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平、秦伟、裘小芳、胡珂、朱淑霞、陶娟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以人文为魂在传承中创新,做实古城新颜的“后半篇文章”》(第94号)已收悉,感谢您们对古城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答复如下:
一、所做工作
(一)彰显街区文化特色。绍兴市在保护街区原有历史风貌特点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古城历史街区的人文底蕴和相关产业的优化组合。一方面注重街区文化氛围打造。如书圣故里保持东片“前街后河”格局,拆除了南侧王朝大酒店和新华书店大楼后,建设南入口区,打开了视线廊道;八字桥片区依托江南水乡风貌和八字桥、广宁桥、东双桥等特色古桥文化,通过保护、修缮、改造等方式对片区进行综合提升。另一方面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如仓桥直街历史街区鼓励开设手工艺作坊、特色文创小店,目前已开设有一批越艺馆、黄酒馆、戏剧馆与书画馆,如张林铭艺术馆、知新书院、串门文玩等。
(二)提升业态活力。一方面推出绍兴“古城青年创客”项目,鼓励青年创业群体入驻古城,以项目形式新兴业态“扎根”古城、“蔓叶”周边。目前已有300多家创客企业(个体户)入驻。另一方面创新古城特色文化活动品牌。2023年开展了“祝福绍兴 古城过大年”、“古城青春季”,举办热风音乐节、“国门之巅”街舞大赛、国漫展、咖啡节、美食节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内容。实现了古城活动品牌季度化。
(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一是提升街区景观。主要包括鲜花节点布置、行道树整枝修枝、树池整治,路面铣刨摊铺维修,绿化补种等工作。二是完善人性化设施。通过古城微改造推动幸福古城建设,如残疾人坡道修整和放缓,残坡数量增加等工作。三是推进古城微更新。2020年至今,已完成和正在推进中的非历史街区范围内老旧小区改造达113处,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立面改造、管线整治、场外景观改造等方面。四是守护全域消防安全。近年来,已完成文物建筑消防改造提升38处,新建古城内微型消防站3处,实现古城范围内智慧管控全覆盖。
二、下步工作
(一)塑造古城空间格局。依托《关于推进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挖掘古城越文化主题,持续保护传统街巷肌理和传统风貌,积极推进各片区有机更新,丰富业态功能。
(二)提升产业质量。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各种顶级品牌、快消网红品牌、年轻潮牌等。重点打造美食一条街、茶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三条特色街区的建设,创造市场去求,培育消费增量,释放城市活力。
(三)加强空间疏解。推进“开放式洁净”街区理念,全面清理隔离栏杆,整合完善旅游、交通等各类引导标识标牌与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古城停车资源,规范开放改造地下空间,增配充电设施,增设道路泊位,实施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标准。推进古城公厕增量提质,增强方便性和舒适度。健全志愿者管理服务机制,打响古城守护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