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生态环境分局全力打好治气攻坚和央督整改两场硬仗,不断提升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PM2.5年浓度29.5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市均值0.72微克,全市排名第4,同比提升2个位次,改善率全市第1;地表水Ⅰ-Ⅲ类水比例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生态品牌持续打响。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市级评审上报省厅,成功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入选省级减污降碳第五批试点城市,“人水和谐 共生共富——越城区探索浙东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践路径”入选全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浙东运河富营养化治理入选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生态安全持续稳定。圆满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无典型案例被通报;深化快速执法、全员执法机制,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明显,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一、主要工作
(一)聚焦重点,打好两场硬战
一是打赢中央环保督察“迎检战”。高位动员强排查。两次组织召开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迎检动员会,提前抽调5部门精干力量,早发现早整改各类问题232个。高效指挥强落实。组建1个指挥部、6个专项组集中办公,实施“日调度、日复盘、日通报”,高效处置下沉督察交办问题,受到中央督察组领导高度肯定。高频督导强整改。建立区领导领办、督导制度,实施“周调度、月晒比”,交办信访件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打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强调度中心。全市率先成立联合调度中心,创新完善“一机制、一图表、一方案”,形成越城特有的“422”治气作战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制定污染源、影响度两套清单和近源、静风两项措施,2851个污染源全部明确网格责任;6个区级部门牵头,合力推进九大专项行动。狠抓执行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按联系镇街全部下沉督导,包干区领导每周调度会商,“人防+技防”“日巡+夜查”结合,累计发现问题1605个,全部督促闭环。造浓治气氛围。铁腕推进综合执法月行动,首创媒体随同督查,在市级以上媒体开展正面治气宣传47次。
(三)聚焦服务,做优三项保障
一是强化排污权要素保障。通过深挖排污单位减排项目潜力、强化闲置指标收储、专项向上申请,成功保障全区重大项目排污指标,线上办理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约1.06亿元。
二是实施十百千走访服务。紧盯“三个高地”做好全周期服务,累计走访服务企业697家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37个,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精准提供招商环保意见100余次。
三是提升环评审批质效。聚焦“区域环评+环境标准”、“零土地”技改、碳评价等环评改革要求,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评172个,156个享受审改红利,政策惠及率90.7%。
(四)聚焦创建,抓实四大行动
一是深化碧水行动。完成直宫江6万平方米水生态修复工程、大小罗门江等水域5公里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完成9500余个入河排口摸排溯源及12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回头看检查。
二是深化净土清废行动。完成27个地块的土壤污染调查评审工作;入选省级无废实践案例1个、省级百优细胞1个、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1个。
三是试点“宁静小区”建设。召开专项治理部署会,制定《噪声专项治理方案》,规明确9类任务、6项举措,开展广场舞噪声整治,完成7个“宁静小区”创建工作。
四是深化“两山”示范创建。完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深化形成全域生态文旅、生态产品培育、乡村共富机制、绿色低碳转型4大模式9个案例。御茶村以全市第一的成绩入选绍兴市第一批生物多样性友好企业试点,累计创建四个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