大城市的投入力度,全力构建科技、实用、人文的智慧城市平台。培育和发展软件服务业、物联网、AI人工智能应用培训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高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大型企业的科研院所和各类科研机构到我区落地生根,打造数字科技创新引擎。
今后我区在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将充分吸取您在提案中的建议,着重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为越城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