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动态>政府动态

越古超今谱新曲

发布日期: 2023- 11- 23 08: 25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秋去冬来,越城大地满目金黄、“丰”景依然。明天,“同心·越城”大会暨越城区建区40周年大会举行,海内外宾朋欢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40年前,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越城区,“越城”就此诞生。

40年风雨砥砺,为越城留下了什么?是越城人从奔小康到奔共富的成长记忆,是一座城从筚路蓝缕到弄潮而立的奋斗轨迹。

以幸福之名,打造首位之区。4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秉持新时期“胆剑精神”和新时代“越城精神”,越城就像一位冲劲十足的少年,一路迎难而上、攻城拔寨、破阵夺关,创造了一项项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到高的骄人战绩,书写了精彩的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共同回味这些故事,只为积蓄更多的力量,校准前行的方向,为这些故事续写更多令人期待的篇章。

40年,跨山越海聚实力

时间无言,却镌刻下奋斗的印记。

一个人,一座城,只有站在历史的刻度上,才会明白自己的成长多么令人惊艳。

1983年,建区之初的越城区仅辖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街道,禹陵、城东、梅山、灵芝、亭山5乡和东湖镇。经统计部门综合测算,当年GDP3.3亿元。到2022年,越城的GDP已经达到1271亿元,增长近400倍。

指数级增长的秘密是什么?是越城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踔厉奋发,一步步推动这座城市跳跃式生长的结果。

40年间,城市长大了。

地处会稽山麓的越城,一直怀揣着“向海进发”的梦想,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一次次扩容,一次次提质,一次次蝶变。越城辖区范围从1983年的10个乡镇街100.9平方公里,扩大到2022年的1镇16街538.6平方公里,人口从1983年的23.3万,增长到111.5万。交通四通八达,从只有一条104国道作为对外主干道,发展到现在高速、高铁、地铁、高架密布的立体交通网络。以这些城市的动脉为纽带,越城区唱响了杭绍甬一体化的协奏曲,从鉴湖之滨挺进到杭州湾南岸,成为一个拥江向海发展的“弄潮儿”。

40年间,产业长壮了。

块状经济、县域经济、链状经济、湾区经济……不断变化的名词,是越城不断探索新模式,推动经济形态向更高阶段攀升的结果。如今的越城,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绿色化、高端化、都市化、国际化转型成效明显,从传统的染缸、酱缸、酒缸,到如今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兴产业根深叶茂。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成为越城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推动产业爬坡越坎,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越城制造”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响亮品牌,越城也成为首批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的城市。

40年间,平台长高了。

依托平台借势起跳,越城的步伐从未停止。1991年城东新区启动开发。2000年6月,袍江新区(开发区)开始建设。2002年12月,镜湖新区挂牌成立。2010年7月,绍兴滨海新城启动建设。平台集聚能量,将越城这片土地的能级抬升到新的高度。尤其是2019年11月,浙江大湾区“四大新区”之一绍兴滨海新区设立,2020年9月绍兴综保区获批后,越城坐拥绍兴高新区、袍江经开区、绍兴综保区三个国字级平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区域经济发展开辟出了更广阔的战场。

在这一战场上,城市、产业、平台相互作用,推动着越城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如今,越城以全国万分之0.5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千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在前不久发布的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上,越城区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6位,相较去年提升4位次,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位次提升。

一项项指标印证着一个事实:越城已真正从山会小城演进为海滨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发展的城市竞合中,有了劈波斩浪的底气。

40年,敢为善为展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兴,惟创新者强。

与兄弟城市相比,越城对改革的重要性体会更为真切深刻。越城格外珍视改革,也深知40年综合实力几何级增长背后,改革、开放、创新是最根本的推手。

改革是越城的历史基因。

越城自“出生”以来就有先天不足。作为地级市驻地,大部分事权由市级部门直接承接,自身职能主要局限于老城区的城市管理。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0年前。

2013年11月,绍兴撤销绍兴县、上虞市,设立柯桥区、上虞区,与越城区形成“一市三区”新格局。越城“城”势而上,由此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此后5年间,越城先后与镜湖新区、高新区、袍江开发区合署。尤其是2019年11月,绍兴滨海新区挂牌成立,与越城区双向赋能、一体发展。2021年2月,上虞区沥海街道划归越城区管辖。至此,越城区1镇16街的空间格局基本奠定。

三轮事权下放,让越城信心倍增、气势如虹。这一时期,越城扎实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发集团、文旅集团先后完成组建。开展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打造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完善医疗、教育、文化配套,越城区人民医院、图书馆、公共服务中心等相继建成,越城区级自转功能全面增强。2020年,越城区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后,一年一个台阶向上翻飞。此后,越城连续获得“202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称号。越城在外界的能见度越来越高、辨识度越来越强。

