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2006至2010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实现“创统筹发展新业,建现代文明新城”的总目标,率先走区域协调、生态和谐、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新路子,创造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质量和合理的人口结构这一良好人口环境。根据国家、省、市“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主要人口形势
“十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主题,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手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依法管理制度化、村(居)民自治规范化、优质服务亲情化、政策推动多元化、综合改革职责化”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成效显著。2001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在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计划生育保持在99.8%以上。“十五”期间,在市对区的计生工作考核中,四次获得优胜奖,一次获得创新奖;并先后获得了首批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十五”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药具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我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以及育龄群众的需求与满意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生育水平存在不稳定因素。受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增长惯性以及独生子女婚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等的影响,今后一段时间,政策内出生人口有所回升,区外流入人口将继续增大我区人口总量。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加大,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依然存在差距;现行生育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口忧患意识淡化、行政手段弱化和利益导向政策滞后的条件下,任何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的思想情绪,任何政策的偏差和工作的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回升。
(二)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2000年全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老年人口系数)达8.93%(大越城区人口数,按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7%时,即标志着进入老龄社会)。根据绍兴市人口计生委组织有关专家完成的《绍兴大城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预测,市区到2010年老年人口系数将超过10%,年龄中位数达到41岁。
(三)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能力面临新形势的挑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流动人口、下岗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明显增多,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加大,而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人的婚姻和生育行为严重扭曲,离婚、再婚、非法同居、包“二奶”人数增加,青少年性行为日益增多,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企业法人计划生育负责制落实难等,都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和奖励政策不断出台,加上《省条例》实施办法中明确由财政支出的城镇无业或下岗失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四项手术费,外出、外来计划生育管理费等项目,其人数不断增加,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导致财政压力增加。我区财政体制的特殊性,更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经费显得明显不足。
二、“十一五”人口预测
采用公安2004年未人口总数411271人为基数。按照现行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的控制水平,设计了高、中、低3个人口自然增长方案。人口自然增长预测采用要素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各年龄人口采用年龄移算方法进行预测,出生人口采用实际生育法进行预测,死亡人口按年龄别死亡率进行预测。户籍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分户籍人口机械预测和净流入人口预测两部分。户籍人口机械增长采用直接推算法,净流入人口预测根据近几年越城区净流入人口数进行线性外推。
预测未来五年呈人口总数逐年上升,自增率逐年下降的趋势。(见附表)。预计至2010年越城区人口总量在43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接近0。五年间,出生率在6‰左右,死亡在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死亡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2006—2010年育龄妇女数逐年减少,出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绍兴市区的主区域,拥有整个城市的全部基本职能,每年的人口净流入量较大,这对人口总量的预测增加了难度。
三、“十一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优化人口结构,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为主线,以保障和维护育龄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创统筹发展新业,建现代文明新城”的总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全面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轨道,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一)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6%以上,出生率预期控制在7.9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控制在2.33‰以内。逐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
(二)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综合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且有利于基层工作开展的考核评估体系。计划生育统计误差率、随访率、群众满意率、群众知识知晓率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上级要求。
(三)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硬件投入、优质服务、村(居)民自治、执法维权等各项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落实“一转四化”工作机制,推进流动人口综合治理。
(四)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各项现有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及时拓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普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范公益金制度,实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
