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首位立区、幸福越城”总体目标,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指引,全力构建诉源治理“越城模式”、创新打造具有越城辨识度的普法产品、成功申报浙江省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项目,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越城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全力部署投入,助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认真落实徐军书记“针对扣分项及时采取措施,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的批示要求,逐条剖析19项考核指标,出台《绍兴市越城区法治政府建设补短强基暨助力绍兴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方案》,细化落实100+4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指标,持续深化细化十条“硬核”举措,出台《越城区行政诉讼风险案件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案化解制度》、《越城区行政诉讼败诉检讨制度》、《行政复议基层工作站试行条例》等配套制度,助力绍兴全域创成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
(二)强化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成立“越城区合法性审查中心”,修订《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出台《关于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三色法管理制度的规定》、《绍兴市越城区合法性审查中心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绍兴市越城区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全面构建镇街合法性审查工作体系。成功申报省司法厅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草拟《越城区委越城区政府关于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与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及“三重一大”事项的衔接机制的意见》,力争年底前完成试点任务。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迈出新步伐
(一)牵头抓总,打造法治营商环境。全面统筹“越安心”法治营商环境工作任务,第二季度全省营商环境监测指标“民商事纠纷调解与诉讼比”达1.77,全省前30位;“建立助企纾困快速响应机制”申报省级最佳实践案例;在集成电路产业园成立“自主合规中心”。
(二)以法促商,强化法治服务保障。实施法律顾问网格化服务,配置法律顾问360余名,17个镇街分会与结对律所开展一对一定向服务。深化“百所联百会”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性调解委员会7个、驻点律师调解室5个,开展法律宣讲70余场,提供法治体检350余次,梳理合同违约问题70余次。组建“民企律师服务团”和“公益律师服务团”,参与企业矛盾纠纷调处35次,解决企业困难84个。
(三)精准普法,八五普法取得新实效。创新开展一类人、一件事、一句话普法活动。“一句话普法”第一期“物业那点事”、第二期“家里那点事”累计征集普法一句话7000条,网络投票超10万余人,活动访问量达30余万人次。以佩戴安全头盔为重点一件事普法活动,开展入户走访普法教育1586人次,累计劝导不佩戴头盔等违法违规行为213人次,实现村内电动车交通事故量大幅下降,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16.7%。
(四)情暖矫正,矫正监管出新招。出台《越城区开展“情暖矫正 法护营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涉企矫正对象专题讲座10余场,法治教育活动85场,参与矫正对象达2150人次,累计走访调查涉企社区矫正对象48人次,开展法治体检19场次,提供法律意见5次。
三、诉源治理翻开新篇章
(一)打造职业专业化调解队伍。开展司法协理员试点工作,招录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背景人员充实基层调解队伍,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等专业化培训精准培育,出台《越城区司法局协理员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实行“清单化”考核和“晾晒式”管理。录用以来,司法协理员队伍帮助法庭成功调处诉前案件84件,协助镇街成功调处拆迁类案件532件,参与处理各类基层矛盾纠纷179件。
(二)塑造诉源治理新格局。以区调解协会为依托,畅通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的分流化解路径,打造多元解纷平台。构建“14517”诉前调解工作平台,完成诉前调解工作的全面接转。截止目前,全区共接收诉前调解案件10412件,调解成功5240件,调解成功率50.33%。
(三)试点律师参与诉前调解。探索律师团队进入诉前调解体系,逐步形成动态管理、考评激励的律师专职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共调处案件110件,成功73件,成功率66.4%。
(四)行政争议实质性调解化解。行政争议实质性调解化解。组建全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针对行政复议案件、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加强类案指引、释法说理,鼓励申请人立案前调解,已累计成功化解37件。开展“土地房屋领域行政诉讼预防化解专项行动”,起底摸排存量外嫁女案件100余件,实现应调尽调,相关案例入选省高院司法白皮书。败诉率降至2.78%,在省控指标8%以内;调撤率43.06%(高于40%以上的要求);共收行政复议申请885件,审结837件,复议调撤率63.4%。
2024年工作思路:
一、“三提升”助力第三批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
以落实绍兴第三批“全国法治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越城区法治化水平。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持续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一把手讲法”活动,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贯彻实施,发挥和督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表率作用,始终保持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的第一梯队,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二)提升政府依法决策能力。以法律顾问“A+B”服务团队,全面开展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要合同等各类议题决策文件合法性审查。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越城区委越城区政府关于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与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及“三重一大”事项的衔接机制的意见》;越城区合法性审查中心实质性运作,指导镇街合法性审查工作、“枫桥式”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全区17个基层司法所增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指导室牌子,确保基层司法所履行乡镇行政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助推镇街民主法治建设。以法治绍兴考核为指引,补短强基,确保2024年法治浙江考核排名争先进位,切实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提升调撤率。
(三)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以“八五”普法中期评估为契机,围绕普法责任制落实,结合部门普法重点开展“一句话普法”主题征集,形成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普法格局和氛围,将“一句话普法”项目打造成普法办牵头、部门联合参与的“1+N”大普法项目,打造成越城区普法工作金名片。坚持“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原则,实施“一人一策”精准管理,开展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的精准矫正工作。统筹推进社区矫正就业基地建设,开设技能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等课程,助力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三环节”强化诉源治理“越城模式”
组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构建“大调解”格局。一是源头减量。从信访、行政复议、法院的收案等多条途径汇集信息,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研判成因,设计举措,实践验证,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纠纷的发生。二是过程分流。以考核为杠杆,集成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属地镇街的能动力量,深化整体理念,在风险研判、预警感知、快速响应、快办速决上下更大功夫,发挥“两所一庭”在基层纠纷化解快速灵动和敢打硬仗特性,引导纠纷向更加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解纷方向进行。集诉讼、调解、仲裁等方式并用,实现社会面案件的充分疏导分流。三是诉前化解。整合各类调解力量,优化调解流程,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诉前调解的案件数和成功率,控制万人成讼率。
三、聚焦党建引领,深化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锤炼党性的最好教材,以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擦亮“越律争锋”党建品牌。以“契约共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持续推进律师行业党建“一所一品”创建,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出彩。三是全面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持续开展轮岗交流、中层擂台赛等活动培养一岗多能,鼓励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升干部变革能力,全面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