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安排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东湖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阶段,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多重战略机遇叠加。面临鉴水科技城建设重大机遇,承担着首批土地综合整治等省级试点任务,脚踏“科技之靴”的东湖正在加速成为越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历经长达7年的大拆大改,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全力抓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加快建设绍兴科技总部聚集地是我们的重大使命。
二是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新兴产业比重快速提升、势头强劲,一批优秀企业正在向东湖聚集,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总体上不大不强,产业链亟待完善,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全力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三是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东湖城乡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但对环境整治的长期性、持久性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继续深化城市清洁行动需要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城市精细管理是我们的永恒课题。
四是文化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大竞争力。“水韵东湖”“红色后堡”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旅游融合不够,文化软实力不强,全力抓红色根脉守护和“船水”文化传承是我们的区域担当。
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民生温度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但拆迁、住房等民生领域短板依然突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六是发展和安全得到进一步统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平安东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辖区“园中园”“厂中厂”众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面临的挑战艰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底线。
总体来看,东湖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拥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这是我们加快建设产城文融合发展新高地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同时必须看到,东湖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与周边镇街还有较大差距,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机遇之窗不允许我们放慢脚步,竞争态势不允许我们“躺平”“侧卧”。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东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思想之新、改革之勇、创新之力,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和强大动能,推动东湖发展实现从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在千帆竞发的首位竞争中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新征程上发轫远航!
2024年,东湖街道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省市区决策部署,专注于“首位立区、幸福越城”目标定位,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攻点,提速提效项目建设;以鉴水科技城为总支撑,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以船水运河为文化符号,串联讲好东湖故事,全力打造产城文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作出东湖新贡献。
具体为“五个打造”: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加强高质量项目谋划、招引、储备和实施,在新型建材、大宗商品贸易、生物医药等新赛道上跑出新优势,力争限上批发产值突破100亿元,服务业产值翻一番,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成为越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打造活力迸发的“鉴水”平台。开发建设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鉴水科技城建设将东湖推到了越城发展的前沿位置。我们要一手抓拆迁,以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进一步统筹好建设空间;一手抓项目,全面引入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生态,成为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先进制造业的强力支撑。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家园。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清洁城市精品工程建设,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让我们的辖区岸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打造运河两岸“且以诗意共远方”的船水之乡。习近平总书记在绍考察时强调,大运河不仅是固体遗产,也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东湖街道境内河网密布,辖内杭甬运河横贯东西,是绍兴运河文化、船文化、水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运河航运联通长三角,稳笃公、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等非遗文化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我们要更好地把船水运河融入东湖故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发展,显著增强东湖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打造共享美好生活的幸福东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确保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更大实效,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老百姓的日子更殷实、更美好、更幸福。
未来一年,是加快鉴水科技城建设、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期、攻坚期、突破期,街道上下将紧紧围绕“五个打造”,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作风提升、比拼争先,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办好东湖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街道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大力加强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绍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覆盖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普通党员学习宣贯。对标对表抓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认真筹备专题民主生活会,全面总结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长效化。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树立实干导向。不断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和综合考评机制,着力培养选拔“做极致、干精彩、看实效、争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库,实施梯度培育,推动优秀年轻干部茁壮成长。持续举办“先锋训练营”,在跟岗学习、业务专研中锤炼过硬本领,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搭建线办、村居展示业绩的“鉴水擂台”,加大办所之间干部交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注重关心关爱,完善干部正面激励机制,邀请专家定期帮助干部开展心理疏导。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实筑牢战斗堡垒。迭代深化党建联建,依托水网密织、船业兴盛、红色后堡等独有的资源和标识,创新打造“水韵东湖·船承红色”党建品牌,支持村居与文理学院、人民医院、市农科院等加强对接合作,打造一批“基层欢迎、群众有感”的共建项目。加力推进现代社区建设,适时启动滋江家园翻牌居改社区工作,推动形成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共治机制。提档升级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小皋埠村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力用劲“共富工坊”建设,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提高机关党建质效,强化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推动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持续激扬清风正气。坚持严管厚爱,聚焦班子“关键少数”、村居“一把手”,强化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教育,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政治监督,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切非必要性财政支出,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二)坚持优化服务、项目为王,迸发经济发展“新动力”。
