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街道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围绕总体部署,抢跑“数字电商+”赛道,建设“一河一片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高地”,持续推动东浦经济社会发展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奋力在“河城共生”示范窗口中争先进位。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限上批发同比增长35%,限上零售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自营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建筑业省内产值同比增长15%。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筑牢基层党建“桥头堡”不松劲。一是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重点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意识形态”等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工委每月开展一次交流研讨,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坚实战斗堡垒。持续开展“运河竞帆”行动,推进年轻干部“青苗成长”梯队培育,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浙里兴村治社”等应用考核办法及机关、村(居、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持续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做好区委巡察“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以内生项目为抓手,推动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一是加快“数字电商+”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及园区开展“二次开发”改造,以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力争新丝路年产新型纺织面料产品390万米技术改造、恒盛高档针织提花面料技术改造等5个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成功实施,计划年投资额约6亿元,努力打造东浦经济新增长点。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深挖辖区内潜力型升规升上企业及生产状况和贸易交易向好的数据源企业,同时突出文商旅优势产业,以“运河文化”“黄酒文化”为主角,积极做好招商工作,力争引进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一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新零售“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实质性落地绍齐公路B地块。三是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坚持按照“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黄酒”“藕粉”等特色产业,点面结合打造具有“越城风味、东浦辨识度”的乡村共富示范带,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实施为民服务聚民心行动。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继续做好助残、助困、助学等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核心关切,做好街道级、村级居养中心运行工作,推进枫桥式未保站创建和精康融合行动。二是抓好重点民生实事。高质量做好高桥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优化便民中心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等,加强示范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完成全年征兵任务。三是提升环境整治力度。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整治人居环境,补齐农村环境和设施短板,继续推进打造清洁城市样板区工作,创建省高标准示范小区,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集置点,全面提升水上游线环境质量,坚决打击违建苗头,坚持大气保卫攻坚战不放松,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的长效整改,坚决打赢生态治理攻坚战。
(四)以安全稳定为底线,绘就共建共治平安“锦绣画卷”。一是强化维稳安保。紧紧围绕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发挥平安专班先锋作用和包案组主体责任,分类施策,全面完成初次信访、重复信访、信访积案化解率分别达到95%、90%、90%以上。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问题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加强涉稳风险应对防控。二是强化基层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对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继续优化升级,深化拓展网格管理模式,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问题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深化人民调解职能、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的作用,主动做好行政诉讼“双下降”、“万人成讼率”考核指标、行政复议案源引流等工作。三是强化应急处置。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筑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紧盯纺织仓库、有限空间、重点“园中园厂中厂”3个重点领域,严格落实“两全两铁”执法手段,夯实企业安全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