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锚定“三条主线”,重点工作突围争先
一是夺鼎争先,筑牢强区根基。靶向发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工作评价四个维度,成功夺取全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实现首设首夺。二是数字引领,加速向新进军。半年度、三季度、全年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综合评价分别列全省第一、第三和第四位,蝉联“五星”;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清单和全省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并多次获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集群强工,抢占核心赛道。加快实施“1515”专项行动,紧扣重点产业推动集群培育,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集群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名单,数量全省最多;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获专项激励金额全省最高;半年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获评“五星”。
(二)紧盯“三个重点”,腾笼换鸟纵深推进
一是跨域整合持续推动。加快推进关停退出集聚提升工作,腾退面积1426亩。二是腾换接续快速高效。做深“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收储搬迁企业,为连片开发、招大引强奠定基础,助推老厂区“二次创业”。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57.7%,高于全市平均15.7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三是内生动力深入挖潜。优化调整“二次开发”项目准入及审批流程,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零地增容,全年共实施“二次开发”项目51个,新增投资44亿元,有效盘活土地1529亩。
(三)牢抓“三类主体”,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支撑引领。紧盯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持续滚动的项目储备机制,21个项目入列全省重大制造业项目计划,项目数、计划总投资额、当年计划投资额均列全市第一。二是深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行动”,完善梯次培育机制,新增省级“雄鹰企业”1家、上市辅导4家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股份公司21家、小升规64家。三是加快特色平台谋划打造。按照“一镇街一特色园区”要求和“产业高端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数字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建设“园区型、楼宇型”特色产业园。通过制定特色产业园区评分标准,多维度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定档,目前已创建第一批未来产业园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