新世纪初,东湖靠服务赢得企业信任,成为老越城的经济重镇,这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发展规律,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了这条经验。我们要守好这条经验,以鉴水科技城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更大力度狠抓项目招引建设,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大步前进,狠抓项目招引。用好“揭榜挂帅”等机制,突出效能结果导向。坚持“以绩效论英雄”,建立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打造懂经济懂市场、会招商会服务的“野战部队”,在项目招引落地上勇挑重担。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含金量足的大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实际利用内资达到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0万美元以上。围绕新技术成果、重点产业链等,谋划包装一批高质量项目,高效率推进29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73亿元以上。意向引进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示范项目,同步引进建筑设计院、建材检测中心等建筑业配套工程,填补越城区三星建筑示范工程空白,打造新型建材设计、研发、生产、检测、展示一条龙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推动佰辰医疗、科大讯飞等2个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借势借力鉴水科技城这一全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争取更多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东湖,协同谋划建设全省一流的科创综合服务产业园。
腾笼换鸟,聚焦转型升级。支柱产业在“强”上求突破,推动新型建材、大宗商品等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加大对中清大、中亚、翔浩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链主”和示范引领作用。新兴产业在“大”上下功夫,围绕鉴水科技城布局产业链,培育壮大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中亚新型建材、佰辰医疗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迪荡湖周边消费副中心,加快“东湖水街”建设力度,提升旭辉Cmall商圈品质,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进一步优化提升26个工业小区推动工业全域治理,深化淘汰滞后产能,倒逼低小散转型、出清,整治高耗低效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粮食批发市场、果蔬批发市场、水产批发市场等市场保供,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
应变求变,鼓励实干创新。精准对接全区创新资源,打造“科技之靴”创新驱动总窗口。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把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强大的创新主体,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力争企业研发费用上亿。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加强校企合作,支持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创办领办企业。以“项目制”方式加快人才生态跃迁升级,扩大选才和需求范围,持续提升引才能力。
(三)坚持要素保障、规划串联,展现城乡建设“新速度”。
随着绍兴城市发展趋势逐渐向北,东湖街道区域逐渐演变成城市中心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全面支持“鉴水”科技城建设,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用最有力举措提升城市能级、推进拆改做地。
吹响征地拆迁“集结号”。有序推进绍兴港,岑前、五联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工作,涉及非住宅40户,预计腾出建设用地44.9万平方米。继续推进区重点工程红线范围内岑前村等滞留户拔钉清障工作。加快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宅基地复垦,预计复垦农村宅基地1074.9余亩,逐步形成布局连片、规模种植的永久农田,争取全省现场会落地东湖。启动瓦窑头2号地块安置房择房安置工作,涉及朱尉村236户301套。继续做好则水牌地块、瓦窑头地块经营性土地做地工作。
打好开发建设“组合拳”。以东湖街道国土空间规划为蓝本,参考鉴湖科技城相关设计导则,体系化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加快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越城段建设任务和越安路主干道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湖与迪荡、皋埠道路连通以及辖区内部东西片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提高鉴水科技城、水韵智城道路通达性。
刷新洁净东湖“新颜值”。深入实践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运用“马路办公”,继续创建越美系列,建设一批和美乡村,让乡愁不远去、村庄更宜居。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巩固五水共治整治成果,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四)坚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医疗、养老、托幼、教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民生实事高标准实施。久久为功做好续建工程,完成滋江家园、越兴路安置房等拆迁安置小区权证办理、建房审批手续。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儿童快乐成长、老人颐养天年。聚焦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等方面,重点谋划2024年民生实施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大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东湖中学建设特色鲜明的举重、柔力球、街舞课程,继续推进凤林小学、虹桥国际学校建设。高水平建设“健康东湖”,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东湖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开业运行,建成2所村级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构建社会保障全要素体系。有序推进养保、医保扩面工作,深入实施2025年度全民参保计划,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确保医保参保率、户籍人口养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做好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全方位、多维度组织各类就业援助活动以及技能培训。继续加强“弱有众扶”计划,打造助救结合式“助联体” 实现“一站式”帮扶。
推动特色文化全方位赋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运河沿线船文化小岛等文化新地标。加大历史建筑、历史遗存挖掘和保护力度,加强造船、稳笃公等非遗保护和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旅游项目策划和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持续放大“东湖龙舟赛”品牌效应,策划承办更多高规格水上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水乡文化传播能力。编辑出版《东湖志》,共12章20余万字,全面记载东湖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留下城市珍贵记忆。
(五)坚持安全发展、系统治理,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借鉴“浦江经验”,主动沉到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都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
持续攻坚信访维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治重化积清源”行动,提高初信初访“2211”办理质效,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紧盯村镇银行、拆迁安置、涉房欠薪等重点领域,实质性攻坚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全面守卫安全底线。加强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建设,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场所排查整治,紧盯“园中园”“厂中厂”等重点领域,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自然灾害、极端天气避险应对,落实落细防汛防台举措。
维护社会面平安和谐。加强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加强败诉案件风险分析,积极介入,提高撤诉率,确保败诉率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