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动态>政府动态

以先生之“美”浸润一座城

发布日期: 2023- 05- 12 10: 59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北大红楼今犹在,世间再无蔡元培。4月15日,在先生诞辰155周年之际,在其故乡绍兴,孑民图书馆项目惊艳亮相。项目毗邻蔡元培故居,由孑民图书馆、孑民剧院、蔡元培广场三部分组成。这里既有东方建筑美学的禅意,又不乏民国年代气息,置身其中,让人不禁感叹:先生归来兮!

蔡元培先生曾说,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他一生推崇美育,践行美育,坚持美育救国,开创美育之先风。百年后的今天,故乡绍兴以孑民图书馆项目为载体,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也取得了“文化传承、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一举三得的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新成果。该项目的改造提升,让先生之“美”不断被放大,浸润整个古城,吸引各界人士来探究美的内核所在。

元培之美 无处不是打卡点

“绍兴人文建筑新地标”“绍兴新晋网红打卡地”,孑民图书馆项目一问世,便带着这些标签,背后蕴含的是蔡元培文化的力量。

去年,一部《觉醒年代》让许多人认识了一位颇为立体的蔡元培,他谦逊可爱又富有民族气节。孑民图书馆项目的建成,则以更加实际的载体,让大众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蔡元培精神”。

刚刚过去的五一,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打卡”。孑民图书馆、蔡元培故居游客达3.1万人次。孑民图书馆工作人员袁野介绍,小长假第一天,8000张参观通票在早上8点半就预约满了。

“我家住在北大旁边,着实仰慕蔡元培先生。昨天下午我们逛了他的生平事迹展,今天就想坐在孑民图书馆里,亲身感受在这里读书的滋味。”慕名而来的北京游客蒋茗和丈夫在此开启一场深度体验。

前不久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孑民图书馆参观,恰巧遇到了一群这儿的原住民。“呐!你看,这里原来就是我们的家,我住了30来年!”60多岁的陆志珍激动地做起自我介绍,“我们都是这里的原住民,之前有五六户人家住在一块儿,后来随着原第五医院一起拆掉了。”说着,她顺势将手指向玻璃门外,那是翠竹掩映下的白墙。

陆志珍的话语里,有着对往日时光的眷恋,她的眼里,同样流露着惊喜。每走一步,她都忍不住拉着老姐妹们合影记录。“这里留有我们的青春!”姐妹群在图书馆的一块休息区域坐定,一位姓沈的大姐感慨道。

沈大姐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们在孑民电影院看《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那会儿,电影院里可热闹了!这地方原先叫‘东风电影院’,后来改名为‘孑民电影院’,再后来变成了‘孑民剧院’,我们就没进去过。”

老姐妹们在馆里热切地追忆往昔,又移步到旁边的咖啡吧台前驻留拍照。吧台上的咖啡杯印有蔡元培故居和孑民图书馆的元素。从这里朝外望去,便是水院、镜面、照壁、景墙……“以墙为纸、以石为画”的东方文化美学意境呈现得淋漓尽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游客争相拍照“打卡”的盛景之一。

记者跟随陆志珍一行人来到负一楼。这里用大量史料详细介绍蔡元培的一生,230余件展品,大都是从先生后人家藏以及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和图书馆的馆藏中精心挑选的。大家盯着孑民先生工作的复原场景看了半晌。“感觉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世界……我们平时忙着在厂里上班,虽然家在蔡元培故居旁,但很少有机会走进去看,也不了解蔡元培文化是什么。”陆志珍说。

“借着这个契机,姐妹们聚在一起故地重游,一起拍拍照就很开心。”沈大姐接过话茬,“尽管这里已经完全不是我们年轻时的样子了,但现在政府部门把它打造得这么美,我们很荣幸。”这片原住民熟悉有陌生的场地,已然成为一个值得结伴游览的新去处,一个学习传承蔡元培精神的新场所。

城市之美 旧貌新颜两相融

看绍兴的烟雨江南,赏绍兴的文人雅士。

“孑民图书馆项目把各个方向的名人故里景点都连起来了,让王阳明、徐渭、王羲之、鲁迅、蔡元培在一张版图上交汇了。”在项目投入运营前,市民张晓和同事散步时发现,孑民图书馆给书圣故里开了西入口。

