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越城区河湖水系生态治理,打造“东方威尼斯”品牌的若干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水质治理的建议。自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越城区强化水岸同治,实施截污控源,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港口水污染防治、印染化工行业跨行政区域搬迁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控源截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污水零直排,区内河湖水质持续巩固提升。
同时,建设完善的水质检测体系,全区共布设置427个水质断面检测点,每月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建立水质“四色预警”体系,为水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区37个县控及以上重要断面已建立自动检测站,每隔4小时对水质进行检测,每月定期进行工人取样检测。目前,37个县控及以及断面基本稳定在Ⅲ类水及以上,达到功能区要求,河湖健康本色进一步增强。
二、关于恢复河湖生态的建议。在截污控源,“污水零直排”建设的基础上,越城区于2021年率先布局开展河湖水域生态治理,印发《越城区水域生态治理项目管理办法》,通过河湖底泥生态处置、水域软隔离、生态养殖滤食性鱼类贝类和沉水浮水常绿植物养殖等措施,进行有效治理。经近几年的治理,累计完成了70个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810万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治理水域呈现“水下森林”,河湖水生态自净能力基本恢复,河道水质、透明度、水体观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山河被抖音网友称为“果冻河”,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三、关于打造水景观的建议。为进一步营造亲水宜居特色,越城区围绕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依托防洪工程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主要区域河道岸线滨水绿道步道、滨水公园等亲水宜居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环城河游步道、镜湖直江滨水运动公园、鉴湖江滨水步道、浙东运河园、浙江运河博物馆、迪荡湖公园、栖湖公园、洋泾湖公园、东鉴湖国家湿地公园、镜湖湿地公园、迎恩门水街等一批亲水宜居设施,累计建成滨水绿道步道103公里、美丽河湖15条、美丽山塘29座,标准化管理水库14座、水美乡镇(乐水小镇)1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黄酒小镇)1个,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90%以上。打造了以“游浙东运河,品古越韵味”为主题的“浙东古运河”“水之旅”精品路线,将世界文化遗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治水美丽景观、水文化特色等多种元素串联起来,形成最具越城特色的水之旅路线,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亲水旅游体验。
四、关于发展水上交通的建议。目前,越城区已开通环城河夜游航线、鉴湖航线(又一村至柯岩景区),实现了越城区与柯桥区水上旅游的联动,形成“日游古鉴湖、夜游环城河”的水上旅游格局。东湖景区、大禹陵景区、鲁迅故里-沈园、八字桥、书生故里、阳明故里、城市广场等区域均开通了乌篷船航线,基本做到了古城内外河游线的覆盖。近期,市、区两级文旅部门根据市里最新“1+3+X”水上游线方针,正在积极谋划新的水上游线方案。
在建设水上旅游航线的同时,越城区积极构以建交通主导、部门共建、街道落实、企业参与、社会救援力量补充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储备应急物资装备、设施,定期开展应急人员培训、水上应急演练,不断完善提升应急救缓人员专业水平,加强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切实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五、关于推广水文化的建议。越城区积极深入挖掘区内水文化资源,聚焦水文化研究,解码迎恩门、三江闸、乌篷船等与水文化息息相关的文化基因;强化水文化保护,做好与水文化有关的秦望水坝遗址、云松水坝遗址等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抓好水文化传承,落实绍兴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乌篷船造船技艺、黄酒制作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工作;抓好水文化弘扬,切实打响水文化品牌,发表印刷了《浙东运河简史》、《中国鉴湖》、《越国古都东方水城》等水文化作品典籍。
同时,越城区依托多年河湖整治成果,做实做强水旅融合,高标准打造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展大运河申遗十周年及系列研学活动,日均研学达2000人次;围绕运河文化、水文化、年俗文化,每年定期举办“龙舟赛”、“水上婚礼”、水上马拉松、大运河.古城浆板赛、龙船巡游、运河画舫巡游等滨水活动,弘扬水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如2024年“夜航运河·瞬息印象”——浙东运河博物馆奇妙夜开放活动,深入挖掘各时代背景下运河承载的使命意义,以多元化的体验模式感受千年运河的时代魅力。
下一步,越城区将围绕“首位立区、幸福越城”定位,以惠民生为导向,聚焦兴水富民,充分挖掘优质河湖资源和文化底蕴,以运河为脉,打造具有越城辩识度的特色水旅项目,绘就“安全、生态、宜居、文化、智慧、富民”的 全域幸福河湖新蓝图,打造“文化名城、古韵水乡”越城河湖品牌。
联系人:俞江,联系电话:13777337281
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