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突出一个重点、建好一套体系、打造一支铁军,高标准推动环境质量提质进位,高质量谱写“美丽越城”建设新篇章。
2025年生态环境主要目标是:
1.空气质量达标进位。PM2.5平均浓度完成上级考核目标。
2.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国、省控断面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保持100%。
3.净土清废提标增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高于96%;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占比控制在5%以内。
4.污染减排完成目标。完成“十四五”污染物减排目标。
(一)突出水气共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坚持多头赋能,提升治气水平。一是突出系统治气。立足联调中心“422”治气作战体系,集全力打好治气攻坚战。二是突出科学治气。深化与国家级专家团队的合作,加快组分站、激光雷达、高性能走航车等建设应用,提升科学精准治气能力。三是突出依法治气。严格规范督查督办和涉气执法,落实分级管控机制,突出精准性、不搞一刀切。
2.坚持多管齐下,汇聚治水合力。一是聚焦重点强联动。建立乡镇交接断面考核机制,加强与柯桥、上虞对接协作,强化漓渚江口、王家泾等共考断面管控合力。二是聚焦应急强机制。落实“隐患排查-问题发现-追本溯源-整改治理”闭环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藻类等涉水隐患发现处置能力。三是聚焦短板强提升。指导督促企业提升污水收集治理能力。
3.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无废提级。一是提标固废监管。完成重点企业视频联网和规范化评估考核。二是提标“无废细胞”。对标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标准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加大优秀“无废城市细胞”培育力度。三是提标用地安全。牢牢守住“一住两公”地块安全利用底线,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二)建好一套体系,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1.坚持行业管理,厘清责任体系。一是动真碰硬抓整改。加快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二是举一反三促长效。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和历年督察问题“回头看”。三是巩固做法健体系。健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机制,完善全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2.坚持共建共享,优化创建体系。一是健全美丽越城建设体系。以美丽越城考核指标为抓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力争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二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培育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三是促进减污降碳增效。做好省级减污降碳试点园区验收和省级低(零)碳试点村社赛马评估,多出典型做法。
3.坚持高标承接,健全制度体系。一是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启动编制《越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二是优化损害赔偿机制。探索实施生态“微景观”打造、碳汇购买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多元化替代修复方式,争创优秀案例。三是推动人大报告制度。高质量编制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报告,通过强化考核、人大监督等方式,推动短板指标补强。
(三)打造一支铁军,全力提升服务发展本领
1.坚持党建引领,抓实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作风强化月行动,树牢规矩意识。三是强化晾晒比拼。按照“周小结、月例会、季晒比、年述职”总体要求开展内部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在绩效奖励、评优评先和干部晋升中的运用。三是强化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和交叉执法活动,加强新老干部结对帮扶,培养一批业务标兵。丰富党日活动和工会活动,加强党建品牌创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坚持靠前服务,提升审批质效。一是靠前帮扶指导。制作发放审批服务手册,及时帮助企业答疑解惑。二是规范审批流程。强化环评与环境分区管控、排污许可衔接,严把项目准入关。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企业富余排污权核定,通过挂牌交易等模式提升交易活跃度,为重大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3.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执法效能。一是创新执法机制。加快技防手段应用,提高非现场检查比例,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二是突出执法重点。围绕治气、治水和第三方机构等重点领域,办理一批典型案件。三是提升监测能力。加快提升环境检测等能力,为环境质量提质进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