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动态>政府动态

鉴湖湿地,野生动植物乐土

发布日期: 2023- 05- 31 10: 11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5月24日,陶堰街道举办“喜迎亚运 老少携手”探索生物多样性游学活动。活动人员从民乐原乡游船码头出发,途经百家湖、白塔洋区域,感受东鉴湖生态水脉之美。

鉴湖湿地公园当前正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经过持续修复周边环境,近年来这里吸引了不少候鸟过来栖息,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珍稀候鸟频频露脸

游船行驶在湖面上,目之所及,青山绿水,候鸟翩跹。陈阿姨是陶堰街道泾口村的村民,通过这个视角游东鉴湖她还是第一次,只见她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两岸的风光。游船行至白塔洋区域,一座碧绿小岛,成群的白鹭在山间飞舞,引起了一阵欢呼。

“今天天气不是太好,候鸟还不算多,天气好的时候,更加壮观。”绍兴东鉴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吕锦波说,这个季节正是越冬候鸟迁徙离开的时期。

红隼(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从2017年创建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来,这里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群逐年上升。吕锦波介绍,上个月,鉴湖湿地管委会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开展春季迁徙期鸟类的调查和监测,又新记录到鸟类2种,分别是白颈鸦和红颈滨鹬(音yù)。

白颈鸦属于留鸟,在绍兴较为常见,但由于种群数量相对较少,遇见率并不高。这是鉴湖湿地首次观测到这种鸟类。红颈滨鹬属于沿滨海迁徙的水鸟,集群迁徙的数量少则数千只,多则上万只。湿地公园发现的3只红颈滨鹬与金鸻(音héng)混群迁徙至此。

去年,一些“极危”野生动物也在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露脸”,分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音wú)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日本松雀鹰。

黄胸鹀(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根据今年4月的调查数据,鉴湖湿地的鸟类种数达到了145种。从2017年起,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动植物种群不断拓展,新增记录动植物122种,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1种。

科学修复生态环境

动植物种群不断拓展的背后,是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实施水域综合治理、湖岸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管护长效落实等一系列保护修复措施的成果。

试点建设以来,越城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鉴湖省级湿地公园管委会,组建由15名博士组成的科技咨询组,编制形成《鉴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生态生物修复设计方案》,为公园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建议。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围绕湿地公园主要水域全面开展水域综合治理,累计清淤超50万立方米,清理界箔约15000米、水葫芦600余亩、福寿螺3000余公斤,全面完成650个入河排污(水)口销号整治,举行增殖放流活动6次,共投放鱼苗3000万尾以上。通过这些治水护水工作,水域环境明显改善,湿地公园内水域7个主要监测断面水质从2017年Ⅳ、Ⅲ类水标准提升至2022年基本达到Ⅱ类水标准。

细果野菱(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

野大豆(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湿地公园周边的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联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发数字灌片精准灌溉系统,成为全省水稻灌溉数字化应用首例,实现肥水循环、精准灌溉、尾水“零排放”,大大降低农田灌溉对周边河道的污染。

鉴湖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湿地公园水禽栖息生境明显恢复,形成生态立体、生物多样、水质净化、调节小气候的生态环境,成功吸引黄胸鹀等珍稀物种栖息。”

如何扩大湿地影响?

鉴湖湿地公园凭着水质好、环境优,吸引无数迁徙鸟类来此“度假”。如何给这些动植物提供更好的家园,扩大湿地公园的影响力?

鉴湖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527.23公顷,湿地率为72.86%(不含水田),有大片的农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岛屿相连,湖泊分布,冬候鸟在这里过冬,夏天过境栖息的候鸟也越来越多,去年入围浙江省首届“观鸟胜地”评选名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保护处副处长赵锷说,该湿地公园特色鲜明,属于农耕文化型,形成居民、湿地、动植物共生的良好局面,建议湿地公园发挥农耕文化优势,把现有的资源保护好,特别是水域环境,及时查处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引导民众主动保护湿地。比如近期开展的“最美护湿人”“最美护湿家庭”评选活动就是比较好的形式。

接下来,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将依托科研力量,继续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监测与科学研究,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力量支撑,并且积极组织开展系列科普宣教活动,通过加强湿地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功能的认识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信息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