在书圣故里逛一圈后,穿过解放路,便是上大路青春商业街,往南走还可以到鲁迅故里。张晓大胆预测,这些景点之间会形成引流之势,“不过要吸引更多的过夜游客,还得提供更加丰富的业态。”

孑民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在保留原有纪念广场功能和轴线的基础上,重构了空间形式与框架。拆除体量过大的医院,将基地西侧的孑民电影院改造为孑民剧场,是为了让古城看起来更加显山露水。

项目保留蔡元培故居及广场的主体部分作为公共集会空间。整个场地在孑民图书馆的统领下,各部分公共职能集中且颇具关联性,成为古城北入口片区的活力中心,与古城和谐共生,又创造新生。

“从解放路一路来到镜湖新区,我发现绍兴在古城保护改造方面非常有建树,古城里点缀的现代元素,让整个老城区看起来更有烟火气,更富生活气息。”著名作家梁晓声前不久来绍参观后这样评价。他说,古城改造更新的“绍兴样本”已经“立”起来了,放眼望去,古城里基本看不到高层建筑,白墙黛瓦,色调统一和谐,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但在10多年前,看到绍兴鲁迅故里门庭若市,蔡元培故居门可罗雀,非常推崇蔡先生的梁晓声还颇为不解。毕竟,在他看来,蔡先生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在古城有机更新改造下,得到了改观。

今年五一期间,蔡元培故居排起了长队。有人在鲁迅故里品尝黄酒奶茶、臭豆腐;有人在阳明故里投壶、射箭,体验明代游园会;也有人在书圣故里、蔡元培故居打卡书法墙……古城“三故里”各美其美。

“如今,绍兴古城项目群,次第展现新颜。”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总体目标,绍兴将持续推动“古城复兴计划”,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古城有机更新。

品质之美 先生带来民生福祉

大幕徐徐拉开,由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扮演的蔡元培走上舞台,以讲述者的身份,带观众穿越回五四运动时期,讲述蔡元培与陈独秀、鲁迅、秋瑾等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的故事。

这是孑民图书馆项目开馆仪式的压轴演出剧目《先生孑民》的现场,剧目包含了微话剧《先驱》、绍剧《风雷》以及越剧《觉醒》,再现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蔡先生以讲述者的身份出现,剧目里关于他的内容不多,但也不影响它带给我的感动。”观众席间,来自北海小学的陈老师心情激动。他说,剧目一开场,瞬间梦回《觉醒年代》,“在先生故居、在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剧院,看先生主题的剧目,这样的文化盛宴是我从未有过体验。”

“以前,我们总觉得绍兴名人离我们很遥远,这其实是传播方式出了问题。在这样新潮的剧院里,看一场高质量的剧目,何愁吸引不来游客呢?”陈老师补充说,孑民剧院能否能持续输出优秀剧目,关乎该片区能否持续引流的问题。无论对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呼唤更具品质的精神文化追求。

孑民图书馆项目开放的第五天,越城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前去参观视察。一直关注古城更新改造的越城区政协委员周利也在其中。“一座城的质感,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是重要尺度。”身为一名社区主任,周利更关注这项工程带来的民生福祉。

周利坦言,古城里的老旧小区,多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等问题,这两年借着名人故居更新改造的东风,位于古城内的老旧小区,比如毗邻鲁迅故里和沈园的燕甸园,经过提升改造,解决了过去设施陈旧、停车位不够、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孑民图书馆项目改造更新后,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新增了停车场,这无疑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感。

嵊州姑娘郑阳阳听说孑民图书馆项目落成,便计划着赶来一探究竟。她上一次来绍兴古城,是被徐渭艺术馆的一场展览吸引来的。那天,郑阳阳在馆里待了很久,看陈洪绶的画作。“在绍兴看到如此高质量的展览感到很欣喜,这样的体验会增加我去绍兴古城的频次。”她说。

城市的品质之美,还在于带给游人的体验感。郑阳阳是浙大在读博士,在她看来,名人故居,通常是一幢宅院里放一些名人生平事迹,参观之后并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参与感,一种更立体的感知名人精神的体验感,如今,在绍兴古城可以找得到。”

信息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