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和升级的内在持久驱动力。一场山阴城隍庙会,让人看到了越地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迪荡音乐节及演唱会等,又展现出越地文化市场新潮的一面。这一年,越城区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深耕基层文化服务,群众文化亮点频出,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跳跃出了一串激昂的越城文化音符。
城市文化供给“足”
城市文化建设彰显着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意味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公共场馆的一次次扩面,让文化体验变得触手可及。“今年,随着越城区图书馆城南街道分馆的开馆,我们已经实现越城图书馆镇街分馆全覆盖。18家城市书房的建设目标也提前达成。”近日,越城区图书馆副馆长谢晓彤告诉记者,明年还将增加城市书房名人广场馆和迪荡馆。这些城市书房犹如点点星光,给市民提供精神栖居家园,烘托着整座城的文化氛围。
一年来,越城区实施文化阵地提升工程,加快争取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建设试点,“画”出了15个“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这个文化生活圈里,城市书房只是其中的一个点,集合图书借阅、各类文化活动的文化驿站、以黄酒文化为代表的非遗工坊等也在圈里生根发芽,方便市民在家门口体验各类文化空间。
城市品牌活动亮点纷呈,让人民群众文化热情日益高涨。年初,山阴城隍庙会人山人海的余温还未散去,而今,新一届庙会又行将拉开大幕。山阴城隍庙会融合烟火气和文脉气,打造城市各类非遗美食、演出等体验,唤醒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情。据悉,今年的活动消费场景进一步上新,活动内容更多。
浙东运河博物馆淡水鱼馆近日推出了“鱼你相约 运河过节”研学游路线,并在跨年之夜推出“夜宿”创意,预订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越城区文化馆推出的百姓学堂公益培训,书法、声乐等课程一经开放即被秒光;绍兴市图书馆里引进的敬一丹等文化大咖的讲座,激发了群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其中,感受城市文化发展成果。
民营文化空间的不断涌现,也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公办空间场馆给整座城的文化氛围打下良好的地基,那些小而美的文艺小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为城市生活品质添了一把火。今年9月,网红书店西西弗书店现身绍兴天地,在试营业期间迎来了大量顾客,书、咖啡、文创产品的消费量颇为可观;在古城北的几何文化空间里,每周都在上演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吸引图书爱好者前来打卡,因其被阳明故里、蔡元培故居、书圣故里三名士故里所“包围”,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文化服务“深”
“首创文化空间交换概念,让文化资源在不同的村庄流动,实现互惠互利,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越城区扎实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分别在文化惠村、文艺塑村等不同赛道上发力,着力以文化带动和支撑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工作亮点频出。
乡村文化人才有了带头人——
基层文化建设,普遍面临人才紧缺难题。今年,越城区组建的文化特派员队伍有效缓解了这一情况。文化特派员成为乡村文化人才的带头人,每周开展各业务门类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给基层文艺带去新面貌。今年6月份启动文化特派员工作以来,越城区举办相关文艺演出、惠民服务等57次,共组建18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
城南街道南门社区20多名零基础戏曲爱好者练出了专业基本功,在前不久的汇报演出中获得专家的肯定;鉴湖街道坡塘村莲花落文化基础不断放大,有了村庄专属原创莲花落作品;灵芝街道大树江社区有了“词调”这个既有绍兴特色,又符合大树江需求的非遗项目……越城区委宣传部文联社联组织联络科负责人倪作书说:“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文化特派员们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唤醒乡村,让文艺之花开遍乡村。”
