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越城区马山街道的尚巷村,处处可见“师爷”元素。村口的“骆照故里、师爷尚巷”八个大字很是醒目。走进村里,抬眼便可看到与师爷故事有关的墙绘。师爷广场上,竖立着骆照师爷的塑像……最近,尚巷村喜事不断,师爷纪念陈列馆入围全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尚巷村还被评选为越城区唯一的“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师爷故里”名声在外,村党总支书记骆国庆表示,是坚持高品位的“艺术乡建”,深挖师爷文化,让尚巷村这个“落后村”一步步成为“网红村”。
要想富先修路 乡贤盘活一个村
尚巷村不大,总共24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不到700人。但村里条条道路整洁,河水清澈,村子的果园里,鲜果沾着露水,赶来体验采摘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师爷纪念馆、师爷公园等文化地标颇具特色。2017年,尚巷村还获评全国文明村。
看到尚巷村如今的红火,很少有人知道,因为管理混乱,加上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打工,过去的尚巷村是马山街道的落后村。骆国庆记得,2007年在天津办厂的他回到村里担任党总支书记的时候,村里一副脏、乱、差的模样,走一圈便是一鞋的泥,路上随意堆放着垃圾、杂物,每到夏天,村子里到处散发着臭味,蚊蝇乱飞,村民苦不堪言。“当时村里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用房,村集体负债300余万元,拖欠工资40多万元。为了整治村容村貌,我们到处筹措资金。”
尚巷村外出打拼的成功人士不少。如何利用好这难得的资源?骆国庆带领村干部遍访北京、天津、安徽、江苏等地的乡贤,听说村里要建设,乡贤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助了30多万元。
要把村庄建设好,首先要改变村庄的面貌。村干部和村民们达成共识后,骆国庆将多方筹措的资金用于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五化”要求对整治后的区域进行了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完成村里的环境面貌整治后,集体经济增收成为工作重点。村里把近600亩土地全部进行土地流转,交给种植经验丰富的村民承包,在保持原有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面积种植葡萄、樱桃和猕猴桃等水果,渐渐盘活了村经济,很多村民有了盼头。
经济搞活了 乡贤出手向名校借“智”
真正让尚巷村出圈的还是“师爷”文化的挖掘。
村里处处可见“师爷”元素
2010年,尚巷村还清了所有债务。“没有了负债的包袱,我们一心建设新农村,但要做出特色,确实需要动脑筋。”骆国庆说,村里环境变美了,但始终缺少文化味,越城区很多村子都在搞先行村建设,尚巷的特色在哪里?
“很多村民从小都听过村里的绍兴师爷——骆照的故事,而且村里走出去了很多师爷,村干部们一合计,决定以师爷文化作为艺术乡建的落脚点。”接下来2个月时间,村干部循着骆照的经历,辗转河北、山东、天津等地,跑遍了当地的图书馆查阅资料,拍摄记录了一批影像资料。
“艺术乡建,仅仅依靠我们的力量肯定不够,需要多方借智。”为了打造“师爷村”,尚巷村想方设法请“高人”相助。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谢国明是尚巷村的乡贤,得知家乡要造师爷馆,他很高兴,亲自牵线搭桥请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帮忙设计,师爷文化陈列馆的布局、设计均由清华大学团队一手打造。骆国庆有个同学在同济大学任教,他多次登门求教,拿到了不少师爷元素的历史资料。同济大学还专门在尚巷村设立了乡村振兴基地,每年暑期都会有不少师生到访,为艺术乡建献计献策。
乡村博物馆建成后,村民争先恐后前来参观。该馆以骆照办案为主线,打造中国最大的村级师爷陈列馆,生动地展示了骆照师爷办案的工作场景。“骆照制定的刑法十条规则、带头捐资成立的河北保定浙绍会馆旧址照片、亲笔题字的牌匾等等,这位绍兴师爷的一生,几乎尽在馆内。”说起陈列馆里的“宝贝”,兼任讲解员的村干部骆志英如数家珍。不仅如此,村里走出去的骆大宝、骆文广等历史上知名师爷的生平也被挖掘了出来。
吃好“师爷”饭 村里一年收入70万
师爷村名气响了,村子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周末和节假日更是“火热”,许多人背着相机前来“打卡”,同时也丰满了师爷元素。
打开微信表情包,输入“尚巷骆师爷”,10多个形态各异的师爷表情包就跳了出来。“这几个表情包的故事,还要从2年前说起。”骆国庆笑着说,2021年的暑期,绍兴文理学院的十几位大学生慕名前来师爷村“打卡”,这群年轻人被“骆师爷”吸引了。大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村里出主意,村干部也认为需要新点子、新创意帮助村里打响知名度。“制作师爷的微信表情包怎么样?表情包年轻人都爱用。”其中一位同学想出了好点子。村干部和这群大学生分头行动,村干部负责挖掘生动的骆照师爷故事提供“素材”,大学生们则负责构思、设计、画图。经过2个多月的反复修改,可爱俏皮的师爷表情包于当年10月底成功上线,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进入4月份以来,每到周末,尚巷村格外热闹,村里种植的上百亩桑葚、樱桃等水果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采摘。“搞采摘游的村子很多,我们这里之所以这么火,靠的还是‘师爷村’的金字招牌。”骆志英说,吃好“师爷饭”,已经成为很多村民的共识。
“‘骆师爷’的卡通形象已经被设计出来并注册了,我们还结合卡通形象出品了书包、文具等一系列师爷文创产品,受到游客们的欢迎。”去年,光是销售“师爷”品牌的书包、年糕、酱鸭等文创产品和农产品,村里就获得了20多万元的利润,相当于前几年村里1年的收入。去年,让村集体经济超过了70万元,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眼下,许多村民投资民宿与农家乐。村里还和专业动漫影视公司签约合作,让“少年师爷”卡通形象通过电视和网络,载着师爷文化“飞”往四方,吸引了一批“小粉丝”。
“走特色化的艺术乡建之路,我们尝到了甜头,接下来我们还要做出更多的‘师爷饭’。”骆国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