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属各校,各科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越城区教育体育局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
2024年3月21日
越城区教育体育局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
2024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把握“稳、进、立”三大主题,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聚力教育科技人才高地建设,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纵深推进教育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图强争先”,为越城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在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争先示范中贡献教育力量。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
1.深化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肃党组织管理,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从严治党履职,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大示范性党组织培育,深化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双带头人”和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扎实做好校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调整好专职副书记的分工,理顺职责体系。打造学校党组织建设“一校一品牌”格局,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创建。
二、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学前教育扩公提底。研判学前教育生源变化趋势,精准测算供需情况,优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协同卫健部门探索“托育一体化”工作。加强民办幼儿园及薄弱幼儿园管理,关停生源萎缩或办园水平较低的小规模民办幼儿园5-6所,将1-2所社会力量承办的民办小区配套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部分园所数量较多的镇街,分设多个中心幼儿园。加大公办园学位供给,新开办公办幼儿园3-4所,培育省一级幼儿园4所、省二级幼儿园8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省二级及以上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公办幼儿园占比分别达到97.9%、90%、82%。积极引进区外资源举办高端民办幼儿园。
3.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持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充分发挥教共体、集团化等办学优势,培育新优质学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新开办中小学2-3所,积极引入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撤并薄弱学校2-3所,扩充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转型升级学校2所,培育省现代化学校5所。优化中小学招生办法,消除大规模学校2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
4.特殊教育突破引航。持续优化特殊教育十五年一贯制模式,着力打造“职特融合”品牌,深入研究企事业单位合作途径,为特殊教育职教班毕业学生就业提供支持。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建立17个镇街特殊教育指导站。育才学校创建成为市特殊教育现代化学校。
5.终身教育品牌提升。探索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与社区教育学院合署管理模式。优化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培训,老城区6街道增设若干个学历(高中)和技能提升机构(点)。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示范性社会力量办学、示范性康养学基地、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示范型老年学习社团、老年学习达人等项目的培养,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参与全民教育活动数达到总人口数的50%,老年人经常性参与活动数达到60岁以上人口数的30%,文化礼堂课程覆盖率达到100%。
三、优化多元融合育人模式
6.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践“剑胆书心,越古超今”的新时代越城精神,擦亮“红润童心”思政教育金名片。扎实开展“国旗下讲话”“书记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探索推进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打造“越同心·育同力”品牌,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以“聆听大运河声音”为主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浸润行动,不断夯实中小学生故乡情、民族魂、爱国心。积极创建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试点区。
7.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国家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挖掘和利用大运河、越台名士、黄酒等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主题式跨学科综合课程,建立课程改革专项考核制度,办好“课程教育教学节”。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综合化、项目化学习,加强作业管理,促进提质减负。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持续规范教材教辅、读物进校园管理,强化全流程监管。
8.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以“一”带“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完善“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教育管理机制。开足上好体育课,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98.5%、70%以上。激发校园足球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加快形成越城特色的校园足球实践成果。组织好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等活动。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配建劳动实践教室占比达90%。开展阅读课程资源、阅读推广和校园读书系列活动。
9.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541+N”学校评价改革省级试点,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成效。全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增值评价,完善学科素养监测机制。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推广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项目任务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测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数字化改革。
10.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抓好校内提质增效“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紧盯教学、作业、考试等关键环节,深化以“减”促“增”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各校结合实际开展“给书包减重”“书包不回家”等行动。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持续扩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优势,突出机构纳管、上平台、审核登记“三个百分百”,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性变异培训治理和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争创省校外培训清朗环境试点区。
四、聚力作风素质全面提升
11.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开展干部职工作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实施师德师风领航工程,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巩固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成效。强化干部队伍监督管理,落实教师入职查询制度,规范管理教师资格证,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细化负面清单,严肃查处通报师德失范行为。做好教师荣誉表彰工作,精心组织第4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开展“最美教师”选树宣传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举办区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
1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眼学校规模、学段入学峰谷变化、教师年龄、任教学科结构等要素实行统筹管理,建立灵活的教师编制调配机制。加大教师招引力度,继续面向省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紧缺型学科教师到越城从教。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实现名优教师工作室全区学校全覆盖。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完善班主任培训体系,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人才选拔机制,动态更新年轻干部人才库,保持全区校级管理人才的储备150名左右。
13.健全本土教育人才培育体系。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到杭州、上海等地脱产挂职或跟岗学习。扩大与高校定向培育合作,鼓励教师在职“读研”。做好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等领军型教学人才的选苗育优工作,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名优教师20名,继续实施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提高专业素养,推进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使教师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育人变革趋势。
五、深化改革牵引创新提质
14.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在越城”平台,在“浙里办”打造集“求学、在学、问学、评学”于一体的区域平台。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服务嵌入教育教学中,不断丰富智能教室、学情诊断、智慧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启发性和创造性。迭代升级优化“教育云”办公业务平台。深化“青藤艺术互联网学校系统”建设等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推进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培育2所智慧校园标杆学校和4所iTech人工智能试点校。
15.全面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全面深化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探索实践。出台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实施意见,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充实师资队伍,加强经费保障,增强协同合力,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增强课程思维,丰富课程形态,构建“1+1+1”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加大科学教育多渠道经费投入,提升“越芯”科学教育实验点,丰富“越芯”科学教育体验线,扩大“越芯”科学教育合作圈,打造由点带面、百花齐放的越城科学教育新生态,擦亮“越‘芯’育新”科学教育品牌。
16.聚力打造镜湖教育发展新高地。聚力提升镜湖新区教育发展水平,全力支持镜湖新区更好发挥城市最高首位度核心城区的功能,实施《支持镜湖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优化镜湖新区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师资力量,加大政策供给,促进镜湖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达到全市领先、省内一流水平。
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保障
17.推进扩容提档。推进凤林小学、陶堰小学、群贤小学、富盛镇中新(扩)建,完成871幼儿园新建、元培小学改扩建,完成迪荡湖二号地块等配套幼儿园装修,实施北海小学、群英小学等校有机更新,启动集成电路产业园区配套学校提升工程、沥海中学、元培中学等改扩建工程,谋划玉山小学新建等项目。开展全区校舍建筑安全、防雷定期排查鉴定,继续开展体育场馆、卫生间、教室环境、食堂等专项提升工程,继续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
18.办好关键小事。持有居住证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保持100%。按要求落实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行动、义务教育段学生正脊筛查工程、“午休躺睡”工程、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任务。推进明眸亮睛工程,启动幼儿园照明改造试点,开展一年两次视力普查工作,新增市级示范性视力健康指导站8个,培育省、市近视防控示范校1-2所,健康促进校创建率达100%。实施“越温暖”教育设施提升工程民生项目,中小学卫生间全部完成恒温供水改造。
19.夯实平安建设。聚焦平安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坚决维护校园政治安全、和谐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方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护城河”,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确保校园网络安全。深化校园安全共同体建设,梳理消防、食品安全、防溺水、“四特”学生管理、电信诈骗等重点领域的主要关注问题,有的放矢强化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