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绍兴市收藏家协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绍兴市收藏家协会会员、85岁的越城老收藏家邵鸿江向越城区档案馆捐赠了自己收藏的1480张票据。这些票据中,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田赋执照,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税缴纳收据、计划经济时期各类生活票证等。
“这些票据,是邵老先生多年来花了大量心血从各地通过互换等形式收集到并珍藏的,这也是我们档案馆首次收到这么大量的票据捐赠。”越城区档案馆馆长鲁水良表示,档案馆有恒温恒湿档案管理条件,像票据这类实物档案,放进档案馆对保存实物原貌更有利。同时,又可供大家共同查阅研究,更好发挥其价值。目前,馆里工作人员正在做整理、分类,因为数量大、种类多,估计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全部完成入库工作。
据绍兴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宝祥介绍,邵鸿江老人是陶堰街道茅洋村人,是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的侄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创始人、著名教育学家邵鸿书先生的堂弟,老人家的收藏遍及各种票证,除常见的粮票、布票、油票外,还有很少见的上海等大城市发行的卫生纸票,都是时代的见证。邵鸿江还是颇有名气的“啤标大王”——他收藏了啤酒标共计8万余枚。这些啤酒标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个啤酒厂,因此,他的名字在维也纳、波恩、布拉格以及整个欧洲啤标收藏界也有一定知名度。“老人是在用收藏见证历史,讲述中国故事、绍兴故事。”陈宝祥说。
“这1480张票据,不仅有文化价值、档案价值,实际上经济价值也不小。就拿其中1955年一套四张的全国粮票来说,在淘宝上的售价一套就在1600元左右。”收藏界人士王尧森说。
“计划经济时代,在绍兴买一块腐乳也要票据。”邵鸿江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很早就喜欢上了收藏,17岁时,他跟师傅到龙泉印刷厂工作,当时经常出差学习或是指导别的印刷厂技术,每到一地工作,他总会留意当地的特色票据。他会认真擦拭每一张票据,并用塑料袋单独装好,贴上标签。因为收藏票据,认识了全国许多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受他们的影响,他的收藏爱好也不断扩大,包括啤酒标、钱币,各个时期的邮票、磁卡、香烟盒等。在收藏过程中,他经常跟藏友交流,大家相互之间还经常通过信函交换各自收藏,邵鸿江收藏的啤酒标中就有4万张来自全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
邵鸿江认为,每一种收藏实际上都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让更多人从自己的收藏中感受历史,2011年5月,在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邵鸿江在家乡茅洋村办起了“红色展览室”。“这个红色展览室给村里增添了文化内涵和乡愁,是茅洋村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很多学校的教育基地。”茅洋村党总支书记王立勇说,这个展览室中展出的不仅有各种票据,还有不少实物,比如结婚用的“老三件”“新二件”等。
“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更多地关心和支持越城的档案史志事业,积极捐赠保存的珍贵史料,共同为丰富完善越城区文化基因库建设作出贡献。”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