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成果、辟新径,打造活力最强的“朝阳街道”
保持经济发展势头。积极推进咸集非遗文化、海通建设、顺腾互联网等10家企业主体培育,预计实现升规后可新增建筑业产值5亿元、批发2亿元、零售1亿元、住宿餐饮5000万元、互联网营收5000万元。加大符合古城产业发展的招商力度,推进古城数字文旅项目等4个项目的洽谈工作。加快推动闲置资源盘活利用项目,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围绕古玩城、春天百货、金时代广场、震元集团仓库等大型闲置资源,招引企业入驻。深化发展“街区经济”。继续推动风越里、府河里酒吧街和水沟营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建设,编制《塔山街道夜间经济课题研究》,联合市区文旅平台,丰富夜经济载体,融合历史文化、时尚休闲与特色消费,打造特色夜间经济。谋划实施仓桥直街南沿工程和府河街南沿工程,打通重点街区与景点、成熟商业体之间的路线。增强文旅融合动能。积极推动绍兴菜博物馆项目落地,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有机结合。持续办好“咖啡生活周”等文商旅四季活动,开拓小剧场演绎、街角文化、码头表演等点缀型新应用新场景。
(二)守传承、谋发展,打造底蕴最厚的“文化街道”
厚植文化基因。坚持深挖绍兴古城文化和运河文化,加强辖区内文物保护和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出版《塔山撷英》读本,用好稽山中学考古项目,发挥“台门汇”宣讲团文化传播的骨干作用,扛起越地文脉赓续的历史担当,助力千年古城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实施文化引领。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教育引导、移风易俗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内在功能,以基层文化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优化以沈园社区为代表的“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体系建设,将文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全方位融入社区治理,实现文化“软实力”和社区“大治理”齐头并进。突出文化赋能。围绕宋韵文化、古越文化等元素,积极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新空间、新地标。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梦回越王箪醪劳师秀”街区情景演绎文化精品项目。深挖作揖坊、张马弄等更多街巷里弄历史人文内涵,通过微更新修复古城历史风貌,实现文化场景“遍地开花”。
(三)重治理、精提升,打造环境最优的“宜居街道”
提升生态品质。推行平房区垃圾分类收运新模式,加强数字化运用。聚焦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香烛焚烧等污染风险重点,深入排查,消除盲区,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高效打通治气“最后一公里”。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发展环境监管自动巡查,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城市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按照“政府引导、居民自主”微改造模式,在作揖坊、伽蓝殿等古城传统民居区,探索实施片区微改造,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加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续建项目,全力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统筹建筑外观、基础设施、文体生活等方面,建设更加美丽智能安全的社区。做好塔山片区旧城改造“后半篇文章”,加快功能织补更新,推进藕芽池底地块商业出让、罗门畈B地块建设、陶家溇底商品房建设等项目落地前期准备工作。建优城市风貌。深化实施“三个精细”管理,每月确定一条集中整治街巷。结合古城保护利用工作计划,开展景观风貌提升改造和古城基础设施微改造。开展鲁迅故里综合保护项目-新建路及咸欢河南侧片区项目,修缮、恢复沿河沿街传统建筑,完善景区功能配套。
(四)解需求、细落实,打造服务最好的“暖心街道”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强化服务阵地建设,抓好党群阵地全面提档,打造让群众方便、满意、舒心的基层服务新阵地。统筹实施无障碍适老化改造,完成残疾人之家和居家养老中心升级改造。办好惠民实事,谋划新建一个笼式足球场,完成街道卫生院体检中心新址搬迁,提档升级贝瑞乐托育机构,增强群众幸福感。提升游客体验感受。聚焦游客关切,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格执法监督,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特色街区。在秩序维护、公共管理等方面,针对景区重点区域,采取提高等级、增派人员等方式,做好全方位管理工作。提升服务企业水平。遵循“亲近合理、清廉有为”原则,通过实施惠企政策、执行企业扶持措施等一系列行动,针对企业“痛点”“堵点”“难点”,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减轻压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优化奖励政策宣传指导,加快奖励兑现速度,促进企业发展提档升级。
(五)查隐患、固防线,打造社会最稳的“平安街道”
确保信访生态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初访,继续开展“治重化积清源”行动,完善接访机制,依法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信访法治化,提升群众满意度。确保社会环境稳定。深化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建立街道层级调解人才库,打造资源融合的区域调解品牌,提升矛盾纠纷调解化解质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为引领,开展平安综治基础巩固再提升,推进“优秀平安村社”创建工作,全要素保障村社组织换届工作平稳进行。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强化安全生产基层能力建设,充分发挥“141”体系作用,织密基层“小网格”。持续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