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迭代完善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一是丰富数据资源。共梳理登记IRS应用135个,编制目录2648条、数据项3.2万个,归集数据12.91亿条;围绕应用需求打造12个专题库和8个数据仓,支撑29个本地特色应用数据需求,7个数据产品入选市级优质数据产品并推荐省级案例2个组件提级为省域组件供全省复用。二是推进数据共享。为区级部门(单位)提供数据共享需求230项,平均审批时间压缩到2天内,数据资源自动开通率100%。依托区“雪亮工程”前置汇聚平台,接入40978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开通线上申请全流程管理,加强在线率、出图率的日常巡检监测,有效满足对视频资源的共享应用需求。三是强化数据配置。支撑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码找订单等2个应用上升为省级统建,疫情防控综合调度应用上升为市级统建。会同名城办、消防大队迭代升级古城保护利用、消防一体化智治等数字孪生场景。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深化“一网通办”。以群众、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加“主动上网”事项,扩大在线政务服务的范围。持续推进政务服务2.0平台应用推广,实现省、市、区、镇、村五级全覆盖,加快构建“网上一站办、大厅就近办、办事更便捷”的“一网通办”新模式。二是提升核心指标。聚焦“掌上办、不用跑”工作目标,定期发布政务服务能力情况通报,巩固提升“浙里办”注册率和日活跃率等优势指标,切实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能力。三是提高办事便捷度。持续推进“浙里办”越城专区建设,做好“越系列”应用汇聚、“同源发布”管理、支撑保障、线上线下运营推广,以应用粘性提高活跃度和实用性。
三、全面深化电子政务项目统筹管理。一是健全项目建设统筹管理。修订《越城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建设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系统,通过项目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建设实战实效。二是优化项目审核流程。引入技术性前置验收措施,把控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督促新建应用规范数据资源、组件资源等使用情况,促进项目、资源一体化管理。三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制定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完成7个一般项目,5个重点项目在能力构建、实战实效、项目规范、应用共享、运行健康、数据贡献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并督促整改。
四、切实强化数据网络安全防护。一是强化基础设施统筹管理。推进全区政务云资源统一管理,加强云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切实提升资源管控效率。依托IRS优化政务云资源审批流程,审批时间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累计支撑135个应用。二是强化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制定《越城区公共数据管理细则(试行)》《数据开发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数据安全态势感知、访问控制、脱敏加密、监测审计等能力建设;建立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数据监管手段和机制建设。三是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建立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公共数据平台数据安全、违规外联检测、漏洞扫描、代码审计、渗透测试、攻防演练、日常安全值守、信息安全培训等工作,通报整改网络安全事件1724起。
五、全力保障重点应用落地见效。一是提升智慧办公水平。基于协同办公系统开发移动端应用“越智会”,实现区政府常务会议无纸化,会议筹备速度提升50% ,会均纸张印刷使用量下降80%以上。优化升级浙政钉2.0工作台,建设定制化组件,推动钉应用贯通,《打造特色工作台,助力重大应用贯通》入编省级标杆案例集。二是推进为老服务一键通应用。与区民政局联动推进为老服务一键通应用建设,基于电视端为老年人数字化养老服务,推出助医、助餐、助洁、助学和助弱等五大场景。三是保障数字政府重大应用贯通落地。推进省级重大应用“浙里办”“浙政钉”专区建设,落实每2周与省、市局对接并协同区府办做好应用贯通督查通报,有力提升38个重大应用贯通率和活跃度。
六、着力提升疫情防控精密智控水平。一是做好涉疫重点人员管控工作。从严从快做好重点人员信息核查、落地管控。今年以来共核查涉中高风险地区1217412人次,日均核查4099人次。二是助力科学智慧防疫。依托精密智控平台汇聚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康码等10类共享数据,助力基层精准管控。联合打造越城区疫情防控综合调度,实现涉疫人员快编、快转、快隔离做法获全市推广。三是推进“场所码”落地应用,累计发码场所4.75万个,日均扫码15.5万人次,累计扫码1.02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