开放是越城的胸怀格局。

从越城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开始,“开放”就成为越城区历次党代会报告的高频关键词。开放视野下的越城,更具前瞻性、包容度、紧迫感。产业选择上,在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前引进中芯国际,抢占集成电路产业先机。人才引育上,倡导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实现人才流动“来去自由”,汇集五湖四海英才而用之。市场开拓上,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全面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与“引进来”的吸引力。

近年来,越城更是将对外开放提升到新的水平。高效率联通内外市场,加快全国首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试点区、全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绍兴综保区列入“全国B类综保区”,全方位打造长三角对外开放新高地。到202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838亿元,40年增长近287倍,体量进入全省县市区前10位,增幅居绍兴各区、县(市)第一。目前,与197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已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地瓜经济”的藤蔓真正伸向了全球。

创新是越城的动力之源。

越城产业的每一次起跳,背后都有创新伟力的托举。

经历过多轮印染化工产业整治提升的越城,在2018年前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当时,越城有印染企业47家、化工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占GDP比重接近四成。这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但是“三高”问题不解决,越城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痛定思痛之后,越城区毅然敲掉了“金饭碗”,开创全国先河,将辖区印染化工企业全部搬迁集聚至上虞、柯桥。

破立之间,越城的发展“豁然开朗”。

借助腾退的1万亩工业用地,越城区推出袍江片区更新开发,建设以“泛半导体+”产业为主体的“绍芯谷”,短短一年引入6个优质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01.5亿元。以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依托,越城又打响了“建链头部战”“强链集群战”和“补链深耕战”,新兴产业集群渐成规模。2022年,越城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27%,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9%,均居全市第一。截至2022年,越城区已建成41个创新创业平台,研发投入增速连续4年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已增至53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4%,实现逐年增长。

改革、开放、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越城创业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市场主体茁壮成长。截至今年上半年,越城区市场主体总量已经达121833家,同比增长7.5%。越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福地、创业热土”。

40年,近悦远来显魅力

城市是美好生活的容器。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快乐。

建区以来,越城始终坚持内外兼修,为建设一个人人向往、人人乐居、人人宜业、人人富足的魅力之城而执着努力。

40年,越城擦亮了这座城市的颜值。

从生态上构建城市颜值的“软件”。越城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从“环城河整治”“五水共治”到“河长制”“污水零直排区”全覆盖,从“无废城市”试点、“城市体检”到“垃圾革命”“蓝天保卫战”,几代人的努力,让越城远离了“黑臭河”和“雾霾天”,37个县控及以上断面全部达到III类水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两次“大禹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大小小的荣誉,是对越城之美的最好肯定。

从景观上打造城市颜值的“硬件”。建区以来,数十年不间断的城中村改造、环境提升工程,让城市面貌天翻地覆,昔日破败不堪的土地上,新区的高楼大厦林立,古城的小品精致典雅,越子城风貌区入选全省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道路越来越来敞亮,先后完成解放路、中兴路等50多条主要城市道路的新建、拓宽或改造,形成“内井外环”的路网格局,市区道路从61条增加到192条。亚运让越城的颜值更上一层楼,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绍兴奥体中心黑科技耀眼,41个亚运配套项目高质量完成,一座靓丽时尚的现代化城市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0年,越城点燃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深入挖掘古城这座资源宝库。建区之初,重建越王台、建造越王殿、重修应天塔,只是古城保护的序幕。2003年9月,仓桥直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开启古城保护利用新征程。进入新世纪,越城区全方位推动“千年古城”复兴计划,颁布全国首个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以“申遗”标准重塑古城,高标准建设“一城一桥三故里”文化IP项目。徐渭艺术馆火了,阳明故里游学不断,城市北大门成为新的商业地标……文商旅深度融合,越城告别“乡土气”,激发出了“烟火气”“时尚感”,“东亚文化之都”气质凸显。

充分用好运河这条文化纽带。越城发展史,也是浙东运河的活化史。上世纪80年代运河园概念探索,2003年绍兴运河园建成,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如今运河文化活化利用进入新阶段。