五、“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设生育文明。坚持和完善部门计划生育宣传联席会议制度, 通过各方联动、载体推动、项目带动和结合互动,逐步形成“协调有序、内容求实、载体创新、资源共享、群众参与、保障到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实现宣传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圆满完成中央《决定》提出的到2010年末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目标。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 等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生育文化特色镇(村)”创建工作,并加强网络宣传工作,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知晓率。深化各级干部的人口理论及业务知识教育工作,推进以生育文化园区(园地)建设为重点的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加强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建立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救助中心,保障青少年青春健康。
(二)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运行体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生育审批、征收、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工作规范、制度和流程;建立计划生育执法人员资格审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干部执法水平,完善重点难点法治机制,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转四化”新机制,突破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建设“阳光计生”工程,深化政务公开,健全计划生育监督体系,总结和完善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经验,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开展对非法从事B超性别鉴定、非法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行为的治理,形成“权责法定、公开透明、运作规范、监督有力”的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机制。
(三)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落实法定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保障公民享受权利,完善惠及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体系。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确保奖励扶助制度规范执行。健全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制度,探索公益金救助的多种形式,逐步扩大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覆盖面,提高救助效益。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倾斜政策,形成奖励、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
(四)全面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以区计生指导站为龙头,镇(街道)计生服务站、社区计生卫生综合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社区)计生服务室为基础,功能合适、职责明确、协调有序、运行规范高效的技术服务网络和服务机制。加强计卫合作,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完善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采集和分析制度。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三网一库” ,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优质服务的信息支持系统。构建以“需求引导、科学管理、分类服务、全程关爱”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按照“自愿为主、主动热情”的原则,推行个性化、亲情化的按需分类服务。全面实行“生殖健康服务券”制度,方便育龄群众实施生殖保健。
(五)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加强属地化管理,全面推进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实现市内“一盘棋”管理机制,深化流动人口“一转四化”工作,进一步落实户籍地和现居地管理,以现居地为主的管理责任。推进各部门协调配合,完善二孩生育全过程管理,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
(六)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实现村(居)民自治规范化。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计划生育协会为依托,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协会队伍建设,使计生协会会员成为村(居)民自治的主力军,发挥带头作用;实现村(居)民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保障群众在计划生育方面的合法权益。探索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健全组织、落实专人,开展规范化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政绩考评体系;加强综合治理,统筹协调人口问题,形成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加强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加大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完善计生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使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优化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素质。
二○○六年十二月
绍兴市越城区2006—2010年人口预测数据表
表一 人口预测数据表(高方案)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年出生数 (人) | 年死亡数(人) | 年未总人口(人) | 年平均人口数(人) |
2006 | 7.92 | 5.59 | 2.33 | 3299 | 2329 | 418387 | 416603 |
2007 | 7.77 | 5.67 | 2.10 | 3264 | 2383 | 421964 | 420176 |
2008 | 7.58 | 5.75 | 1.83 | 3210 | 2436 | 425129 | 423547 |
2009 | 7.49 | 5.82 | 1.67 | 3195 | 2484 | 428301 | 426715 |
2010 | 7.37 | 5.91 | 1.46 | 3167 | 2541 | 431476 | 429889 |
表二 人口预测数据表(中方案)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年出生数 (人) | 年死亡数(人) | 年未总人口(人) | 年平均人口数(人) |
2006 | 6.76 | 5.62 | 1.13 | 2810 | 2338 | 417294 | 415872 |
2007 | 6.64 | 5.70 | 0.94 | 2781 | 2387 | 420112 | 418703 |
2008 | 6.49 | 5.76 | 0.73 | 2735 | 2428 | 422935 | 421524 |
2009 | 6.42 | 5.85 | 0.57 | 2722 | 2481 | 425353 | 424144 |
2010 | 6.32 | 6.0 | 0.32 | 2698 | 2562 | 428597 | 426975 |
表三 人口预测数据表(低方案)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年出生数 (人) | 年死亡数(人) | 年未总人口(人) | 年平均人口数(人) |
2006 | 5.89 | 5.72 | 0.17 | 2444 | 2372 | 415449 | 414609 |
2007 | 5.80 | 5.80 | 0.002 | 2418 | 2417 | 417965 | 416707 |
2008 | 5.68 | 5.88 | -0.20 | 2378 | 2463 | 419648 | 418807 |
2009 | 5.62 | 5.97 | -0.35 | 2367 | 2513 | 422173 | 420911 |
2010 | 5.55 | 6.06 | -0.52 | 2346 | 2564 | 423860 | 423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