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停车难”,许多车主都有一肚子“故事”可讲。近日,越城街头悄然出现一批“绿色停车位”,“限时10分钟”不贴单不罚款,方便司机解决燃眉之急,让市民暖心又叫好。小小创新不仅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更折射出政府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治理智慧。
“绿色停车位”获赞的原因在于精准回应民生痛点,把人的需求放到了城市治理的视野范围内。如厕“10分钟场景”看似是小需求,容易被忽视,但却是真正的刚需。以前司机不敢上的背后,还是怕被贴罚单,怕一天的辛苦打水漂。如今,“限时10分钟”绿色停车位的出现,可以帮助司机轻松上路。这个暖心的“小口子”,在刚性的制度规则与柔性需求间找到了精准平衡点。
据了解,增加应急便民停车位,是网约车司机陈坚刚在2024年一次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议。令他没想到的是,问题这么快便得到了解决。这一高效响应的背后,得益于一本 “民情日记”的记录册,其管理者为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队员吕远远。吕远远作为交通运输部门派往滴滴出行公司袍江门店的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以来一直悉心倾听网约车司机们的意见和建议。从提建议到看变化,司机群体在这场民生实践中,成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正如陈坚刚感慨:现在提建议就像给朋友发微信——有回音、有结果,更有尊严。
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共享”,越城区的探索并不止于“绿色停车位”。近年来,当地通过“错峰共享”“智慧预约”等模式盘活存量资源: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在节假日免费开放,形成“政府带头、社会协同”的共享生态;迪荡街道试点“Inpark”APP,居民可共享闲置车位,访客通过闭环预约实现便捷停车,既提升车位利用率,又为业主创收;学校周边专为接送孩子而设计的熊猫停车位,方便家长停车……这些停车位看似“五花八门”,恰恰照顾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如今,停车位“家族”又多了一类“绿色停车位”,许多车主表示:这波操作“很越城”,必须点赞!
随着城市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也变得层次多样,内容丰富。城市治理不仅要追求整体,更要关注细节,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让城市真正成为承载幸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