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观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所做工作
近年来,越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创新深化及“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强力推进具有越城特色的“258”科创行动,全域科创工作取得大幅提升。2023年,越城区全社会研发(R&D)经费首次突破3.0%大关,首次达到全市平均;大仪开放共享经验入选专报国办信息、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省改革突破奖。
一是持续加大融合深度,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越城区、滨海新区共建研究院建设运行综合评价体系实施方案》,倒逼研究院与本地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浙大绍兴研究院、浙工大绍兴研究院分别与梅奥芯磁、伊诺环保等本地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及创新中心7个,实施关键技术攻关11项、申报省科技项目20项,均位列全市第一,2023年成果转化率达到25%以上。组织开展各类成果转化活动20余场,达成意向协议15项,涉及金额3000余万,其中,北大信息中心“8K亚运观赛屏”技术在杭州亚运会上广泛使用,上大绍兴研究院“航天碳基热控材料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是持续聚焦体系建设,重大科创平台获得新提升。加快打造鉴水科技城创新高地,补强“科创+枢纽+高端服务”等功能,全力打造国家教科人融合实践区、浙江科技成果转化地、绍兴高能级科创核心区,目前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逐步启动实施软件信息产业园、科创综合服务产业园等一批先导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联合复旦大学,高标准推进绍芯实验室建设,被列为省政府产学研一体化打造支持对象,获批全市首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全省率先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已布局建设中试基地3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实施研究机构全覆盖计划,预计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家。
三是持续深化人才改革,引育留用再上新台阶。靶向实施人才共育机制,成立全国地方高校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创新微电子“3+4”中本一体化和“订单式”特色班等招生模式,为集成电路产业靶向培养毕业生245名,培训技能人才507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充分发挥高校研发机构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2023年研究院已集聚技术人才871名,其中硕博士以上占比达到76.8%。入选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个,入选数全省第一。入选国家级HJ8人,入选数创历史最佳。举办全省首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进一步探索培养产业专业人才的新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越城区将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迭代升级“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牵引,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先行先试,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是全面做强创新片区,筑牢政产学研融合基础。把鉴水科技城打造成为我区科技创新主承载、主战场、主窗口,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水平建设绍兴集成电路科创园、绍兴医疗器械科创园等科创平台,进一步发挥绍芯实验室极核引领的作用,加强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区域共享,打造协同创新链。进一步发挥好创新联合体作用,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研究院解题”协同创新机制,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横向联合科研平台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坚突破,推动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
二是推动研究院提能造峰,加快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深入推行共建研究院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升研究院运营实效,不断提高研究院对本地企业的贡献率。探索“主导产业+共建研究院+创新团队”发展新模式,全面支持鼓励高校研究院开展校企合作,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发展机制,链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快推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建设,打造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芯”载体。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全面做优人才支撑。大力推进“名士之乡”人才高地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人才计划,探索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名单,持续创新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活动揽才模式,推动人才企业上市培育“攀登计划”,强化人才创业发展要素供给,精准滴灌助推人才企业“长高长壮”。加强集成电路等产业紧缺人才的招引力度,实施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增值式”服务,加强对技术工人的支持力度,实现技能型人才扩源拓能,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强人才支撑。
联系人:金 晶 联系电话:8871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