今年9月,浙东运河文化园开园,1个月接待300多个考察团队参观人次近6万。与之相伴的,是运河经济文化带的全面激活。沿着这条文化之河,迎恩门风情水街的烟火气,黄酒小镇的文艺范,八字桥上的咖啡香,皋埠集成电路的产业旺,东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美,统统尽收眼底。水乡文化、书法文化、古桥文化、宋韵文化、黄酒文化……在这条黄金水路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40年,越城呵护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用民生实事夯实幸福根基。越城区全方位迭代升级民生服务体系,从村村通公路到家门口通地铁,从口袋公园、城市书房到文化礼堂、养老食堂,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接近全覆盖到15分钟“生活圈”“医疗圈”,居民的幸福感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从“零工市场”促就业到“共富工坊”助增收,越城一直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村居民口袋越来越鼓。2022年,越城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0525元和45540元,与1983年相比分别增长122倍和218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77缩小到1.55,高水平全面小康成色十足。

用优质服务锻造城市引力。抓好教育医疗两个关键,持续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从兴建全国首家公办民工子弟学校群贤小学,推动教育集团不断扩容,到如今绍兴市越芯学校揭牌,“全省一流”龙山书院的建设,教育优质均衡化紧锣密鼓,“学在越城”品牌越来越响亮。从优化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打造医共体“越城特色”,到绍兴市人民医院总院建设、绍兴市妇保院新院搬迁在即,越城一直在为“看病难”破题解题。送房票、送补贴、破格评职称,越城人才服务也在年年加码,与优质的公共配套服务产生良好“叠加”效应,形成强大的磁场,近五年每年新增各类人才3万人以上,全市第一。

40年,砥砺奋进见张力

40年栉风沐雨,40年逐梦前行。城市在岁月流逝中拔节生长,生活在改革发展中日新月异,梦想在砥砺奋进中照进现实。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又交到了我们手上。

标定新方位,谋划新路径。2022年1月12日,越城区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首位立区 幸福越城”的发展定位。“向首位奋进 为幸福前行”迅速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越城大地拉满弓,一种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在全社会传递。

看乡村,共富之路宽又阔。“千万工程”气象万千,带动未来乡村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各地开花。坡塘村的茶园美了,安桥头村的社戏火了,坝头山村的陆游活了,走进千村万户,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

看城市,能级品质节节高。出行交通应有尽有,高架连高速,城际线连杭甬,地铁通杭州,高铁达上海,半小时入杭一小时抵沪不是梦。城市的配套走向高端,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试运行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镜湖小学挂牌了,山姆超市建设也如火如荼。借助亚运东风,棒球未来社区这座智慧又宜居的人居新地标也在加速崛起。

看治理,全域“枫”景分外好。城市版“枫桥经验”创新性发展,从一棵树变成一片林。4000多家单位、5万多名党员参与“契约化”共建,全民参与治理、人人共享成果、共创美好生活,已经形成独特的“越城现象”。连续18年荣获省平安县(市、区)带来的安全感,更让干部群众少了后顾之忧,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越城的建设中来。

看项目,此起彼伏机声隆。腾笼换鸟,500多平方公里土地变成“聚宝盆”。比亚迪功率半导体开始设备安装,浙江肿瘤医院绍兴院区建设提速,中芯三期加紧推进,正威新能源正式落户,百度研发中心和未来智驾基地签约……这些投资数十亿数百亿的项目是越城的明日之星,将助力越城产业实现“凤凰涅槃”,站上更高一级台阶。

看蓝图,奋楫扬帆正当时。《绍兴市越城区全域空间战略规划》,描述了越城美好的未来。“一核引领、三区聚合、五级联动”,将各区块资源进行最优统筹配置,古城新区交相辉映,产业城市相互赋能。重点培育的鉴水科技城,生态美、能级高、区位优、空间大,致力于打造科、教、人融合全国样板。“科技之靴”始于足下,带给我们广阔的想象。

四十岁的越城正青春。当前,越城正处在“成长”迈向“崛起”的关键阶段,区位地理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聚合优势,产业平台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动能转换优势,文化底蕴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城市品牌优势,需要汇聚更多越地儿女的智慧力量,共同推动这一转化的发生,共同见证新的“越城奇迹”到来。

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兴。一年前,在2022年9月10日举行的“同心·越城”大会上,“剑胆书心 越古超今”的新时代“越城精神”正式发布。从全球征集的1000多条表述语中提炼的短短八字,不仅是对越城过去40年精神气质的“精准画像”,也是当今越城人的行动指南和共同精神标识,承载着崭新的时代内涵,对高质量发展寄予了更多期许。

今天的越城,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又在此相遇。思想的碰撞,乡情的释放,必将激发出越城儿女创业创新的豪情壮志,一起共襄盛举。让我们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继续秉持新时期“胆剑精神”和新时代“越城精神”,并肩携手、勠力同心,一起开创越城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在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范例的新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