乡村涌现更多文化新业态——
原本以乐善之风出圈的鉴湖街道王家葑村,今年因为“地掷球”再次出圈。在村里新建的地掷球馆,可以看到地掷球世界冠军的表演赛,可以体验独特的地掷球文化。
寒冬之日,围炉煮茶正当时。鉴湖街道坡塘村的云上小馆农家乐户外场地三面被茶山环绕,今年改造提升后,引入围炉煮茶业态,做深茶文化氛围,小村庄里还引进“半舍茶舍”等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村庄茶文化体验。此外,富盛镇上旺村的面包民宿,皋埠街道坝头山村的草坪婚礼等新式业态,都让大家看到了乡村文化的另一种可能性。
院线的最新大片,乡村露天公益电影也能看到。今年,越城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益电影放映改革试点,推广启用新设备,实现最新院线大片进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免费播放,一台放映机、一块幕布、一排排座椅,光影流转间,让子女与父母,邻里之间重温昔日温馨时光,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
乡村文化活动农民唱主角——
年初,陶堰街道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在南湖村文化礼堂举行。整场晚会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在东浦街道袁川村文化礼堂举办的“我们的村晚”,14个节目也全部由村民“自制”,充分展现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
村民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乡村文化多方面的培育浸润。除了文化特派员的指导,各镇街的老年大学课程也在不断上新,让村民从零基础的文艺爱好者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基层文化活动中,村民逐渐从被动到主动,成为乡村文化活动发展的主角。
专业文化氛围“火”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最能引领时代风气。
这一年,在越城,优质专业戏剧不断推陈出新,绍剧、越剧、莲花落等演出一票难求。这些戏曲不仅在传统剧院里演出,也开始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年轻人市场,烘托出整座城的文艺氛围。
传统戏剧创新,掀起复兴热潮。前不久,“古越莲韵”胡兆海从艺六十周年四代同堂演唱会在绍兴大剧院举行,演出当晚,剧院外仍有戏迷在咨询余票情况;绍剧《孙悟空大闹乾坤》的复排首演,戏票开售当日便全部告罄;今年5月至6月,绍剧两度唱响香江,给香港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收获了满满赞誉。
“传统戏剧并不是老年票友的专属,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越体验越能被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唱腔所打动。”90后年轻戏迷陈霄霄说,传统戏剧再次搬上舞台后,更加注重创新,舞台效果也越发精良,利用现代科技力量,给人更优质的视听体验。
融合场景出新,新书场提供生长土壤。传统戏剧体验并不局限在大剧院里,越来越多小而美的书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体验。位于迎恩门风情水街的越红非遗客厅,每周末都会上演小剧场,这里融合了越剧、说书等越地非遗戏曲,不仅本地市民喜欢看,还常有游客奔着这个特色项目而去。
小剧场话剧在越城也有了生长土壤。今年,献礼鲁迅诞辰143周年,鲁迅纪念馆里临时搭建剧场,引进话剧《先生来了》,结果演出票一售而空。如今,大先生剧场已经开始常态化营业,还带动了说书等业态。
今年翻新的孑民剧院揭开神秘面纱,业态实现全面升级,开心麻花、亲子类剧目应有尽有;茶饮一条街上,新开的阳明书场里,人们品着香茗,听说书人讲新绍兴故事……
文艺赋美浸润,新潮文艺渐成气候。这一年,颇具时尚元素的音乐节、演唱会在越城方兴未艾。刘若英、任贤齐、林志炫、杨宗纬、张靓颖、朴树、李健、范玮琪等重量级歌手纷纷空降越城,千年古城处处奔涌着青春的活力。据统计,今年光绍兴市奥体中心就已举办了13场明星演唱会。
除了大型音乐节或演唱会,这种文艺气息同样调动了普通大众的神经。民谣乐队演出在街头、公园里屡见不鲜。府河里酒吧街的小酒馆门前,常有吉他乐队在此演出,打造黄酒与音乐融合的特色体验。
文艺氛围的形成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培育。今年,越城区在黄酒小镇、鲁迅故里、仓桥直街3个固定点位每周开展文艺赋美常态演出。截至目前,已开展文艺赋美演出超过1000场次。
以文化人,以文润心。2025年的新征程上,越城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历史文化名城注入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