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区政府部门(单位)>区农水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索引号: 11330602002581101F/2024-97180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区农水局 发文日期: 2024-1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对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 11- 28 11: 14 浏览次数:

陈学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水乡农耕文明活态保护传承利用,助力我区“一使命一先锋三高地”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予以全面推进,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农业智慧与生态理念,与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持续挖掘发扬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让乡风文明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区开展农业工作的重点。但因我区地处绍兴市中心,城市化程度偏高,农业占比只有百分之二不到,如何保持和发展农耕文化乃至农业,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水乡农耕文明,从保持原真性、体验性,构建农民参与、农业支持的体系,合理布局产业规划等方面,我区主要从做了以下工作:

一、保护和弘扬并举,保护水乡农耕文明的原真性。一是做好与农耕文明有关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例如秦望水坝遗址、云松水坝遗址、塘城水坝遗址、榨油地等。二是加强与农耕文明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绍兴艺兰为省级非遗项目,古法制蜜技艺为区级非遗项目。三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如2024“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活动先后推出烟花大会、灯会、民俗、戏曲、演艺、巡游、市集等100 余项活动,为绍兴古城的市民和游客带来一个可观可感可触的历史文化味、传统烟火气与现代时尚感交织的农历新年。

二、研学和传承同行,强化水乡农耕文化的体验性。一是评选与农耕文明相关的绍兴豌豆农场、孙端街道树童部落、御茶村宋韵抹茶等为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营)地,并指导顺浩农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为绍兴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营)地,通过中小学生体验农作劳动,进一步弘扬绍兴水乡农耕文化。二是指导建成省级乡村博物馆——荷湖乡土文化博物馆,通过展板、实物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了荷湖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水乡农耕文化,每年约接待游客1万人次。三是原创绍兴平湖调作品《水乡吟》,赴四川乐山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南方片精品曲艺专场展演并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曲艺大赛金奖,以戏曲节目融合传播创新方式推动水乡农耕文化传播与发展。

三、基础和人文并重,构建水乡农耕文明的新体系。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孙道街道安桥头村走访鲁迅外婆家,鉴湖街道坡塘村体验春秋越国水利、皋埠街道坝头山村重览陆游祖居、富盛镇上旺村回顾红色根脉等和美乡村典型案例得到了推广和发展。二是招引有些省外企业投资越城农业,招引敏实集团建设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招引东日集团建设燕孢菇智能化种植基地,招引春禾集团建设蔬菜无人种植基地,优化越城农业产业结构,虹吸农村劳动力,扩充农业规模。三是举办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通过插秧、割稻、抓鱼、马拉松等丰富形式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弘扬水乡农耕文明。四是评选乡村工匠、培育乡村领军人才、扶持新农人、农创客等新型农业主体,发挥乡村人才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乡村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投身文化传承。

四、规划先行,谋划水乡农耕文明的新思路。配合完成绍兴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大力培育三产融合新业态,持续推进强村富民改革,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交流等发展方向,以越城农业特色产业为根基,以农业、非遗等项目建设为茎干,通过年会活动、节会活动、研学活动、曲艺活动等各类活动为水乡农耕文化开枝散叶,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越城水乡农耕文化。

联系人:周倜文

联系电话:88316937


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4年6月17日


信息来源: 区农水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