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蕺山(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指导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根据审批程序要求,现将《绍兴市越城区蕺山(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草案)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10月18日——2024年11月16日
联系地址:绍兴市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延安东路481号)
联系电话:0575-88054515
欢迎广大市民参与!
一、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真实保护蕺山(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遗存、整体历史风貌、空间环境特征,改善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完善街区功能,延续传统生活,提升街区活力,编制本次规划。
二、规划范围
东临中兴路,南至萧山街河,西至局弄——石家池沿——蕺山中心小学一线,北接环城北路,总面积37.08公顷。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年—2035年。近期2025—2030年;远期2031—2035年。
四、现状概况
蕺山(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9处,历史建筑18处,传统风貌建筑93处,古树名木2棵,古井约36口,古桥4处,牌坊6处,水池4处,传统街巷18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五、历史价值与特色
蕺山右军佳话传:街区得名于越王勾践在蕺山食鱼腥草、“书圣”王羲之在此成长生活的历史故事,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见证,也是王羲之书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见证了街区千年发展历程。
江桥运河市街攘:街区南侧的萧山街河为绍兴城内运河,南宋时期水量丰沛的运河滋养了两岸农田,百姓因水而聚,周边形成热闹非凡的市集。直至今日,河边的萧山街仍为烟火气十足的市井街巷。
文人名士学风续:街区内文化底蕴深厚,是“蕺山学派”的发源地、“探花”等学士的居所,“学界泰斗”蔡元培、“儒学大师”刘宗周、“梨洲先生”黄宗羲、“留园野老”谢丕等名士在此治学求真。
石径小桥有人家:街区山水相依,仄仄青石板铺就的传统街巷与潺潺河流形成了典型的“前街后河”格局,古朴的石桥横跨河流两岸,傍水而建的民居炊烟袅袅升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水乡画卷。
六、规划总体目标
传统格局保护:整体保护街区山水格局、传统街巷格局、传统风貌带,彰显街区历史特色。
遗产保护:保护街区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街区历史文脉。
合理利用:协调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维持原有居住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共建体系,坚持公共参与,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街区“居住-文旅”融合发展。
七、规划保护体系
总体上建立传统格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传统格局指与历史形态紧密关联的自然山体、河湖水系、传统街巷及传统街巷所组成的街巷传统格局;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世界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八、保护区划
街区范围37.08公顷,包含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1、核心保护范围:东至中兴路,南至萧山街河,西至小江桥-蔡元培故居-局弄-蕺山小学,北至蕺山公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2.64公顷。
2、建设控制地带:除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面积14.44公顷。
九、主要图纸(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